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之间,你抵达别处——纪念毕肖普逝世40周年
你为我写墓志铭时一定要说
这儿躺着全世界最孤独的人
——毕肖普致洛威尔的信
今天是伊丽莎白 ·毕肖普逝世40周年。
1979年10月6日,二十世纪美国最富传奇色彩的女诗人伊丽莎白 ·毕肖普在波士顿的海滨寓所溘然长逝, 结束了浪迹天涯的一生。
伊丽莎白·毕肖普(Elizabeth Bishop),继艾米莉·狄金森之后美国20世纪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女诗人,于1911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
童年时,父亲去世,母亲进了精神病院,辗转被外祖父及叔伯抚养长大。奇特而悲伤的成长经历,让她的一生都在流浪和漫游中度过。
她不仅曾在美国各地定居,还去过法国、墨西哥、巴西等地,直至晚年才应哈佛大学之邀,回美国任教。
毕肖普一生发表的诗作不多,仅离世三年后,她的诗歌全集即在纽约和伦敦两地同时面世。
但这一百多首诗却几乎囊括了美国所有重要的奖项,包括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古根海姆奖、美国国家书评奖等。而毕肖普生前就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
毕肖普的手稿
1911年 2月11日, 紧随着新英格兰一场罕见的暴风雪,毕肖普降生在马萨诸塞州的第二大城市伍斯特, 当年父亲就病故, 母亲随后进了精神病院。
虽然祖父拥有万贯家产, 毕肖普却是在加拿大外祖母和波士顿姨母的轮流抚养下长大,从瓦萨女子学院毕业后, 即开始了一生的漫游和流浪, 先后在纽约、基韦斯特、华盛顿、西雅图、旧金山和波士顿定居。
令诗人终生着迷的是地理和旅行,包括《北方和南方》, 《旅行问题》在内多部诗集的命名均与旅行有关,而《地图》一诗也往往被置于毕肖普诗集的开头。
她在《地图》一诗中写道:
地形学不会偏袒;
北方和西方一样近。
比历史学家更精微的,
是地图绘制者的色彩
纸笔、打字机、盛满的烟灰缸
与诗歌中描述地理的节制和精确相反, 毕肖普的私生活要奔放许多。
她有过五位同性恋伴侣, 其中两位比她年轻近三十岁, 另有两位情人为她自杀。
毕肖普的几首脍炙人口的名篇,均与这些爱人有关。
下面这首诗出自诗集《旅行的问题》,写于1941年,在女诗人去世十多年后,这首诗稿被发现在她巴西旧居的厨房里。
1951年,毕肖普前往南美旅行。同年,她与巴西建筑家罗塔·德·索雷思相爱,自此在巴西生活18年,罗塔也成为毕肖普一生相伴最久的恋人。
一起醒来多么美妙
一起醒来多么美妙
同一分钟醒来,听见
突然下起雨,落满屋顶,
感到空气突然清冽
仿佛被空中一团黑线网
骤然通了电,多好。
雨珠在屋顶四处咝咝作响,
下方,一个个吻轻盈降临。
雷暴来了,或正在撤离;
是刺人的空气把我们弄醒。
如果闪电此刻击中房屋,它会通过
高处的四个蓝色瓷球
降临屋顶,降临避雷针,包围我们,
我们睡眼蒙眬地梦想着
整栋屋子受困于闪电的鸟笼
那一定赏心悦目,毫不可怖;
以同样简单的
夜晚视角,我们平躺着
一切都可能同样轻易地变幻,
为了警告我们,这些黑色的
电线必须始终高悬。无须惊讶
世界可能转为一种迥然不同之物,
就如空气变幻,或闪电转瞬来袭,
变幻着,如一个个吻不及我们思索,已在变幻。
任凭屋外雷雨交加,晨起时间,在只属于两个人的房间里共同醒来。
可怖的雷声大点才好,闪电密集得像鸟笼般牢牢困住才好。没人想出去,也谁都进不来。
这样一首热烈的情书,写后就被留在异乡巴西的角落;如此投入爱的诗作,生前公开送给恋人的却屈指可数........
毕肖普的一生游走在两种极端化之间,既是克制与热烈的混合,也是拥抱和拒绝的矛盾体。
毕肖普与爱人
出身富裕家庭,却从小感受到亲情的匮乏;辗转住地,一生游历;爱侣众多,情感生活丰富;不高产却得奖甚多……
爱尔兰小说家科尔姆·托宾在随笔集中盛赞毕肖普,称在戏剧性方面“她的一生可与西尔维娅·普拉斯媲美,成为永远令人着迷的主题”。
豆瓣有读者这样评论:普拉斯用一句诗就可以俘获你的心,而阅读和爱上毕肖普可能是一个与生命等长的历程。
毕肖普的画
“永远令人着迷的”首先是她的诗歌:
“缤纷、冷凝、节制、澄澈,从高度专注中诞生的美妙的放松,以及博物志视野下对最幽微而深刻的情感事件的聚焦。
即使有着最谦卑乃至羞涩的外表,这些诗句仍指向一颗沉静有力的心脏,一支缓慢而苛刻的笔——两者在毕肖普的时代如同在我们的时代一样罕见。”
在毕肖普的诗中,对日常事物的感知不经意地被澄澈的观察所扭转,最终融入其特有的专注与思辨。
最后分享的这首诗,来自辑一《寒春》,收录在最新出版的《唯有孤独恒常如新》中。
失眠
月亮从妆台镜子中
望出一百万英里
(或许也带着骄傲,望着自己
但她从未,从未露出微笑)
至远远超越睡眠的地方,或者
她大概是个白昼睡眠者。
被宇宙抛弃了,
她会叫宇宙去见鬼,
她会找到一湾水,
或一面镜子,在上面居住。
所以把烦恼裹进蛛网吧
抛入水井深处
进入那个倒转的世界
那里,左边永远是右边,
影子其实是实体,
那里我们整夜醒着,
那里天国清浅就如
此刻海洋深邃,而你爱我
女诗人晚年和她的猫
“白昼睡眠者”的奇思,“在镜子上居住”与“进入倒转世界”异曲同工的妙想,带一点“见鬼的”几乎少女的天真,失眠的恼意消解在海洋深邃和清淡又涌动的爱意中。
主体错置,关系转换,此在与彼在的倾覆,共同构成本诗的深意。
果真进入倒转世界,天国清浅,不再长眠,女诗人能重新提笔得多好。
因为我们都爱毕肖普。
▼
唯有孤独恒常如新
[美] 伊丽莎白·毕肖普 著 / 包慧怡 译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狄金森之后,美国深具影响力的女诗人,一生都在流浪和漫游中度过,诗作很少,却被称为“诗人中的诗人”。
包揽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等各项大奖,备受布罗茨基、希尼、帕斯等多位诺奖得主推崇,作品入选美国大学教材、耶鲁大学公开课。
凝结毕肖普毕生创作精华的诗歌选集,迄今最权威的毕肖普诗歌完本,特别收录诗人珍贵手稿15篇,《波士顿邮报》年度好书。
▼ 了解女诗人的诗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