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点评

诗海选粹格律诗社

顾     问 云海紫光 拈花一笑 蝴蝶庄生 武贝子 汉唐使者 邓世广 半隐庐  终南山人 无语(倪平波)

总      编 荒岛

主      编 心淡薄冰(袁铭) 白烛承辉(袁远)

副  主 编 阿远  霍庆来 高山 卧虎山人 董峰 微澜  明月轩云 海之言 张刃  一叶轻舟还  傅鹤年 丝韵 月满西楼 才才 心殿主 章寿 慕雪 燕蹁跹 苏小隐

责任编委  夫子 月池居士 李仕斌 寒星 天马行空  李冠群 烟雨红尘  苍狼一啸  如风诗韵 点我 朱明良友

刊头题字 吳瑾

推广部长 白金财

副 部  长 冰洁 逍遥禅心

编      委  直性子  谢涛  闲云野鹤   振江 路者天涯

点评老师简介

张蕾,网名一苇,生于徐州,现居上海。喜爱古典文学,师从董学增先生。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吴门诗社副社长。

诗海三月学堂作业

出题 评阅   一苇老师

以《京杭大运河》为题,诗限五律,平水韵;词限《定风波》,词林正韵。均不限韵部。

可以围绕京杭大运河来写,写某一截也行,写全部也行,风景也行,怀古也行。禁大白话、老干体。

前言

京杭大运河是一条长河,是一条历史的河,是一条有景观的河,是一条有故事的河。。。所以,这个题目可以说很好写,写景可以,叙事可以,怀古也可以,登临还可以。但这个题目又并不那么好写,因为一来要一看便知是大运河,不是黄河不是长江不是任何一条其他的水流;二来要有属于作者自身的视角与观感,此时此地你的真切感受,当然可以拟情,但要拟的像,拼演技也可以的;更重要的,我是希望能透过文字看到作者的思想,一个现代人不同于古人的认知水平。那么这三条,大体可以看作是我点评的三个台阶吧。

绝大多数的作者我不认识,所以,基本上属于背后评诗,下手轻重我没数,言语不到之处,还请宽宥一二!

诗海学堂作业点评

1. 过京口古运河

白云闲客

春水生新绿,微烟罩远村。

人家随岸转,江郭抱残昏。

寂寞空绝客,繁华落尽痕。

归舟犹昨夜,风雨隔王孙。

一苇拙见:

    文字功底不错,“人家随岸转,江郭抱残昏”一联有古意。出句好,自然,“抱残昏”对“随岸转”的话,“昏”是动词或者形容词么?颈联说太透而且“空绝客”“落尽痕”之句也甚勉强。更大的问题在于:一来看不出是运河,虽然题目写“京口”,然既无其景亦无其情,整体空泛无根;二来远村、归舟、王孙这些意象,太过陈旧而无现实意义。事实上镇江的古运河已经压根没办法“过”了,连京口闸都早已填埋成路,所以,真要拟情创作之前,建议深度网游一下。

2.  咏大运河

 张志明

长河开沃野,风漾碧波涟。

龙舸云帆浪,隋堤御柳烟。

悠悠连五水,历历越千年。

承此先民业,遗芳累世传。

一苇拙见:

    扣“运河”之题紧密,对仗亦颇有致。“开”字不稳,运河很多人工河道,“分”沃野是有的,开沃野则少。整体也是比较泛,主要是没有属于自己的想法,故而没有达到“我诗写我心”之意。

3.运河题咏

大爱无言

浩渺通南北,浮烟夹岸横。

曾经脂粉涴,细数绮罗轻。

流走吴宫怨,变移隋柳惊。

若无龙舸事,谁毁碧波明。

一苇拙见:

    起句扣题,颇为大气,“浮烟”有点托不住。接下来脂粉、绮罗、吴宫、隋柳都是轻盈之物,所以通篇便失了沉稳。尾联逻辑亦不通,先有的隋炀帝龙舸再有的隋堤隋柳啊。两联对仗的看似可以,细思却都有点问题。曾经脂粉涴是指河水被脂粉所涴,而细数绮罗轻则不是被动;颈联“流走吴宫怨”也有歧义,整体语句的逻辑性有待提高。诗词可以出于诗意或者格律的需要而调整句子的逻辑,但应该偶一为之(跟拗救差不多),而不能是一首作品的常态。要是一个作品很多句子读起来都不顺,就要当个问题考虑一下了。

