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气血津液辨证(二)

1.心悸气短,面白无华,倦怠乏力,唇甲色淡,舌淡白,脉细弱者,所属的证候是
A.气阴两亏证
B.津血俱亏证
C.精血不足证
D.气血两虚证
2.气血两虚可导致
A.经色紫暗
B.月经量少
C.月经停闭
D.经后腹痛
3.证见口燥咽干,唇燥而裂,皮肤干枯,尿少便结,脉细数,此属
A.阴虚证
B.血虚证
C.津液不足证
D.血热证
E.燥邪犯肺证
4.伤津的临床表现是
A.肌肤、口唇、舌咽干燥,尿少便干
B.形体消瘦,五心烦热,盗汗,脉细数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非
1、【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气短,倦怠乏力,舌淡,脉弱”,提示有气虚;“面白无华,唇甲色淡,舌白,脉细”,提示有血虚;气血两虚,心失血养,故心悸(D对)。
2、【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血液亏虚,冲任失养,则见月经量少色淡(B对),月经停闭(C对);气血两虚,胞宫失养,不荣则痛,故见经后腹痛(D对)。经色紫暗见于血瘀证(A错)。

3、【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口燥咽干,唇燥而裂,皮肤干枯,尿少便结”,此为一派干燥的症状;脉细数,提示为阴虚,故此为津液不足(C对),形体、脏腑、官窍失于滋润濡养所致。阴虚证即人体阴液亏少,不仅表现为阴液的滋润、濡养功能的减退,还表现为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等阴虚无以制阳,阳气偏亢的虚热病证(A错)。血虚证是指血液亏虚,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以面、睑、唇、舌色淡白,脉细为主要表现(B错)。血热证是指火热炽盛,热迫血分,以出血与实热症状为主要表现,属于实证(D错)。燥邪犯肺证是指燥邪侵犯,肺卫失宣,肺失清润,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及口鼻干燥症状为主要表现,亦属于实证(E错)。

4、【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伤津即津液亏少,则形体、脏腑、官窍失于滋润濡养,故可见肌肤、口唇、舌咽干燥,尿少便干(A对)。形体消瘦,五心烦热,盗汗,脉细数是阴虚证的临床表现(B错)。

细目三  气血同病辨证 

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不摄血、气随血脱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气病或血病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往往影响到另一方的生理功能而发生病变,从而表现为气血司病的证候。临床常见的气血同病证候,有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血两虚证、气不摄血证和气随血脱证等。各证的临床表现,一般是两个基本证候的相合而同时存在。
(一) 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气滞血瘀证是指气机郁滞,导致血行瘀阻所产生的证候。
临床表现:胸胁胀满疼痛,乳房胀痛,情志仰郁或易怒,兼见痞块刺痛、拒按,妇女痛经,经血紫暗有块,或闭经,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证候分析:气机郁滞日久,血行瘀阻不畅,故见气滞及血瘀证表现。
辨证要点:临床以身体局部胀闷走窜疼痛,甚或刺痛,疼痛固定、拒按;或有肿块坚硬,局部青紫肿胀;或有情志抑郁,性急易怒;或有面色紫暗,皮肤青筋暴露;妇女可见经闭或痛经,色紫暗或夹血块,或乳房胀痛;舌质紫暗或有点,脉弦混等为辨证依据。
(二) 气成血瘀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气虚血瘀证是指气虚运血无力,导致血液瘀于体内所产生的证候。属本虚标实证。
临床表现:面色淡白,神疲乏力,气短懒,食少纳呆;面色晦滞,局部青紫、肿胀、刺不移而拒按,或肢体瘫痪、麻木,或可触及肿,舌淡紫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证候分析:气为血之帅,气虚则推动血行无,导致血液瘀滞难行,形成气虚血瘀证,故见虚和血瘀表现。
辨证要点:临床以面色淡白无华或面色紫,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局部疼痛如刺,痛处定不移、拒按,舌淡紫,或有斑点,脉涩等为证依据。
(三) 气血两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气血两虚证是指气虚证和血虚证同时存在所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黄,唇甲淡白,心悸失眠,形体消瘦,舌淡而嫩,脉细弱。
证候分析:本证多由久病不愈,气虚不能生,或血虚无以化气所致。气血互根、互化,血则脏腑组织失养,气虚则机能活动减退,故见血亏虚表现。气血两虚证,以气虚与血虚的证共见为辨证要点。
辨证要点:以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自汗;面色淡白无华或萎黄,口唇、爪甲颜色淡白,或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形体消瘦,手足发麻;舌质淡白,脉细无力等为辨证依据。
(四) 气不摄血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气不摄血证是指气虚摄血无力,导致血溢脉外所产生的证候。
临床表现:吐血、便血、崩漏、皮下瘀斑、鼻衄,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淡白,舌淡,脉弱。
证候分析:气为血之帅,统摄血液运行。虚则统血无权,血不归经而外溢,故见气虚及各种出血表现。气不摄血证,以出血和气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
辨证要点:临床以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皮下青紫色斑块等各种慢性出血,并见面色淡白无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心慌心悸,食少,舌淡白,脉弱等为辨证依据。
(五) 气随血脱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气随血脱证是指由于大失血,导致元气外脱所产生的危重证候。
临床表现:大出血时,突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甚至晕厥,舌淡,脉微欲绝或见芤脉。
证候分析:血为气之母,血脱则气无所依附,元气随血外脱,导致温运、推动、固摄等功能失职。
辨证要点:临床以大量出血的同时,出现面色苍白,气少息微,冷汗淋漓,舌淡,脉微欲绝或散大无根等为辨证依据。

