语文统编教材总编温儒敏对教材的问与答(三)
第十一问:说对作文教学感到困惑。作文怎么教啊?怎么考啊?它是有个系列的安排的。每一个学段都有大致的要求,有个计划,教科书里已经安排了,照着做就可以了。现在的问题是都在搞提前量,这是不应该的。按照课标的要求,低年级是写话,中年级是习作。为什么叫习作啊,不急于形式,不讲究篇章结构。当然更不能够对标高考中考。小学阶段不应该每天布置那么多的习作。低年级写话,把看到、听到、想到的写出来就可以了,现在没有必要要求孩子一开始就写作文,一写作文就是套话,不要加重负担。我老是说“多读少写“就是这个意思。古人讲“逢读必书”,虽有他的道理,但我们现在没有古人那个条件。习作更重要的是为了思维训练,这个道理要搞清楚。为什么语文从小学到读研,都要考作文,它是考你的思维,考你脑子是不是清楚。从小就有思维训练,然后有文字训练。老师自己要喜欢写作,要写点文章,要做下水作文,不一定要写得多么漂亮。一个完全自己不写的老师,他不可能教好写作。
第十二问:教学单元一定要按照教材的单元编排顺序进行吗?可以调整,但是要有你的理由。大部分的情况,老师的主动性、创造性是最重要的,教材不是法定的文件。
笫十三问:课文是否都要采取1+x的办法?这是我提出来的,意思是讲一篇课文附加几篇。范读的文章要重点学,其他的让学生自己读读,不懂也没关系,慢慢就懂啦,这叫增加阅读量。但是如果你觉得负担太重,那你就不要采取它。教材,一二年级就有延伸阅读,高年级更多,初中就更多啦。实际上它已经纳入了教学的体制,需要你去探索出自己在教学中可行的办法,在全国不可能只有一种办法。
第十四问: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现在实行的是三位一体教学的结构,但我怎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要给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不要求一定要写笔记、写心得、要讨论、要活动。一般来说,学生感到负担都重,但多数不要这样要求,给学生自由,允许读闲书。你可以跟他讨价还价:四本里边你挑两本,然后学生自己再去找两本,他兴趣就来啦!那小孩肯定不喜欢人逼得那么紧。读闲书比较多的学生一般思维都比较活跃,那你点拨点拨他,考试肯定行。
笫十五问:如何进行系统的朗诵训练?这的确是个问题,谁也没有解决好。有感情的朗诵,当然也可以模仿一些比较好的朗读。但要注意防止“语文腔”,也就是装腔作势。我现在看那个咱们电视台呀,经常采访么,一个人不管是观念还是群众,他说话都是背出来的。为何很多老师一上课就不说正常的人话?总是带一种朗诵的口气,在小学,初中更常见。可能认为这样才有派,或者是追求领导的风格,或者是模仿电视主播,或者是刻板的评论员。很多学生平时说话挺正常的,甚至很生动,有味道,但到了公开场合说话,全都变成了“语文腔”。应当让人说语文课的课堂语言,我说的是,课堂里套话少一点,除了特别的朗诵。朗诵它是要有一定的腔调的,但平时教学不要拿腔拿调。套话和“语文腔”意味着不过脑子,是语文的背面。
笫十六问:怎么设计问题的情境和活动?小学低年级,应该强调有学习的情境,要精心设计这个情境。读书也是活动,跑到外边去,或者是大家组织讨论。现在讨论太多了。老师如果讲得好,能够跟学生互动交流,这样的满堂灌很好啊,看你有没有水平。不要非得在40分钟里边只讲20分钟。
第十七问:怎么教好古诗词?对小学来说,四点建议:第一,以诵读为主。就是反复的读,背得滚瓜烂熟,而且是当堂背诵,不要布置成作业,当堂成诵。现在有少量的文言文,也可以当堂背诵,不要留到后面去背诵。第二,注意引发兴趣。因为这个小孩子理解上是有困难的,不要求他理解什么意义啊,价值啊,艺术手法等。给孩子们讲一些有趣的背景材料,背景故事。第三,注意“会意”。诗歌的内容,很难做出明确的解释,加上鉴赏者的心理、情感、状态不同,同一首诗,它就有不同的解释。不要在诗歌的思想意义、作者背景上纠缠,让他有点感觉,可以说说他的感觉。逐字逐句的解释,一首古诗说得非常明白的,这个老师的水平都有问题。不要过多地使用多媒体,诗歌的语言艺术,你是很难用图画来表达的。
第十八问:教材变了,课改了,不会教了怎么办?教师多读书,提高自己的素养,万变不离其宗,要满足职业性的阅读。依赖教学时在相关网上找些材料你是永远提不高的。老依靠那个网络,告诉你,网络是不可靠的。老师是要多读书,就像一个木匠,经常要把工具什么的磨好。“作业帮”只有结果没有过程,过程很重要。不会教的怎么办,那就自己读书,以前大学没有好好读的,八本、十本,重新读一遍。读书比什么培训都要好。读书比较多的老师,思维比较活跃的老师,又带点幽默感的老师,学生都比较喜欢,一个小学老师连“哈利波特”都不知道,学生不会喜欢你,哪怕你是粗糙的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