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高跷:传承了几千年的民间习俗,如今却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踩高跷 · 表演形式
踩高跷也称之为高跷秧歌,在民间被称作走高腿、踩拐子、缚柴脚、踏高跷。踩高跷在表演时,需要在表演者的双脚上,绑上两根长长的木头,通常有四五尺长。表演者踩在两根长木上,穿上特定的服饰,像是一个巨人在表演一样。
踩高跷 · 历史起源
关于踩高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尧舜时期,当时的人们是以鹤为图腾,在祭祀的过程中,人们常常踩着高跷扮演仙鹤,跳祭祀舞蹈。古代人的生活,离不开祭祀,祭祀是古人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踩高跷也就成了人人都会的一项技艺。
踩高跷 · 民间传说
关于踩高跷,还有这么三个有趣的民间传说。第一个民间传说是在战国时期,相传齐国大夫晏婴身材矮小,有一次他出使他国遭到他国人的嘲笑,于是晏婴就在自己的腿上,绑了两个木棍,再站起来一下子威猛了许多。晏婴的这一番炒作,让他国臣子啼笑皆非,晏婴借题发挥好好的嘲讽了他们一番。就这样这个故事传到民间,就有了之后的踩高跷。
踩高跷 ·种类
从高跷的表演风格上来划分,踩高跷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文高跷和武高跷。顾名思义,文高跷一般都是注重舞蹈和故事情节,舞高跷则更注重功夫,翻跟头、跳板凳这些,都是武高跷表演者的拿手绝活。
踩高跷 · 传承现状
为了防止踩高跷这项传统艺术的失传,各级政府部门也只全力做抢救工作,传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消费和宣传也都是我们普通人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为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做出一份小小的贡献。
作者/老黑
喜中国文化,爱历史传承,尽绵薄微力,扬卓越俗成。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