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他人的关系——镜中的自己(三) 2024-05-08 16:03:49 阅读第1244天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徵传》从小学开始,就听过这句千古名言。虽然我不一定能够明白其意义,但是浓浓的厚重感还是略有感觉。到自己开始翻读各类史料,开始经历社会蹉跎。这句话,又一次浮现在眼前。原来,古今以来,诸多的道理依旧是共通的。01 和家长交流时,听到他们吐槽孩子的各种问题,只有默默地听着。最多,就是反问一句:您说了孩子这么多缺点,那能不能说出五个,不,哪怕三个优点吗?请相信,大多数家长是哑口。能够说出来的,更是可悲。其实,听到家长的诸多抱怨时,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家长,这些问题其实很多是由您引出来的呀。以家长的角度去看,孩子身上的各类问题无处遁形。以老师的角度去看,孩子就是家长的映射:孩子如此,家长又能够好到哪去呢?换到我们平时的社会关系,貌似也是如此吧。人际交往,大多数时间,我们去看别人问题的明辨能力,总是强于发现优点。本来嘛,能够看到别人身上的各类特性,也不是坏事,甚至有时是好事。这就像古语所言:见贤思齐贤,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不过,深入贯彻这句话很难,最多是:见不贤而心吐槽也。何解?就是容易发现别人的身上问题,然后吐槽;但是对于优点的透析,就较有难度了。这倒不是说看不到优点,而是你的眼睛,又会侧重于哪里呢?02其实,如果我们尝试闭上眼睛,以上帝视角去看,会发现我们社会关系的另一面。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个人,其实相当于照镜子时的影子。本来嘛,我们每天照镜子,看到自己衣冠不整,或发型乱了,就会随手整理下。可是,面对着自身习性的“不整齐”,为什么就没有整理呢?很简单,我们此时看到镜中那个不整齐的样子,只是觉得好笑。可是,忘记了,那个样子,其实可能就是自己。把一条狗放在镜子面前,它对着镜中的狗叫了两声,结果发现镜中的狗也对它叫了。它怒了,于是对着镜中的“仇敌”狂吠不停。有时,我们也许就是那条照镜子的狗吧。而有的人能够看到别人的优点,然后视若无睹。倒非其它原因,要么就是觉得这很一般,要么觉得不适合自己(那是他,我是我)。这样追求个性的样子,确实可爱。不过,同时看到别人身上的缺点而忍不住模仿,就让人无言以对了。就好比学生看到有人上课不认真听讲,晚上也不做作业就可以拿高分。当也去这般尝试,才会发现:此时镜中的那个影子,貌似换了样子。03其实,偶尔冷静一下,还是会有人看到,他人身上折射的特性对自己的启示。当你看到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习惯,而去开始尝试。结果,却失败了。我觉得这是正常的。我们自己很容易发现,一些好的规则能够语言表达出来,但是实际的行为却很难做到。甚至,会违背。看到某官员进行反腐倡廉的严肃样子,半年之后爆出巨贪被双规。感觉莫名的喜庆。知易行难是正常的,因为诸多的理论性规则运用都是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困境。不过,对于某些群体而言,要么就是不说,要么说了就要真正践行。这不像你评价电影哪里不好,就必须要拍一部好电影一样。父母,老师,其实就是这样的特殊群体。对于这两类群体,言传不如身教,就是他们各类行为中需要秉承的信念。如果要让孩子自律,至少他们不能太不知节制。也许,对于成人来说,这些行为的改变太难。没关系,习惯的形成本来就是一个长期磨砺的过程。如果,你失败了,那么对于孩子的严厉要求,其实就变得可笑。除非,能够隐藏某些否定性的行为,冒充你需要孩子去达成的榜样。只是注意,面具掉下来的刹那,就是全场哄然大笑的时刻。04现在的我,对于某些行为是非常理解的。一方面,肯定是自己也确实很难达成;另一方面,我觉得这是正常的,人非完美。叔本华在书中提到的一句话,让我觉得很是有趣:眼睛的自然特点就是往外看,它不能看到自身。这句话,不是用来解释人为什么不知道自省的原因。因为更重要的是后面还跟了一句话:所以,关注和批评别人特点是让我们看到自己不足的一个有效方法。我在想,如果人的眼睛也具备了“內视”功能,那会变得怎样?不说心理和大脑神经方面,那太过玄乎了。就只是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会发生怎样的故事?烟酒毒沾染的人,內视自己的五脏六腑,是否会戒掉呢?我觉得还是不会。或者说,看到那漆黑的肺,也许能够劝停一部分,但其余依旧我行我素。因为,我们具有一个很好的特点:蒙上自己的眼,告诉自己看不见!我们相对擅长的,是去发现问题,然后自我欺骗。少数觉醒者,反应过来:我要去改变。所以,这个世界的改变,是由大多数人逐步推进的结果。但是,某些关键的节点,总是那么寥寥几人。不知,是否会长叹一声:吾道孤矣。【结语】我们照镜子,能够看到的是脸上的痘痘。看不见的,到底是脂肪粒还是所谓的火气过剩。表面,总是最容易看到;但,又难看破。想必,这就是为何我们看到了“影子”却不知吧。 赞 (0) 相关推荐 如何真正的了解自己:从自我觉察到自我接纳 发布时间:2021-06-27 我总是会问自己这样的一个问题:你真的了解你自己吗? 