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嗜铬细胞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讨论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adrenal pheochromocytoma)是发生于肾上腺髓质的肿瘤,多为良性,但也可为恶性。肾上腺是嗜铬细胞瘤的主要发生部位,约占90%。嗜铬细胞瘤也称为“10%肿瘤”,即约10%肿瘤位于肾上腺外,约10%肿瘤为多发及约10%肿瘤为恶性。肿瘤产生和分泌儿茶酚胺。临床上,肿瘤可发在任何年龄,以20~40岁多见,典型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头痛、心悸、多汗,发作数分钟后症状缓解。
影像表现
·CT:平扫
–均匀/不均匀, 多不均匀
–等、低密度为主
–CT value:15~55HU
–较大者出现出血、坏死、囊变
–少数伴出血或钙化者密度可增高
·增强扫描
–血供丰富 实质明显增强,边缘为著 厚壁内腔不规则 囊肿样改变 可呈多房性改变
·MR:平扫
–T1低信号,T2高信号
·增强
–T1加权像肿块明显增强 脂肪抑制像:一般呈高信号
鉴别诊断
·临床考虑为嗜铬细胞瘤时,若超声、CT或MRI检查发现。肾上腺较大肿块并具有上述表现,可诊断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若肾上腺区未发现异常,则应检查其它部位,有可能查出异位嗜铬细胞瘤,后者常位于腹主动脉旁,表现类似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当查出肾上腺或肾上腺外肿块,并发现其它部位转移灶时,应考虑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
·肾上腺腺瘤:单侧单发,最大径<5cm,平扫均匀低密度,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
·肾上腺腺癌:单发多见,体积较大,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明显强化,需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
感谢上海闵行中心医院 宋彬 胡文娟 主持读片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