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弱者要学会抱团取暖,太自私的人注定走不远!

作者|鬼谷信
人在利益面前,到底会多自私?
你说改变历史的,到底是时势,还是人心?如果你问我,阿信的答案恐怕是隐藏在时势背后的人心。
这不,大秦铁骑又开始东征了,宜阳之战爆发,挨揍的依然是韩国。为什么是韩国呢?苏辙在《六国论》中就说了: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
秦国要想争霸天下,横扫六国,关键不在于齐国、楚国、赵国、燕国,关键在于韩国、魏国。为啥呢?
因为,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啥意思呢?韩、魏两国阻碍了秦国出入的要道,却掩护着崤山东边的所有国家,所以全天下特别看重的地区,再也没有比得上韩、魏两国了。
虽然苏辙的父亲和哥哥都写过《六国论》,但是阿信认为,苏辙写的最好。
起风了,就有人打起了小算盘。比如,周王就问智囊赵累:爱卿呐,你来预测一下这次宜阳之战的结果会咋样,说说你的看法?
赵累说:宜阳必然会被秦军攻破。
周王表示非常不以为然,理由有四,其一,韩国在宜阳驻扎了十万精兵。其二,宜阳粮草丰盛,可以支持好几年,以便打持久战。其三,韩王还派出了由相国公仲率领的20万援军。其四,楚国景翠率领的楚军驻扎在附近准备救援。将近40万大军,秦国这次恐怕会铩羽而归,白忙一趟了。
史料记载周王的原话是:秦必无功。对于依附韩国的东周而言,只要韩国在,自己就可高枕无忧。
周王的算盘敲的很精,他分析的是物质力量,也就是鬼谷子量权中的“度于大小,谋于众寡”的理论,从“大小”和“众寡”两个维度分析强弱关系。周王从士兵数量、粮草供应、援军救兵等方面分析,得出“秦必无功”的结论。
对于这一通分析,赵累也表现非常的不以为然,他觉得自己算的更精,他说:张仪出走后,秦军主将甘茂是接任者,而且身份是客将,因此他必须要做出战绩证明自己。如果攻下宜阳,他就是秦国的周公旦。如果攻不下宜阳,他就会被革职查办。当初,秦武王力排众议要启用甘茂为主将,如果失败,他会被秦王视为耻辱。大势如此,所以宜阳一定会被秦军攻下。攻下宜阳,符合甘茂的利益,更符合秦国的利益。
赵累分析的根据是什么?是鬼谷子揣情中的“常必以其见者,而知其隐者”经常根据对方的外在表现,而知晓对方隐藏真实情况。”世人往往喜欢从数量上判断实力大小,鬼谷子则认为要透过表象看本质。赵累通过分析认定,秦军甘茂虽然在物质力量上处于劣势,但是精神力量却处于上峰,他输不起,必然背水一战。
克劳塞维茨认为,精神要素对军事力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在战斗过程中,精神力量是决定胜负的主要原因。
所以,赵累通过揣情认定秦国必胜,宜阳会被攻克。
周王慌了,他承认赵累的分析更胜一筹,更符合客观现实。
既然已经预测了结果,他希望赵累能给出博弈的最优解,他说:既然先生预判了秦国会胜利的结局,那么我们东周应该怎么做呢?请帮寡人谋划一下。
注意,周王向赵累问策的前提是,符合东周的利益。
相信有道友会觉得莫名其妙,秦国和韩国茬架,周王着急什么呢?是因为东周国跟韩国挨在一起,如果失去了韩国这个天然屏障,届时必定唇亡齿寒,自身难保。因此,东周国主想维持平衡,用鬼谷子的话说叫“先事而至”,在事情发生前做好准备。
赵累会怎么做呢?说起来方法很简单,还是合纵策略。他对周王说:请大王主动召见一下楚将景翠。您告诉他,你已经位极人臣了,就算打了胜仗,在楚国也不可能升职加薪了。但是,如果吃了败仗,恐怕就会人头落地。
到时候景翠肯定会向您求策。您就告诉他,等到宜阳被攻克时,您就出兵助韩。届时,秦军忌惮楚军就一定会给您好处,请您继续吃瓜。由于您也帮助了韩国,韩国也一定会拿出好处感谢您的出手相助。到时候,你不仅拿了秦国的好处,还能得到韩国的好处。您告诉他,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是全都要。
这个策略符合景翠的利益,所以他选择言听计从。
赵累说对了,宜阳果然被秦军攻下了。但是,甘茂万万没想到,原本安静吃瓜的楚国居然突然袭击,于是赶紧献出煮枣城收买景翠,而韩国也拿出酬金感谢景翠。于是景翠罢兵。
这时候问题来了,谁是赢家?是景翠吗?《战国策》记载:原本是配角的景翠自以为成了最大赢家,因此对东周国君感恩戴德。
其实东周国君并没有那么高尚,东周最终因为楚国出兵而得以保全,代价是坑了韩国。原本景翠是打算与韩国一起抵抗秦军。结果周王说服了景翠,等秦军攻克宜阳后再出兵攻秦。使得韩国彻底失去了胜算。
景翠为了私利,使得战国格局被打破,又间接坑了楚国和天下诸侯。韩国宜阳被攻克,至此在大国之间反复横跳,直到被灭。失去了韩国保护的东周,最终被秦昭王攻灭。秦国攻下宜阳后,便获得了地理优势,从被动变成了主动,因此,你会发现秦昭王之后,统一六国的节奏明显加快了,其中也包括被灭掉的楚国。
相信有道友会奇怪,秦武王是宜阳之战的发动者,他不应该是最大的赢家吗?局中人都猜到了事情的开头,却没猜到结尾。宜阳被攻破了,秦武王因为举鼎发生事故被砸死,芈月的儿子秦昭王登基。
宜阳被攻破真的要怪周王,赵累,景翠吗?其实也不是。谁能想到,秦攻宜阳前一年,齐宣王还拉拢楚国共同抗秦呢?而楚国在关键时候选择做吃瓜群众,失去了宜阳后的韩国被灭,随即东周被灭。大秦铁骑终于在三晋土地上肆意纵横,灭六国的大势已成。
宜阳之战中,各路诸侯们都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秉承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原则,当起了吃瓜群众,成为了纳什均衡的博弈模型,即,当每个博弈者的平衡策略都是为了达到自己期望收益的最大值,与此同时,其他所有博弈者也遵循这样的策略。
他们或许想不到,秦国后来会直接把桌子给掀了。
如何抵挡大秦铁骑?苏辙并没有像他的父兄一样从道德层面上谴责,而是给出了具体的方案。诸侯们可利用韩、魏两国正面对付秦国,其余四国在后方休生养息,来暗中援助他们的急难,像这样就可以源源不绝地应付了,那秦国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结果呢?诸侯们没有使用合纵策略,却只贪图边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违背盟誓、毁弃约定,来互相残杀同阵营的人,秦国的军队还没出动,天下的诸侯各国就已经困住自己了。直到让秦国人能够趁虚而入来并吞了他们的国家,怎不令人悲哀啊!
弱者们唯一的活路或许就是放下私心,积弱成强,积众弱以攻一强。奈何,合纵联盟的系统本来就是脆弱的,因为保持多方博弈者的利益本就是无比脆弱,毕竟大家都那么现实,太在意眼前的利益,却不明白合则两利,分则两害的道理。最终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因此,弱者们应该要学会报团取暖,太自私的人注定走不远。奈何,
人心的自私成为了弱者们生存的绊脚石。
END
欢迎点击下方卡片关注鬼谷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