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和春秋战国的关系是什么
很多人都知道周代可以被分为东西两朝,而后面的那个东周,又可以被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代。其实这只是粗略的分法,事实上,东周与春秋和战国两个时代,并没有完全地得重合。非但如此,战国与春秋之间,也并不是完美衔接的,按照不同的定代法,还会出现不一样的情况。
先来说东周的问题,这个应该是没有什么争议的,就是从平王东迁算起来,一直到最后一代的周王去世为止。后一个时间点,是非常确定的,那就是前二百五十六年。可是前一个时间点,却有很多的争议。不过也可以把幽王之死作为西周的结束,这样的话,就是前七百七十一年了。这么算的话,整个东周延续了有五一十五年。即便东迁时间再往后推一点,那也有近五百年的历史,这应该是与大家的认识是差不多的。
东周的问题比较好解决,可是春秋就比较麻烦了。因为这个时代的得名,来自鲁国的一部史书,因为它是按年份记录的,出现了大量春与秋之类的字眼,故而后世之人便称这一史书所记录的时代为春秋。它的起始,其实比东周晚了四十多年,是以鲁国的国君鲁息姑继位之始开始算的。在此之前的几十年,可以被认为是东周初年,但却不可以将其算成春秋时代。
之所以会选择这位鲁息姑的继位作为春秋的起点,是因为他在鲁国的历史上是一位非常特殊的国君。在他之前,鲁国的君位传承比较有意思,都是一传子,一传弟。也就是说上代传了儿子,那么他的儿子必然会将国君之位传与其弟。这种继承规律是非常奇葩的,但是鲁国就这么一直传承下来,一直到鲁息姑为止。而在他之后,除了出现弑君的特殊情况之外,鲁国的国君基本上就是子承父这么传承下来了。故而春秋会以这位国君的继位作为始点,正是因为他起到了一个很明显的断代的作用。元宇宙
说到这里,大家可以看出来,春秋时代的起点是非常明确的。可是他的终点,却又不够明确了,因为后世对此有好几种看法。其中一种,是把孔子去世当成一个终点,因为春秋之所以这么出名,就是因为孔子编撰的缘故。另一种看法,是把孔子去世前两年作为终结点,因为当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号称出现了麒麟。正是因为此事的发生,孔子才会觉得自己大限已到,于是开始作春秋。
不过除此之外,还有些人是把孔子去世时鲁国时任国君的去世作为终结点的,这样一来,整个春秋就完整地记录了鲁国十二位国君的任期。与春秋终点不明确相同的是,战国的起点也不明确,有人是把三家分晋作为起点的,也有把田氏代齐来作为起点的,但不管怎么算,它与春秋的几个终结点之间,基本上是比较重合的。可是战国的终结,却并非东周的结束,因为末代周王去世之后,又过了三十多年,秦统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