4.大运河随笔

石泉林溪(刘晓新)

南北水长流,隋堤柳色柔。

舟帆停古渡,帝胄下扬州。

稻谷漕河客,蚕丝锦缎侯。

应知劳疫苦,史记未曾休。

一苇拙见:

    扣题甚好,不仅写到运河的成因,还写了漕运的功效,内容更为丰富。然五律文字当以古朴为上,这个作品整体还是太过浅白,一来文字浅,二来意思白,尾联说理太透,缺乏回味的余地。另外结句“史记未曾休”很含糊,用意不明。

5.京杭运河

知足者

南北贯京杭,雄浑千里长。

五河同岁月,八省利工商。

隋帝功居首,斯民志可扬。

荒荒萧永岸,漫漫说兴亡。

一苇拙见:

    此作难得之处在于“隋帝功居首”,能摒弃一贯以来对隋炀帝的恶评而表扬他一下,甚是难得。但整体来说,太过平淡,文似看山不喜平,诗作也还是有些跌宕才更好。另外颔联太现代文,而颈联“志可扬”对“功居首”亦有所勉强。

6.咏京杭大运河

程福田

蛟龙绵万里,古渡接千乡。

远水平原起,斜辉北海张。

情怀常系日,笑语每从商。

史颂隋王绩,今歌记华章。

一苇拙见:

    只看开头“蛟龙”句还以为是写长城,起句对仗没问题,但对的太正显得僵硬,或可再灵动些。颔联不稳,颈联无依,“从商”显得很突兀。尾联也是替隋炀帝说话,但尺度上过了,“史颂”是没有的事情,作为一个末代帝王,他注定是得不到史书多少“颂”的。这篇作品是心到笔未到,思路蛮开阔的,笔力还有待提高。

7.运河怀古

郭舒

京畿屡绝收,果腹险中求。

帝贯千山月,粮安万户侯。

运河开好运,流水醉名流。

世载通衢绩,难书覆御舟。

一苇拙见:

    这首作品又是一个视角,从运河漕运保障三百年京畿物资供应的角度来写,也是很有见地。但文字上亦有可商榷处,首联给人一种因果之感,似乎“京畿绝收”才是运河成因,有失偏颇;“帝贯千山月”没明白啥意思;颈联颇有巧思但亦过于刻意,为诗不必如此。

8.【定风波】登楼吊古

紫苏

隋帝传闻不忍听,已多惆怅泪偷零。南北繁华光万丈,皆忘,骂名千载未能平。

俯瞰清流光影乱,如见,王朝崩灭似流星。动乱于民应更苦,无助,可怜鏖战正前行。

一苇拙见:

    终于见到一首词了,赞一个先!但命题是要求写运河(相关),这首副题作“登楼吊古”,最好是写登什么楼,而且这个楼应该是与运河有点瓜葛的才好,不然就容易被列入“跑题”作品而直接出局;另外就是,我认真读完全篇,依旧不知道登的是哪个楼哦。。。抛开题目,就文字而言,起句“不忍听”“泪偷零”以及后文来看,对隋炀帝是同情甚至赞许的,但这两个关键词一来语带歧义,二来格调不高,洒泪就洒嘛,还偷零作什么?有关作者的历史观正确与否我们这里不讨论,每个人都可以有他自己的态度,只要他的作品围绕自己的观点去写,写圆融了就是好作品。这首作品语意流畅、层次清晰,没有出现很多《定风波》常见的被短韵隔意的现象,已经不错。结句“动乱”什么的太过直白,坏了词境,而且与前文连接也不够紧密,当酌。

9.槐泗陵怀古

禅榻清風

(槐泗音同坏事,以其地葬隋皇,位运河隋堤外。观其境而有感。)

通衢南北一,曲港往来忙。

如鲫过江客,罹尘坏事皇。

楫摇清浪远,童跃古槐旁。

已忘河边柳,为何还姓杨。

一苇拙见:

