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痒

​耳痒(中医)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耳郭、外耳道瘙痒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者,为耳痒。可发生于双侧耳郭或外耳道,亦有单侧发生者。本症的发生,可由肝胆风火燥热循经上扰,或血虚风燥、肾阴虚火而致,治宜分别予以清利湿热或养血祛风,同时配合外治、针灸,一般预后良好。

耳痒(中医)怎么引起?耳痒(中医)发病原因?

耳痒是外耳道皮肤感觉神经受到轻微刺激发生的感觉。耳痒是外耳道皮肤病的主要症状,最多见于外耳湿疹。湿疹是由于受到由于化学物质、点耳药物或耳疖肿及中耳炎脓汗的刺激引起的,也和身体过敏反应有关。

(证治汇补)“寻常耳痒,有吼有火,易于调治。甚有耳痒不歇,挑剔出血,不能住手,此肾脏风毒上攻于耳,宜透水丹治之,并戒酒色膏梁厚味。”

耳痒(中医)诊断标准&耳痒(中医)做哪些检查?

常见证候

风热湿毒耳痒:耳部作痒难忍,痒甚则耳廓周围皮肤发红灼热,时流黄水,甚则经久不愈,搔痒不止而出血,疼痛。小儿多有发热、烦躁等症状,舌苔黄腻,脉数有力。

血虚风燥耳痒:耳廓皮肤增厚,干裂,粗糙。作痒不止,有干痂和脱屑,伴见面黄肌瘦,食欲不振,身倦乏力,舌淡,脉虚细等。甚者可蔓延至外耳道。

脾虚湿浊耳痒:耳部湿痒,时轻时重,日久不愈,流水较多,伴面黄倦怠,食少便溏,舌边有齿痕,脉细弱。

肾虚火旺耳痒:外耳遭奇痒难忍,但耳廓可不痒。或流黄水,或如风吹,并时兼耳痛。着加搔抓刺激,则耳中结痂,粗糙干厚。常伴腰痠乏力,耳鸣眩晕。脉细数,舌质红。

鉴别分析

风热湿毒耳痒:因风热湿毒外邪蕴结于耳,气血郁滞不通所致。风盛则作痒不止,湿热甚则耳道潮湿、红热,时流黄水;火毒盛则发热、烦躁。治以祛风清热,除湿解毒,方用龙胆泻肝汤加防风、苍耳草、地肤子、白鲜皮。

血虚风燥耳痒;多由风热湿毒耳痒经久不已而致。风热湿毒久蕴,伤及气血脏腑,气虚血少,风燥自生,耳窍肌肤失养,局部干厚发裂粗糙,作痒不止,并有干痂脱屑。湿邪久困,影响脾胃功能。运化失司,生化无源,呵见面黄肌瘦,食欲不振,乏力,舌淡,脉虚细诸虚证。治以养血祛风,健脾和胃,方用四物汤合六君子汤加蝉衣、防风、地肤子等。

上述二证尚须采用外治法,前者以三黄洗剂或蒲公英煎水外搽,后者以三石散、碧玉散外搽为宜。

脾虚湿浊耳痒:由脾气虚弱,运化失健,清浊不分,湿浊之邪上犯耳窍,表现为日久不愈,湿烂明显。流水不易干燥。气虚不适故倦怠,食少,清气不升故便溏。治以益气健脾,利湿止痒。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肾虚火旺耳痒:由先天肾亏或劳伤肾元所致。肾开窍于耳,肾精虚亏,元气不足,阴虚火旺上抗干耳,故见耳内作痒不止。且火盛可致痛、流水,肾虚则腰酸乏力、耳鸣、眩晕、脉细数、舌红。治以补肾降火,方用六味地黄汤加麦冬、五味子、肉桂。

耳痒,多属风、火之证。风热湿毒为病则属实证,血虚风燥、脾虚湿浊、肾虚火旺所致者为虚证,或虚实挟杂。风热湿毒证除耳痒外,多见耳道潮湿、红热,局部症状较剧,且时发热烦群,脉数,苔黄腻,兼湿热之象。血虚风燥者则不然,其耳窍局部以干痂脱屑、皮肤干糙发裂为特征,见燥证表现,并有脾虚血少之虚象。脾虚湿浊以湿痒日久,水多清稀为特点,并兼气虚之征。肾虚火旺耳痒,一般耳廓局部外症表现不突出,除耳痒外。以肾虚火旺表现如腰膝乏力,脉细数,舌红等比较明显。

