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看水||被水库淹没的长城,是否还掩盖了数座关口?——黄花城水长城
周六与驴友“偶遇”约了一起走一段黄花城水长城或其附近的长城。
这一带的长城,关于香屯长城、大庄科长城、水泉沟长城、龙泉峪长城,我是稀里糊涂的,分不清楚。景区内的那段,以前有一段隔着水,也没有走过,这一次随便走走也行。
翻过一座山头,很快进入景区。
(距离起点1.90km 当前海拔362m)
向阳处的杏花开得正盛,正是赏花好时候。
登上的第一座敌台是怀柔279号敌台。
(距离起点2.63km 当前海拔336m)
登上墙体,视野顿时开阔,俯视灏明湖,清波潾潾,宛如嵌入山间的碧玉。长城环列于陡峭的山崖,如入云巅。
(距离起点2.66km 当前海拔333m)
279号敌台内部为三纵三横的回字形廊道,其纵向为三列高筒拱,横向为三列低廊道。后面数座敌台也是这种结构。
上楼为悬梯,不过,这座敌台悬梯口有一个台子,不知作何作用。
墙体沿山势向下,有一段被淹没在水下。这段长城,因为被水库阻挡在南岸,以前数次进入景区都没有登临。如今修了玻璃桥,倒也方便。
(距离起点2.68km 当前海拔348m)
灏明湖淹没了三段长城,应当包括西水峪水关处。那这一处入水点,该是第三处,如下图所示:
箭头❶是西水峪水关,第一处淹没点;箭头❷位于278敌台与279敌台之间;箭头❸位于怀柔282敌台与延庆1号敌台之间(延庆1号、2号敌台,同时被编号为怀柔283、284敌台)。
突然觉得,长城在这附近的没入水下的地段,除入水点❶外,另两处都是地势低洼,难于防守。西水峪一带,是严防北虏沿谎炮儿口韩家川进犯黄花城之处,为何墙体选址没有选择山险处,而选择较为平漫的地方?
回望279敌台,位于缓漫的土坡之上。
280敌台,与279敌台形制相同。但楼顶都不可以登。
(距离起点2.97km 当前海拔331m)
站在墙上远眺灏明湖,山水相间,绿水如碧,崖壁高耸,山接云天,尤为让人爱怜。
(距离起点3.13km 当前海拔358m)
带着宝宝参加第四届水长城徒步大会的参赛者。这是一个以自己为对手的竞赛,稚嫩的小手,蹒跚的脚步,在青山绿水间赢得属于自己的胜利。
远望西水峪一带,外侧悬崖环绕,山形壁立,险峰耸峙,边墙临崖而立,异常险峻。
如此看来,276号敌台东北方向水口处的地形,向山上而去,确实不会是关口。而且,如果据《西关志》记载,正德十一年六月巡按直隶监察御史臣屠侨称:“又经于二口之间,地名石湖峪,新设城墙一带,敌台二座,增筑堡城一所。。。。。。”。一般来说,即使不增修,关口两侧也必有守关敌台,而此水口并无敌台设施。应仅是山上向下泄洪的水口,并且有石篦,旱季的时候,还可以封堵石篦孔隙,以免敌虏窃入。
但是,此处如此之险的地形,“西水峪”关口是否符合“通众骑,极冲”、“通大举,极冲”的地形?如今,关口已经淹没在水库大坝处,没有修水库以前,大坝两侧山崖是怎样的形势?大坝处是平漫的通道,还是一处陡坡?据说以前大坝两侧山崖并不相连,但比较窄。这样的地形,能符合通大举的特征吗?
反倒是,此处地形,三面陡立,形似石湖。会不会,此处才是石湖峪口?
——我突然被自己的想法惊到了。如果真是这样,难道我们一直把石湖峪与西水峪弄错了?如果西水峪处是石湖峪,那西水峪该在何处?
再仔细分析一下地形图,发现箭头❸处即长城第三处入水点,却是地势低洼平漫,外通大川,可以通众骑之处。这儿有可能是真正的西水峪吗?
如果是,又有一个问题:光绪版《昌平州志》载:石湖峪无堡,那么,西水峪村处的城堡作何解释?
一个说法,是现在石湖峪处的城堡,是后修的。但尚无证据予以证明。
箭头❸西侧,还有一处沟谷,即箭头❺处所指,内侧即是大云峡谷。这条峡谷,有通道与延庆香屯村、东三岔村相通,直达明祖陵后,亦是一个极为紧要的通道。难道此处不应当设关吗?
下图两条通道,一下方一条自九渡河通南榆沦-延庆东王庄,可犯明祖陵;上方一条通道,与香屯、东三岔相通,亦犯明祖陵。
《四镇三关志》昌镇地形图在这一带载有石湖峪、西水峪、石城峪、枣园寨、西星口等关口。除西水峪外,其余位置皆不详,而且西水峪的位置还受到本文的质疑。
那么,这几处关口分别位于何处?前述箭头❸、箭头❺两处沟谷,是其中的两座吗?
