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冰教授谈谈【077】——唇裂鼻畸形的微调与过矫正

新时代赋予事物新的特征,在唇腭裂治疗领域出现的新情况之一,就是患者有时会成为引领治疗方法的转变或重新定义。

鼻畸形矫正的方法争论就是一例

上一例的方法争论应该是关于微小型唇裂(隐形唇裂)的内切或外切手术方法,经过学术界的大讨论,各种观点碰撞,着时让业界混乱了一阵。

本已习以为常的医学专业概念和方法,被一个非医学概念(内切和外切法)的词汇给修饰而流行了。好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所谓的外切或内切根本不能构成一种隐形唇裂整复的方法学,它只是整个唇裂整复切口设计形式或部位的一部分罢了,哪里有什么存粹的内切法能够矫正隐形唇裂。

畸形特征

唇裂鼻畸形裂隙侧(患侧)鼻翼软骨,相对正常位置的下垂、外展和塌陷,所致的鼻小柱向非裂隙侧偏斜和变短等,共同构成了单侧唇裂鼻畸形的特征。

其本质是口轮匝肌不连续和错位后的收缩牵拉,形成的含鼻翼软骨在内的软硬组织复合体的畸形改变。

所以矫正这一畸形的手段包括:

❶ 彻底松解皮肤及皮下组织对鼻翼软骨的限制;

❷ 补充皮肤和皮下组织在鼻小柱基部的缺失;

❸ 通过重建口轮匝肌的对称性,矫正鼻小柱的偏斜;

❹ 最后去除鼻翼软骨穹窿顶间的结缔组织,必要时解除上下位鼻翼软骨间的附着关系,通过缝合使上述两处的鼻翼软骨复位。

这就是唇裂鼻畸形的临床表现所含的形成机制,以及由此建立其的整复思路与技术。

虽然策略与技术建立起来了,但每个医者需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切口和入路,分离程度与范围,缝合方法与部位。这些留给患者的表象则变成了将畸形矫正过度与微小改变,这并非手术方法,而是医者根据实际需要对操作的把控而已。

我反复说过,手术是一把双刃剑,矫正畸形的同时,也会带来继发畸形。具体而言,在鼻翼皮肤之下,分离范围越大,操作越剧,术后鼻形态失真也越明显,我们追求的是像正常人群一样的鼻形态,而不是仅仅有高耸的鼻小柱。

所以,所谓微调和过矫正,恐怕仅是以鼻小柱的高矮定出来的手术方法,与医学目标和方法学内涵相距甚远。

客观地说,单侧唇裂鼻畸形的矫正仍是世界性难题,全世界的医者包括我们始终在努力攻克。

我们心中的成功目标一直是,通过手术方法和技术的持续改进,最终建立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切口设计,加上有限的手术操作和关键技术,实现鼻畸形矫正后不辅助任何器具和材料,且不易复发,矫正后的鼻形态自然逼真。

这是我的终生职业梦想,我们正在一步步的接近这一理想目标,请勿再用过矫正或微调来简单划分我们的深刻内涵了。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