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收音机状况之一瞥(一)
民国时期民间使用的收音机主要有三大类,一是舶来品,二是组装机,三是国产机(其实未全部国产,至少电子管要进口)。其中前者数量最多,要占到百分之六十以上;组装机系用国外元件或主要部件为洋货加工而成,数量居次;国产机最少,恐怕只有百分之一、二。如果将民国时期的收音机状况作一简单分期,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1923年至1934年为一期,洋货一统天下。1935年至1945年为二期,以亚美公司1651型五灯收音机问世为标志,国产收音机开始参与国内收音机市场的竞争。1946年至1949年为三期,进口的美国收音机以及引进美国生产线组装的美国收音机,成为收音机市场的主流。以下分别作一介绍。
1923年1月美国人奥斯邦利用旅日华侨的资金,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家广播电台,并借机开始推销收音机。根据文献记载,当时上海地区约有500架收音机,全部是洋机。此后又有永安、新孚、开洛数家电台开张,其目的均不离销售收音机。如1924年5月14日《申报》发布开洛电台《申报》馆分台即将播音的消息时,便大做收音机的广告:
“本馆自明日起,用无线电话报告新闻,每日两次,上午九时四十五分至十时一刻,晚间七时至八时三十分。所报告者,上午为汇兑市价、钱庄兑现价格、小菜上市等等;晚间为重要新闻及百代公司留声机新片。凡本外埠各处装有无线电收音机者,均可听得本馆之报告。”“本馆此项无线电话机,系由江西路六十二号开洛公司装置,异常灵捷便利,发音亦复清晰。该公司制有最新式大号收音机,形如电动留声机,所用检波器及两级增波器之全副机器,可以接收远近所发大小无线电之波浪。又有J字五百零二号之收音机,亦有检波及两级增波器之全副机件。据美国报告,以上二种收音机可接到三千英里(约中国九千里)以外之电浪。另有一种最小最廉之晶石收音机,可接收二十至四十英里(即六十至一百二十华里)所发之电浪,价格不过三四十元。”
20年代中期,中国主要的广播电台及收音机均在上海。当时有美、英、法、德、日诸国收音机进口,美国货占据份额最多。一些洋行贪图中国劳力便宜,进口散件进行组装。后来甚至委托中国的无线电作坊生产不重要的配件。一些不法商人则采用低廉的元件组装,然后冠以洋行的字号卖高价。收音机的形式,洋人基本用电子管收音机,但电路以再生式为主,超外差机极少;国人因财力有限,多数喜用矿石机。
20年代后期,东北、天津、北京,以及江浙一带纷纷建立电台,收音机的数量也有了较大增长。但此时日本收音机及元件借助低廉的价格,进口数量迅速窜升,大有取美国而代之的势头。据文献记载,30年代初,日本的3灯再生收音机只要10多元钱,比欧美收音机便宜很多。
20年代中期,上海地区有20几家无线电小作坊,生产销售一些简单的收音机元件,如亚美、天和、电亚、天声、业余无线电研究社。1930年左右,又有麟记、亚洲、大华、中雍、精美、建华开始经营。但真正成气候的首推亚美公司。亚美公司成立于1924年,起初只是生产线圈、接线板等简单配件。1928年开始制造输出变压器和可变电容器。1929年,开洛公司歇业,广播电台也停播,对收音机及相关行业产生了不小影响。亚美知难而进,开办了“上海广播电台”,并于次年扩建工厂,增设木工、漆工等部。显然,亚美已经在为成品收音机的生产做准备。扩建后的短短2、3年,亚美的设计制作能力和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1933年,亚美1001号矿石收音机面市;1934年,开始销售以进口元器件组装的五灯“电取儿”牌收音机。此时,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国产五灯收音机的成功上市,已经不远了。
20年代,多数收音机是三极管的天下,无论单管机两管机还是三管四管,甚至五管六管,统统是01A、201A、301A或WD-11等担纲,电路多为再生式。这里展示一台美国20年代中期的典型收音机,Freshman Masterpiece Tube Radio 五灯机机芯结构和电路图,即可见其一般。20年代的许多收音机扬声器是独立在机箱之外的,到了1930年左右才逐渐进入机箱。
30年代初,电子管的性能突飞猛进,“调整高周率”式(即T.R.F.)电路成为多管机的主流,如我收藏的一台落地式GE收音机,1930年左右的产品,洋行“大明公司”经销。该机装饰极为豪华,度盘、扬声器窗等处饰件系陶瓷烧制镶嵌,机箱不仅木材上乘,做工也是精雕细啄,管子用了8、9只,但电路仍T.R.F.式。外差式收音机由于价格较高,30年代前期国内进口的很少。
30年代初,国内的无线电爱好者已经尝试自制外差机,一些厂家和无线电行也提供外差机的散件甚至组装机成品,并借机大力宣传国货,谓高价进口的收音机管子虽多,电路却很落后,性能不如国产自制的外差机。情况虽然如此,但因当时国内民众普遍缺乏无线电知识,一味崇尚洋货,致使不少外观漂亮,质次价高的欧美收音机,大量涌入国内;加之极端廉价的日本收音机的大力倾销,民族收音机工业的发展十分缓慢,举步为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