在我的理解里,对自己的认知来源于两个方面:人们可以借助"镜中我"."自我觉察&quo ... “鼓励教育”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 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值得每位家长用心学习.同时教育孩子的好方法也有很多,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全都掌握,那么今天就给大家来介绍一下鼓励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曾提出过"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 ... 宝宝频繁出现的几个“小动作”,是想亲近父母的体现,家长别忽略 孩子对于母亲的依赖是与生俱来的,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往往不会用言语进行表达,因此会通过一些"小动作"来向父母发出信号. 记得在一个母婴群里,就有位宝妈提到过:孩子出生以来,总是啍啍 ... 家长眼中的三大优点,实则处处是隐患,别再沾沾自喜了 在孩子成长中,家长们无非关心的就是健康与其未来发展前途.当然与此同时,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学习好听话,成为别人口中别家人的孩子.一旦身边人夸自己孩子的时候,别提家长脸上有多么争光. 不过看似在 ... 为何亲子关系会紧张?《庆余年》范建罚范思辙下跪,范闲道出答案 <庆余年>范闲是个现代人穿越到庆国的研究生,在庆国,他的身份特殊.实际上是庆帝与叶轻眉的私生子,被寄养在范家,又认司南伯范建为养父. 这些,在后面的剧情中都会交代. 看到第6集,我已经快肚 ... 最坑娃的4种行为,有些父母天天在做 进化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心中埋下种子,慢慢在孩子心里开花结果,有什么的父母,才会有什么样的孩子. 作者:微笑喜乐 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 之前快开学前,几个家长想约着聚一下,让孩子们在开学前再放 ... 角膜地形图在塑形镜中的数据解读 本文转自:卫计委防盲治盲培训基地 1400年的周子古镇,镜中蜃 气水 边楼,被称为嘉陵江上最后的码头古镇 嗨,我是西江悦鱼,喜欢一个人发呆,看书,行走,让我们一起去山水田园,烟火市井里,体验红尘的活色生香,感受一样或者不一样的百态人生. 提到周子古镇,知道的人马上就跟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联系起来,说&quo ... 浅谈亲属关系公证中亲属的范围及用途 亲属关系公证. 来 源 //潇湘晨报 编 辑 //陈 妍 亲属关系作为一项独立且常见的公证事项,经常出现在公证人员的日常工作之中. 其中又以办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属关系居多,但亲属关系是否就仅仅是父母 ... 如果让你对着镜中的那个人介绍自己。 你将怎样描述自己呢? 比起名誉,我们更应该注重自己的品格 当我们照镜子时,会看到镜中的那个自己. 如果让你对着镜中的那个人介绍自己. 你将怎样描述自己呢? 每个人都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从孩子变成家长, 从学生变成职员,领 ... 谭越森:文学作品是颠倒世界的蜃气之界的镜中物 独立作家 谭越森:作家,小说家.著有中短篇小说<劫匪><诗人之死><一个觉醒的故事><污人传说><幽冥><死手怪谈><小河 ... 《论十大关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断及其当代启示 编者按: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以辩证思维的方式科学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化解矛盾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和方针政策等方面.研究其思想政治教育意蕴,探讨思想政 ... 筋膜的秘密:筋膜与疼痛的关系(中集) 德国国家电视台于2018年发布的探索筋膜秘密的纪录片.畅游意大利,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各地筋膜研究领军者的带领下,一探"筋膜"--当下最时髦的解剖议题的奥秘 筋膜的秘密(中集) ... 王熙凤和贾瑞镜中云雨之事是幻象还是真相贾蓉一句话说出了答案 红楼梦中所写云雨之事较多,既有贾宝玉和袭人的云雨之事,也有仙境中的警幻之情,还有王熙凤和贾琏的夫妻生活,更有贾琏与多姑娘的丑事.与这些云雨之事不同的还有一个:贾瑞与王熙凤镜中的云雨之事. 红楼梦第12 ... 晚安曲|吉他大师Nicolas de Angelis《镜中的安娜》 < 人文之窗 >人文综艺掌上微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