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单字分析——“建”
有思考,才有收获。
(建树。将来书法上若能有所建树,均得益于大家的支持和自己的坚持)
(其他字的写法,请查阅菜单目录)
“建”字楷书临写
(大家试着比对原贴,找找这个字的问题或不同,下方留言!)
去年我临这本帖的时候,就很喜欢这个“建”字,但苦于自己总也写不好,直至如今,才勉强写出来有个样子,我是有多笨……。
1,首先大家注意到“廴”(古同“引”)的上方有一点,这种写法平时见的少,但是也并非笔误,古代很多书法家都这么写,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喜好来决定是不是要写这一点。
我的建议是,在临帖的时候还是老老实实写,平时写字给别人看的时候还是不要写了,省得大家以为你写错了……
2,整体轮廓有些微妙,因为“廴”和“聿”,都是属于全开放式的字形,不同于“阁”、“周”这类半封闭式,所以每一笔的起笔在哪里,终点在哪里,都不太好把握。
但是基本形态,就是一个典型的长方形,心里要有数,不要写扁了,这个字想写高也容易,想写宽也不难:
接下来我们一点点地分两个部分说细节。
3,右边的“聿”,有如下几个地方需要大家注意:
1)长横和中竖不可太长,宜收不宜放。
2)虽说平行等距,但是上面的几个间距是明显要宽于下面的三横的间距的,也就是说,上面部分要写得松弛一些。
3)下面的三横的长短,基本一致,但是他们的位置是错落的,起笔和驻笔的位置都不一样,尤其是最后一横,明显往右边平移了一些。
这几横的位置排列,很难说清楚它应该遵循什么,最终是要让它和左方配合,右边同时相对整齐和丰满,需要反复比较,最后找到感觉,否则怎么写都不对劲。
4)中竖可以靠右不可以靠左。
4,左侧的“廴”需要注意的是:
1)几个关键节点的纵向位置:点的位置,下方第一笔的起笔位置,长捺的起笔位置和收笔位置,撇的收笔位置。
2)几个关键节点的横向位置:点的位置,下方第一笔的起笔位置,长捺的起笔位置和收笔位置,撇的收笔位置。
基本上,你按照红线标出来的几个位置起笔驻笔,就差不多了,至于其中原理,无非就是这样配合起来更加协调,你不这样写,你会看出来不对劲的。
比如说写“廴”时比较常见的错误是,把撇往下放的很长,这样这个字已经不平稳了。
“建”字习作:
(楷书练习)也算复习了
(行书练习)
(“启杰”订制)
这个“藏”字我认为并不难写,把握好整体,剩下的其实是“成”字能不能写好?“臣”字能不能写好?戈钩能不能写好?,这些部分能写好,组合起来不难,因为他们彼此之间的配合没有太多讲究,下面具体分析一下:
1)最重要的一点,把握好整体“三角形的形状,和前面讲的“成”字是差不多的:“成”(点击蓝色字体的“成”参看“成”的写法)
再看一些细节:
2)横画基本上做到平行等距。
3)“艹”的右边短横经常会写成往下压的一点,在这里最好不这么写,以保持和下方的横笔平行。
4)蓝色部分在这里不再写一横一竖,而是直接一个横折,比较简约清爽。
5)中间的“臣”基本上刚好填补了“戊”字当中的空白。
这种写法少了左边的部分,但是既不会造成辨认上的困难,写起来省事又好看,所以古代的书法家很多采取这样的写法。
当然你用现在的常见写法也可以,并且也很好写:
整体形状还是不变,要注意的地方是:
1)“戊”字左边的撇改成了略往左斜的竖(有没有钩不重要),这是避免和最做法的小短撇雷同。
2)“戊”字的左撇在“艹”头的下方往右边靠一点点,给左边的部分留出一点位置。
3)“臣”字再压缩得瘦一点,并且与左撇的距离近一点,同样是为了给左边让位置的,其他地方基本上没有变化。
写字订制:大家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区里(不是后台不是后台不是后台),提出你想要的字(毛笔字数限定1个到10个,硬笔或者小楷字数1个到100个),并说出你的要求(毛笔或硬笔,楷书或行书等),我写完之后,会放在下一篇推送内容的习作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