耳痒(中医)的治疗用药

【证治方药】

(一)肝胆湿热

1,临床表现:耳郭瘙痒,周围皮肤发红,抓搔渗血而仍然瘙痒不止,耳多耵聍。心烦易怒,大便干,小便黄,口苦。舌红苜黄,脉弦数或精数。

2,病因病机:少阳之经循于耳,肝胆湿热部火循经上扰于耳,发为耳痒。

3,治法:清利肝胆湿热,祛风止痒。

4,方剂:龙胆泻肝场(《医宗金鉴》)加减。

药物:龙胆草10g,生地15g,黄芩15g,木通10g,泽泻10g,车前子10g(包),当归10g,柴胡5g,白鲜皮10g,苍耳草10g,菖蒲10g。

方义:龙胆草、黄芩清利肝胆,生地、当归和血凉血,木通、泽泻、车前子利湿泄热,白鲜皮、苍耳草祛风止痒,柴胡引经,菖蒲通窍。

加减:瘙痒难忍,渗血流水,血热甚者加丹皮、赤芍凉血;瘙痒不已加防风、荆芥穗祛风止痒。

5,变通法;若以风热燥火上扰为主,见耳痒、烦躁、咽痛、牙痛、脉浮数者,可见翘荷扬(《温病条辨》)合桑菊饮(《温病条辨》)加减,药用连翘、薄荷、山栀、桔梗、苦丁茶、夏枯草、白蒺藜、牛蒡子、菊花、桑叶、白鲜皮、荆芥等,疏风清热泻火。

(二)血虚风燥

1,临床表现:耳部瘙痒,经久不已,入夜尤甚,局部皮肤增厚、干燥皲裂,粗糙脱屑。舌淡红,脉虚数。

2,病因病机:耳痒日久,血虚生风,爆热内生而局部皮肤增厚脱屑。

3,治法:养血祛风,润燥清热。

4,方剂:四物汤(《局方》)合消风散(《外科正宗》)加减。

药物:生地15g。当归10g,川芎6g,赤芍15g,防风10g,蝉衣10g,荆芥10g,木通10g,白鲜皮10g,石菖蒲10g,

方义;生地、当归、川芎、赤芍养血凉血,防风、蝉衣、荆芥、白鲜皮接风止痒,术通、石菖蒲通耳开窍。

加减:湿热者加知母、黄柏、苦参、龙胆草清热燥湿。血热者加丹皮、紫草凉血。

5,变通法:若瘀血风燥者。用活血润燥生津汤(《医方集解》),药如生熟地、当归、白芍、天麦冬、瓜萎、红花、桃仁等。

(三)肾虚火旺

1,临床表现,外耳道奇痒难忍,但外耳郭不痒,局部结痂、粗糙、干燥增厚。腰酸乏力,耳鸣、耳痛。舌红,脉细数。

2,病因病机:肾开窍于耳。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上扰于耳而致。

3,治法:滋肾阴,降虚火。

4,方剂:知柏地黄汤(《医宗金鉴》)加碱。

药物:知母10g,黄柏6~10g,生地15g,山萸肉10g,丹皮6~10g,茯苓10~15g。泽泻10g,木通6g,菖蒲10g。

方义:知母、黄柏、丹皮降虚火,生地、山萸滋肾阴,茯苓、泽泻利湿,木通、菖蒲通窍。

加减:痒甚者加白蒺藜、白鲜皮祛风利湿,耳鸣者加磁石、蝉衣重镇通窍。

5,变通法:可用大补阴丸(《丹溪心法》)合滋肾通关丸(《丹溪心法》)加减,药用知母、黄柏,生熟地、龟甲、肉桂等,方内有肉桂引火归原,龟甲滋阴潜阳,对虚火上越者更佳。

【针灸治疗】

(一)毫针法

取穴:翳风、耳九、风池为主,肝胆湿热加行间、侠溪,血虚风燥加曲池、血海,肾阴虚火加太溪、复溜。

方法:主穴毫针平补平泻,太溪、复溜用补法,行间、侠溪用泻法,曲池、血海平补平泻或泻法,留针30分钟。

疗程:日1次,5~7执为1疗程。

(二)耳穴埋丸法

取穴:神门、外耳,血虚风燥加耳尖、风溪,肝胆湿热加肝、胆。肾阴虚火加肾、内分泌。

方法:王不留行子敷贴固定,每日自行按压3次,每穴每次半分钟。

疗程;3天1次,5次为l疗程。

【外治法】

用三黄洗剂或蒲公英适量煎水,外搽局部。或炉甘石、煅石膏、赤石脂各l5g研末,甘油5ml,蒸馏水200ml,瓶中摇匀外用。

【评述】

本症与耳内流脓、耳部疼痛不同,仅有耳痒而无中耳、内耳病变。局部红肿瘙痒出血者,以湿热、风火而致者为实,治以清利湿热、疏风清热为主。若慢性反复不已,局部干糙粗厚或无外症可见者,大多以血虚、肾虚为主,当予养血、凉血或滋肾降火。但其中通耳窍之引经药和止痒药不可少。

(0)

相关推荐

  • 名医治疗头部三病之良方

    (一)斑脱(油风) 发为血之余,养血则生发. 斑脱是中.青年常见病,中医谓"油风",俗名"鬼剃头".古有"发乃血余"之称,并认为" ...