    槐泗镇的陵已经证实是谬误的啦,2013年发现了带墓志铭的隋炀帝杨广墓。作品以此地(槐泗陵)道此景,再由此景忆古怀今,结句以柳树姓“杨”的传说作结,思路还是清晰的。但是文字上问题颇多,起句“南北一”不顺,下来两联对仗皆不够工整,特别是颈联,属对方面还需要再认真研习一二。另外诗中谐趣调侃虽无不可,但还是要注意一下境界,“坏事皇”这样的文字放诗中,无论如何都太过随意了些。

10.【定风波】运河题咏

大爱无言

千里隋堤杨柳青。一洲帆影碧波平。天接浮光春如旧。唯有。绿丛三两鹭鸥声。

点涴潆洄脂粉气。往矣。邗江元本自泓澄。试问因何频惹怨?水殿,舟船载覆在民情。

一苇拙见:

    这首词可与该作者前面的五律相互应照着看,我看了过片“涴”“脂粉”等字,就往前翻了翻,找到了那个五律。就词面而言,上片全在写景,除了“隋堤”明写之外,写景毫无特点其实也没什么层次,太浪费篇幅。过片“脂粉”云云又突兀了些,与上片失了勾连,上下片看着像两个作品,还是要注意一下过度文字的技巧的。结句说道理太过直白了,非填词之道。

11.京杭大运河

芦荻

昨夜杨花梦,今凭逝水吟。

沉沙埋帝骨,金粉涣烟林。

来去穿南北,欢悲动古今。

兴亡伏一脉,焉得不关心?

一苇拙见:

    起句起兴,承句入题;颔联由逝水切入历史话题,颈联则从地理与历史维度进一步渲染。第七句“兴亡”二字是关键,承上启下的关键所在,确保尾联紧扣颈联并为结句造势,最后以反诘句收束,颇有余韵。唯“关心”一词,略显绵软,可酌。虽然我也没想好“关心”能换成个什么词,但明显“关心”无论是从程度上还是语感上,都偏于绵软,有点收不住这首作品。再琢磨吧

12.京杭运河

自是真龙脉,兴衰不断流。

烟花留绝唱,稼穑有良畴。

浪涌隋唐力,帆扬齐楚谋。

彤云随桨去,不负白苹洲。

一苇拙见:

    “龙脉”入笔,直指运河实乃“帝王”之业,故承以“兴衰”,大气开阖笔法;颔联虚实结合;颈联以颇见机巧;尾联以景结,意境悠远。不足之处在于“齐楚”与“隋唐”在词序上是颠倒的,读来小有不畅。

13.京杭大运河

自然

于今怀古国,炀帝运河修。

一代兴亡史,当年涕泪流。

有谁瞻凤阙,何处觅龙舟。

北洒南方水,通航到九州。

一苇拙见:

    “怀古国”不稳,承句犯题,可以用“汴河”替代“运河”;颔联承顺得很自然,问题是不对仗;颈联出句当为对句而出,故不如对句简净自然;尾联点出运河作用,收束稳健。希望作者在对仗上再做细究,更进一步。

14.大运河

逍遥禅心

漕帆开远脉,拍岸渡烟津。

淮柳连云堞,锦弦诉好春。

熔金鱼米熟,吹玉蕊琼新。

桑海几番覆,隋堤老客尘。

一苇拙见:

    首联与尾联都好,特别是尾联,“隋堤老客尘”,太赞了!颔联承接稳当,颈联意思上没问题,句子读来不顺,“熔金鱼米熟”以为您要炖金鱼呢。

15.【定风波】运河怀古

周正明

自古君王多骂名。正如炀帝怎澄清。千里运河今留世。大气。万帆过尽雁声鸣。

遥望远方生意绪。何去。隋朝梦里一身惊。但见红尘皆皂衣。挥涕。艰辛生活若寒冰。

一苇拙见:

    太过直白,诗意全无。文字相当于合乎【定风波】平仄的现代诗,意思说的也十分透彻,都说完了。另外“衣”字仄读的话是作动词用,按照古汉语的用法,穿黑色衣服应该说“衣皂”,所以“皂衣”的话,“衣”就是名词要平读了,那么就出律了。

16.京杭大运河

智远

带水贯京杭,千舟往复商。

阴晴今古月,兴败历朝王。

绿柳隋堤茂,烟波漕运荒。

诗书吟旧事,笔墨道沧桑。

一苇拙见:

