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县人民医院作为宜宾卫校的实习基地和联合办学的教学点,曾先后于1971年采用推荐制,招收第一期医士班学员21人(但毕业后大部分从事护理工作)。
1975年仍采用推荐制,招收第二期护士班学员25人。
我们是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后,经全省统考,由宜宾卫校统招进入古蔺县医院第3期护士班学习的学员,共40人,也是古蔺县人民医院院校联办的最后一届护士班。
由于我们是恢复高考制度后,首届经全省统考录取的学员。医院和宜宾卫校的领导层都十分重视,完全按照正规院校的要求,配备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指定欧明茗全面负责教学工作。由李玉洁、颜果啬任班主任,负责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管理。当时我们的任课老师有:欧明茗(内儿科学)、陈历恒(人体解剖学和外科学)、颜果啬(护理学)、王用重(病理生理学)、邹椐良(妇产科学)、陈传仲(药物学)、雷道渊(中医学)、胡守荣(针灸)、王端恒(拉丁文)、罗祖宪(医学检验)、潘远炎(微生物学)、许世湘(政治)。这些老师不但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同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可谓精英荟萃,强强组合。这些老师讲课也各有特色,欧老师生动有趣,临床举例信手拈来,特别是形容那些白日咳的咳声,叹气样呼吸等症状时,形神具备令人印象深刻。陈历恒老师上课认真严谨,为了让学生能熟记人体各部位,几乎把人体解剖图谱全部手绘了一遍,不但让你知其然,还让你知其所以然。王用重和罗祖宪老师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陈传仲和王端恒老师严肃认真,不芶言笑,往往在你分心走神时,一个提高的顿音,把你从神离状态中拉回来。颜老师轻言细语,极其耐心细致,她的课操作较多,不但言传,并亲力亲为进行身教,与同学与其说是师生,不如说更像姐妹。年纪较大的邹椐良,雷道渊老师像两个老学究,语言不徐不急,讲课中规中矩,常常听到一半就有瞌睡袭来。烟瘾很大的潘老师在课堂上不时要跟学生说声对不起,然后到教室外去吸支烟。许老师博古通今,通常让人觉得乏味的政治课,被他上的谈笑风生……多方筹集 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医院教学领导组按照宜宾卫校护士专业教学大纲要求,在宜宾卫校和泸州医专(现西南医科大学)的支持下,重新置办备齐了教学需丶用的各种标本,教具,如各种细胞组织切片,病理、细菌玻片,人体骨骼,并专门从泸州医专运来了一具完整的教学用尸体解剖标本(这在上两届教学班中都是没有的),使古蔺护士班成为当时宜宾地区各医院办班中教具最齐备的教学点。开班当年(1978年),宜宾卫校专门拨款5万元修建了一幢500余平方米的独立教学楼(当时每平米造价不足100元),将学生教室寝室与医院办公和生活区分开,自成一体,便于教学的开展。
我们这届学生分别来自泸州纳溪、宜宾、珙县、兴文、古蔺六个县市,大部分是下乡知青,年龄从23岁到18岁不等。很多同学都曾因为出身不好,或父母曾在反右和文革中受过迫害,在之前求学和找工作时受到过影响。如果不是招生制度的改革,要想重回校园上课几乎只能是梦想,因此对于能够重新坐在教室读书这个机会,同学们都倍感珍惜。记得开校那天,欧明明老师,李玉洁老师和颜果啬老师亲自到车站去接外地来蔺的学生,我们到医院后又向我们介绍医院环境,帮助我们找床位,放行李,嘘寒问暖,同学们在一起互相问讯,毫无陌生感,晚上欧老师组织召开了第一次班会,向同学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希望大家刻苦学习,不畏困难,为祖国的强盛做出贡献。同学们群情振奋,踊跃地发言,谈感想,说未来,在我们的面前,展现的是一片光明的前景。看到这令人激动的场景,我也禁不住在当天的日记上写下了几句再入学感言:春燕南飞新枝茁壮,各地姐妹聚聚一堂,师生共勉话今说往,似又重返少年时光。医学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原来很多同学连死人都不敢看,现在却要整天与骨骼尸体打交道,每天要背12对脑神经,206块骨头,几大系统的器官组成与功能,各种正常值。同学们也是拼了命的学,一个头骨在寝室间转来转去被磨得十分光滑,用古蔺话来说就是都磨玉了。一架骷髅放在教室角落里,有时晚上有几根骨头弄不清楚,又跑去看看。