  • 耳鸣两侧解读 即病因病机分型分类等

    耳 鸣 耳鸣,在临床上有截然不同的两种:一为妄闻的耳鸣,我们古今中医文献中所谓的耳鸣.都是属于这种.现代名称为主观性耳鸣,或内在性耳鸣,或非震动性耳鸣,一为非妄闻的耳鸣,这是在耳内或耳周围确实有的声音 ...

  • 当归饮子加减——血虚风燥皮肤病

    [组成用量] 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防风.白蒺藜.荆芥各15g,何首乌.黄芪.甘草各9g. 患者,男,33岁,患白,发病较久,皮疹多呈斑片状,颜色淡红,鱗屑减少,干燥皲裂,自觉瘙痒,伴口干,舌质淡红 ...

  • 耳 痒

    耳  痒     概念     概念  指耳中奇痒难忍,或伴耳胀闷感.流水出脓为主要症状的外耳道疾病,相当   千外耳道真菌病.     历史源流  祖国医学对耳痒一病的论述较少,最早可见于元代,如& ...

  • 治耳鸣不止,耳鸣耳痒良方!

    耳鸣又称"聊秋",是指病人自觉耳内鸣响,妨碍听觉.中医认为,导致耳鸣有外感寒.暑.湿.燥,脏腑内伤,肾虚,肺实等原因. 菖蒲是指石菖蒲,全株香气四溢,为开耳窍之圣药,有化痰开窍,通 ...

  • 有关耳痒

    玉媚娇兰 我不知道您是否在生活中遇到过这种情况,也就是说,您突然感到耳朵发痒.经历过的朋友可能会感觉到这种味道.对于耳朵发痒的人,大多数人可能认为它有耳垢,然后他们会在耳朵上挖一个洞.有时候,耳朵中确 ...

  • 英文版《传奇》听到你耳痒

    --编译 Jacey张琦 吴佩雯 资料.视频来源于网络,告侵则删  (王菲2010年首唱视频) <传奇>是电视剧<李春天的春天>片头曲及片尾曲,由李健作曲,刘兵作词,李健演唱, ...

  • 耳痒(中医)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什么是耳痒(中医)? 耳郭.外耳道瘙痒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者,为耳痒.可发生于双侧耳郭或外耳道,亦有单侧发生者.本症的发生,可由肝胆风火燥热循经上扰,或血虚风燥.肾阴虚火而致,治宜分别予以清利湿热或养血 ...

  • 四生散治耳痒

    双耳莫名其妙发痒,用四生散 <证治准绳·耳痒>引"沈存中云:余为河北察访使时,病赤目四十余日,黑眼旁暗赤成疮,昼夜痛楚,百疗不瘥,郎官邱革相见,问余病目如此,曾耳中痒否?若耳中痒 ...

  • 《证治准绳·类方》耳痒

    四生散(见中风.) 透冰丹 治一切风毒上攻,头面肿痒,痰涎壅塞,心胸不利,口舌干涩,风毒下疰,腰脚沉重,肿痛生疮,大便多秘,小便赤涩,及治中风瘫缓,一切风疾. 川大黄(去粗皮) 山栀子(去皮) 蔓荆子 ...

  • 加减八味汤:1、肾中水火两虚,耳中作痛,或痒发不已,或流臭水,作于交感之后,以凉物投入则快甚者。2、肾虚遗溺,脉弱者。

    [返回] 2 <辨证录>卷三:加减八味汤 2.1 处方 熟地1两,山茱萸5钱,丹皮5钱,泽泻2钱,茯苓3钱,山药5钱,麦冬5钱,北五味1钱,肉桂2钱. 2.2 功能主治 肾中水火两虚,耳中 ...

  • 耳鼻喉医话 |咽干、咽痒、声音嘶哑……介绍一味良药~

    医学指导:广东省名中医.岭南名中医.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主任医师.学术带头人李云英教授. 开栏语 本专栏将定期推送中西医耳鼻咽喉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养生保健科普知识,为您耳鼻咽喉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