    起句直笔扣题,若诗中有“京杭”则题目中可省去,免得“犯题”之感,承句“商”字不通;颔联从历史角度来说,但“历朝”对“今古”不工;颈联则讲漕运作用,角度转换非常好,“茂”“荒”二字也是炼过的;惜乎尾联难以为继,句意合掌,勉强收束,略显生凑。

17.大运河感怀

范晓群

一河开史卷,两岸换春秋。

脂染笙箫咽,波推缎稻稠。

烽烟惊蓟楚,明月送歌舟。

谁道涛声远,胸中复涌流。

一苇拙见:

    笔法纯熟,思路清晰,转结圆融,好作品!唯颔联,染与咽、推与稠,这个搭配不是太顺,可以再斟酌一下。“脂染笙箫咽,波推缎稻稠”,就是这两句,脂染得笙箫都咽了,波推得缎稻都稠了。。。这样的动补搭配不是很顺畅

18.江都运河怀古

禅榻清风

百舸原中过,千帆邑畔游。

吴王曾策略,隋帝又筹谋。

我始青云志,君方大梦休。

村边古废垒,传是旧琼楼。

一苇拙见:

    此作为难得的有具体“江都”这一地点的作品,江都古运河,以邗沟为基础,向北延伸,是运河长江以北部分最先开挖的河段,历史悠久。作者在诗中把握吴王与隋帝两个关键人物,颈联由二帝延展至王朝更叠,结句对比强烈,收束有力,很不错的怀古诗。足之处有二:首联,泛了,这类虚笔当有实笔为基,实点一下盂城驿、邵伯闸什么的就切题了;另外就是尾联的“传”字,太过口语化,有失沉稳。

19.京杭运河

王岳夫

王朝倾大业,罪此役劳苛。

去国风扶柳,还都舞起娥。

南粮输北郡,江水入京河。

但得生民计,仍然逐浪歌。

一苇拙见:

    开篇“倾”字抢眼,承句定性引起下文。可惜的是“罪此役劳苛”没有下文了,若作结句会更好。中间两联对仗都颇为工致,结句“但得生民计”费解,不明所指为何,“仍然”现代了点,诗中宜慎用。

20.咏京抗大运河

程福田

长流一脉开,返载几舟回。

帝祚敲民逝,琼浆饮祸来。

升华凭港贸,乐吏挫农哀。

难得腾飞梦,醒狮奋强雷。

一苇拙见:

    此作措辞亦是十分现代,“返载几舟回”废辞,“乐吏”对“升华”不工,结句昂扬莫名。

21.过京杭大运河

贾大仙

吾欲踏清波,横穿大运河。

恶龙来阻止,吐息正飞过。

瞬发通天法,狂挥裂地戈。

乍然寰宇净,妙手种新禾。

一苇拙见:

    除了诗中“大运河”三字外,与运河没半毛钱关系。“恶龙”“通天法”“裂地戈”或有所喻,但皆与“大运河”无关。脱题!

22.京杭大运河

春风拂新绿,燕掠运河长。

沃野平千里,河湖纵五航。

官寻南水乐,商运北原仓。

古道今人颂,闲诗话帝亡。

一苇拙见:

    前三联皆好,还是前面说过的一个问题,“运河”二字可以避一下题,不避亦可。只可惜尾联,也是无话可说了,硬凑一尾,可以再动动脑筋。

23.千古伟业

李文俊(四川苍溪)

泱泱华厦一条河,浪出九天随逐波。

万里鸿沟人手划,京杭货运鼓帆梭。

一苇拙见:

    首先作业要求是五律,七绝不符合要求。另外文字也太过随意,不予置评了。

24.大运河

心淡薄冰

千里雄图载,一痕残迹留。

隋堤新柳絮,汴水古龙舟。

多少山前月,分明眼底愁。

黄沙封远道,不语下荒丘。

一苇拙见:

    此作三联对仗,起笔不凡,由“残迹”引起下文。隋堤、汴水皆运河旧地,颈联格外漂亮;尾联以景作结,画面苍茫渺远,有唐人味道。小瑕:龙舟对柳絮,小有不工。虽然都是偏正,但絮由柳生,舟有龙形,细品还是有差异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