那时练习各种注射就在同学间相互练习,你给我打,我给你扎,有的一拿起注射器手就发抖,针还没有扎进肌肉,就开始晕针,到手术室实习,看到老师把皮肤一划开血流出来就晕倒两个。记得上心脏的解剖课时,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老师们就去买了好几个猪心脏(跟人心脏构造差不多),分给各个小组,让同学们自己切开辩认心房心室瓣膜等结构,上完课后,让伙食团把猪心脏炒给大家吃,同学们一看是上午解剖的心脏,有的就开始作呕,有的吃了两片就吃不下去了,在那肉食供应紧张的年代,同学们在食堂吃饭第一次剩了这样多的荤菜。苍天不负有心人。在老师们孜孜不倦的教诲下,在同学们刻苦认真的学习下,古蔺县医院护士班在全宜宾地区医院办学工作检查中,教学质量名列前茅,获得好评。任课的老师们也说,我们这批学生与前两届相比,是学的最认真,学习成绩最好的一届。
正值芳龄,性格各异的40个女生在一起,就如一片春天的芳草地,充满活力,异彩纷呈。班长邓云英,热情大方,能言善道,乐于助人,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常常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能歌善舞的周维宁,宋嫣文,叶景莲,田萍、朱剑秋等,只要她们几个在一起,搞一台晚会都没问题。热情豪爽的团支部书记王井,是一个篮球健将,她说话快言快语,做事雷厉风行,带领我们班的篮球队员到共大(现为古蔺职高)同学生比赛,气势上就先胜两分。有才不露,睿智幽默的董光、肖亚琴,考试总是名列前茅,不时讲两个冷笑话出来,让人忍俊不禁。赵光英的毛笔字写得行云流水,每次办专栏都由她负责抄写;杨运鑫的钢笔字十分讲究构架笔划,我经常赞她"连墨巴都是好看的"。
家住泸州张坝的杨贞荣,每次暑假回来都要给我们带回她的家乡特产桂圆。个子高高的魏多荣,温柔文静,拉得一手好二胡,特别在夏天夜晚的寑室巷道上,听到她轻柔婉转的二胡声响起,你烦燥的心就会安宁下来。年纪在我们班上算是大姐姐的陈丙芳,生得娇小玲珑,说话声音细细的,脸上时常带着羞怯和腼腆。机灵活泼的周仲香是年龄最小的一个,看似吊二啷当,实则聪明过人,学习不刻苦但总能考到好成绩,让那些实死大力都考不过她的同学好生羡慕:要是有她那样一个精灵的脑瓜,学习就用不着费那样多的功夫了。
另一个小妹妹黄莉亚,在晚自习作业完成之后,喜欢像只欢快的蝴蝶样在课桌间绕两圈,然后在黑板上信手画束花或一个卡通美女,让在场的人心情都为之轻松起来。大大咧咧的张艳华和薛小兰,为了备考,考试前可以一天一晚不睡觉,考完后可以一天一晚睡不醒。生活委员李小鸣,每次班上搞活动,她总是默默地在幕后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兢兢业业地为大家服务。还有老成稳重我们称作"宝哥哥"的张宝均,少言寡语喜欢画画的罗家惠,口无遮拦像个假小子似的张小珊,无忧无虑快乐健谈的何永兰、代家容、李琳等。在这两年里,每年我们班都自编自导一场文艺晚会,与共大举行了多场蓝球乒乓球友谊赛,到太平古镇参观红军四渡赤水长征纪念馆,参加医院平整操场、绿化环境的义务劳动。县里和医院的文体活动,有我们的身影,相馆里常常摆放着同学们的靓照,成群结队走在街上就是一道别致的风景。在古蔺县医院护士班学习的两年,是我们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在这里我们不但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学会了怎样做人,并基本奠定了我们的职业走向。
同学们毕业后一部分留在县医院,一部分分在乡镇卫生院,外地同学大部分按来源地分回泸州、纳溪、宜宾、兴文和珙县。这批同学到工作岗位后,迅速成为所在岗位的骨干。据不完全统计,我们班有10多人担任过所在单位中层以上干部,有8人晋升为副高以上职称,其中董光是泸州市首位主任卫生检验师(正教授级),黄莉亚为四川理工学院教授,有4人当选为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结束语
作为招生制度改革后全省统招的第一批学员和医院办学的最后一届护士班,无疑是古蔺县医院教学篇章中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我们所有的同学都已过了甲子之岁,当年的青春少女已成了鬓染霜发的退休老太,但同桌的笑声记忆犹新,老师的教诲至今难忘。
当年那一幕幕生动美好的画面已深深镌刻在我们的脑海中:课间的追函嬉戏,考试前的挑灯夜读,对人体标本的恐惧与好奇,练习注射时的害怕与尖叫,排练节目时的叽叽喳喳,同学间偶尔的吵吵闹闹……,这一切都成了我们人生长河中弥足珍贵,永不磨灭的记忆!
文 | 朱三姐
图 | 朱三姐
投稿请加小编微信| gltx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