继续前行。
281敌台,算是一座完美楼,经修复的楼子。
(距离起点3.18km 当前海拔383m)
281敌台下方,约二三十米的距离内,分布着连续两座上兵道前方墙体右侧的一截短墙下,是第一座,眼前是第二座。应当是因为西水峪一带通大举,极为紧要,因此防守也极为重视,一旦边外有险,守城士兵必须及时登城御敌之故。
(连续两座上兵道,距离起点3.19km 当前海拔388m)
与279敌台形制相同的通往顶层的悬梯口。
282号敌台,景区内最西侧一座敌台。
(距离起点3.33km 当前海拔415m)
越过一条沟谷,墙体继续向西延伸,景区外即是延庆1号、2号敌台。同时,也是怀柔283、284敌台,这两座敌台被重复编号。
(距离起点3.33km 当前海拔418m)
敌台北侧,是一处整修过的平台,不过,即使整修以前,此处也是较为平漫,远离下方沟谷与山险,不利于防守。为何此处的防线,总让人感觉有薄弱环节?
(距离起点3.33km 当前海拔419m)
景区外接入延庆境内的长城,在山梁上逶迤远去。
靠近沟谷观察,未能打消疑虑,总感觉这道防线在此处有点怪。入水处无险可凭,此处亦有薄弱环节。
回望灏明湖。
东南侧连绵起伏的山峦,其中远处右上角那那道大梁,应当是北大梁,延庆与昌平的界山,其上有两座墩台,文物部门认定为北齐墩台,但民间多有质疑,可能是陵后的烽火台。
西侧墙体较陡,景区至此为止。
(距离起点3.70km 当前海拔423m)
墙体垂落入大云峡谷与水泉沟的交界的谷口。这段墙体修复得较为简易。
考虑本日八级阵风,不再体验那一段。
(距离起点3.75km 当前海拔404m)
从282号敌台处寻路下撤。
西南行200余米,路边出现数块城砖。初以为是修复长城时所用的残砖,没有在意。
(距离起点4.07km 当前海拔431m)
没几步,残砖多了起来,散落于一处平台之上。
(距离起点4.09km 当前海拔428m)
附近还有成堆的残砖,荒没于地面。这些集中分布的残砖,似乎曾经有一座台子?
(距离起点4.10km 当前海拔427m)
沿一条土垄西偏南行,沿途还有残砖分布,只是数量渐少。
(距离起点4.11km 当前海拔426m)
城砖分布的范围大概有数十米,然后逐渐消失。
(距离起点4.13km 当前海拔426m)
驴友“偶遇”说:2019年,在这附近遇到一座较为完整的石台,记不清具体位置了。寻找半天,没有找到,偶遇最终认为,可能是记混了。
不过,虫子提供了另一条有用的信息:西水峪一带,有一座名为“老公台”的石台,偏离长城主线,上为砖,在板栗园。此台是一块平地。台南属于西水峪地界。
根据这个位置,也许并不是一回事。
沿土垄继续西行,北侧是断崖顶部的山脊。
(距离起点4.16km 当前海拔430m)
目光正冲着边墙翻越的山口,山口狭窄而局促。这条横穿边墙的沟谷,就是前文所述的通往香屯-东三岔的大云峡谷 ,即箭头❺所指的沟谷。谷口两侧皆是陡峭的山崖。此处是否应当设关防守?如果设关,该是哪一座关?
如果如《四镇三关志》的顺序,再假如西水峪的定位并没有如本文所推测那样出错,那箭头❸处当是石城峪,此处则可能是枣园寨。但箭头❸处宽漫,不符合“通步,缓”的地形;倒是此处符合“通步,缓”的地势,再如果西水峪位置有误,箭头❸处实为西水峪,则此处为石湖峪就合理了。
在修筑连续墙体之前,防守应当位于何处?显然,在脚下的山脊上,凭险而守,远胜于在沟谷中防守。
那么,沿途的城砖,是修连续墙体以前的边墙遗存吗?
或者,嘉靖三十年虽然修长了连续的墙体,但只是毛石材质,毛石不具稳定性,在断崖处几乎无法修筑,因此,那时候的墙多是选择有利地形绕行的,比如驴鞍岭口、磨石口等处,早期墙体均选择缓坡处垒砌,以避开无法稳定修墙的断崖或陡坡。隆庆万历年间,修筑砖石大墙及空心敌台时,砖石较为规则,能够实现断崖山险处的稳定,才局部改线,原来绕行的线路被废弃。
很有可能,沿途所见残砖,实为早期的墙体。
(距离起点4.18km 当前海拔433m)
崖顶被挖了一条沟,作何作用?
崖壁似乎有人工铲削的痕迹。
崖顶的横沟两侧,均有墙体,但无法分辨年代。
东侧山脊土垄下方侧壁的石墙。其上方为山梁的梁顶,碎石遍布,难以耕种,这道石墙作为护坡,是没有意义的,而且,如果要筑这么一道墙,需将上方土石暂时移走,墙筑成后再予以覆盖,工程量极大,费力而无益处。现代怎么会筑这么一道墙?
(距离起点4.24km 当前海拔427m)
西侧的石墙较短。
爬上崖顶横沟的西侧,地形相似,没有新的发现。如果是山险墙,也以利用地形地势为主,稍加铲削,不会留下太多人工的东西了。
(距离起点4.25km 当前海拔426m)
简单吃点食物,然后下行。
接近山下的时候,路上再次出现残砖。
此处出现残砖的位置, 似无道理,此处已经远离山梁,城砖不应散落这么远。是村民拆除城墙或敌台搬动过程中遗落的吗?
(距离起点4.71km 当前海拔361m)
到了沟底,在北侧沟壁,竟然发现两道呈直角关系的砖墙,大量的城砖有规律地排列。这是村民从他处拆除在此处垒砌的吗?为何这么集中?集中分布是属于同一农户的吗?其他农户没有这种行为吗?
(距离起点4.76km 当前海拔342m)
这个位置,正冲着前述箭头❸处,即疑为真正的西水峪处。其附近原有村庄南榆沦。无论此处是本文推测的西水峪口,还是石城峪口,这些城砖都应当来自于长城附属设施。
推测其为石城峪的理由,是《昌平州志》所载:“二十五里曰石城峪,即榆林沟,外通白龙潭,可行单骑”。而榆林沟与南榆沦,地名相似,很可能是传承的过程中发生了些许变异。
从返程所观察的情况,自南榆沦通往西水峪村的山路,沿途均较为平缓,通单通并无问题。但沟口却是平漫通众骑之处。另外,《四镇三关志》对该口的描述是“通步,缓”,就有一定不符了。
如果《昌平州志》记载有误,则是与西水峪一脉相承的:西水峪错了,描述石城峪的时候,就错把能通骑的山路,错配给了石城峪。
当然,这一切都是推测,并且是太过于离奇的推测。
沿这条沟而行,残雪正在消融,汇流成汩汩溪流。
(距离起点5.63km 当前海拔325m)
下山的路,可谓坦途,很快结束行程。
小结:
水长城一带,除了淹没在水下的几段墙体,可能还存在着两座关口。这两座关口的名称未有定论,本文的推测不符合多数意见,但还是勇于提出过于大胆的推测。
1、是否很久以来,我们把石湖峪与西水峪位置关系弄错了?
如果是,则可以重新定位石湖峪、西水峪的位置。很有可能,现在的西水峪口实为石湖峪口,而水长城第三处入水点,才是西水峪口。
但现西水峪村的城堡,仍是疑点。如果是后建,尚需证据。
2、水长城第三处入水点,可能并非石城峪
按《四镇三关志》,石城峪“通步,缓”,此处地势平漫,可通众骑,不符合石城峪的特征,而是符合西水峪的特征。
3、大云峡谷汇入水泉沟处,可能才是石城峪口
此处山口,内通延庆香屯、东三岔,直达陵后。但山口狭窄,符合《四镇三关志》对石城峪“通步,缓”的描述,很可能此处是石城峪。
4、282敌台西南侧的大量城砖,可能是修连续墙体以前的边墙防线
此处位置正冲着大云峡谷汇入水泉沟的沟口,山脊沿线有多处残砖,在没有修长连续墙体的明早期,防线也许不在大云峡谷谷底,而在上方山脊。山脊外侧似经人工铲削处理;山脊内侧基部有石墙,这道墙现代似乎没有用处,而且如果修这道墙,需要将山脊上的土垄掀开,筑墙后再掩盖,工作量过大,更无必要;结合这一带的大量残砖,有可能是早期边墙防线。
后隆庆万历年间重修砖石大墙及空心敌台时,由于砖石墙稳固性好,可以沿山崖修建,跨越大云峡谷的沟口崖壁,因而局部改线遗弃。
5、南榆沦附近的残砖,或许表明这一带曾经有城堡
南榆沦附近沟谷中发现的成直角分布的两条城砖构筑的墙体,很可能是一处城堡,如果南榆沦所处的沟谷属于真正的西水峪,则这座城堡就是西水峪堡。即使不是西水峪,而是石城峪(不符合石城峪特征),也应当是一座城堡。
6、驴友偶遇提及附近有一座较为完整的砖台,没有能够证实
根据虫子提供的信息,这一带偏离长城主线,有一座名为“老公台”的石台,上为砖,在板栗园。此台是一块平地。台南属于西水峪地界。
另外,在282敌台西南侧发现残砖处,其中有一处大量集中分布,不能排除不早期敌台遗址。
2021-3-20,22日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