细目四  津液病辨证

01

要点一 痰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痰证是指痰浊内阻或流窜,以咳吐痰多、胸闷、呕恶、眩晕、体胖,或局部有圆滑包块,苔腻,脉滑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一) 临床表现
常见咳嗽痰多,痰质黏稠,胸脘痞闷,呕恶,纳呆,或头晕目眩,或形体肥胖,或神昏而喉中痰鸣,或神志错乱而为癫、狂、痴、痫,或某些部位出现圆滑柔韧的包块等,舌苔腻,脉滑。
(二) 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外感六淫、饮食不当、情志刺激、过逸少动等,影响肺、脾、肾等脏的气化功能,以致水液未能正常输布而停聚凝结成痰所致。痰的生成与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水湿不化而凝聚密切相关;痰浊为病,颇为广泛,见症多端。痰浊最易内停于肺,而影响肺气的宣发肃降,故痰证以咳吐痰多、胸闷等为基本表现。
(三) 辨证要点
以咳吐痰多、胸闷、呕恶、眩晕、体胖,或局部有圆滑包块,苔腻,脉滑为主要表现。

02

要点二 饮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饮证是指水饮停聚于腔隙或胃肠,以胸闷脘痞、呕吐清水、咳吐清稀痰涎、肋间饱满、苔滑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一) 临床表现
脘腹痞胀,泛吐清水,脘腹部水声辘辘;肋间饱满,咳唾引痛;胸闷,心悸,息促不得卧;身体、肢节疼重;咳吐清稀痰涎,或喉间哮鸣有声;头目舌苔白滑,脉弦或滑等。眩晕。
(二) 证候分析
本证可因外邪侵袭,或为中阳素虚,使水液输布障碍而停聚成饮所致。饮邪主要停积于胃肠、胸胁、心包、肺等身体的管腔部位。饮邪停留于胃肠,阻滞气机,胃失和降,可见泛吐清水,脘腹痞胀,腹部水声辘辘,是为狭义的“痰饮”,饮邪停于胸胁,阻碍气机,压迫肺脏,则有肋间饱满,咳唾引痛,胸闷息促等症,为悬饮;饮邪停于心肺,阻遏心阳,阻滞气血运行,则见胸闷心悸,气短不得卧等症,为支饮;饮邪犯肺,肺失宣降,气道滞塞,则见胸部紧闷,咳吐清稀痰涎,或喉间哮鸣有声;饮邪内阻,清阳不能上升,则见头目眩晕;舌苔白滑,脉弦或滑等,亦为饮证的表现。根据饮停主要部位的不同,临床有饮停胃肠证、饮停胸胁证、饮停心包证、饮邪客肺证等,并表现出各自的证候特点。
(三) 辨证要点
以胸闷脘痞、呕吐清水、咳吐清稀痰涎、肋间饱满、苔滑等为主要表现。

03

要点三 水停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水停证是指体内水液因气化失常而停聚,以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腹不痞胀,舌淡胖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一)临床表现
头面、肢体甚或全身水肿,按之凹陷不易起,或为腹水而见腹部膨隆、叩之音浊,小便短少不利,身体困重,舌淡胖,苔白滑,脉濡缓等。
(二)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风邪外袭,或湿邪内阻,亦可因房。劳伤肾,或久病肾虚等,影响肺、脾、肾的气化,功能,使水液运化、输布失常而停聚为患。此外,瘀血内阻,经脉不利,亦可影响水液的运行,使水蓄腹腔等部位,而成血瘀水停。
(三)辨证要点
以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腹大痞胀,舌淡胖等为主要表现。

04

要点四 津液亏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津液亏虚证是指体内津液亏少,脏腑、组织、官窍失却滋润、濡养、充盈,以口渴尿少,口、鼻、唇、舌、皮肤、大便干燥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一) 临床表现
口、鼻、唇、舌、咽喉、皮肤、大便等干燥,皮肤枯瘪而缺乏弹性,眼球深陷,口渴欲饮水,小便短少而黄,舌红,脉细数无力等。
(二)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大汗、大吐、大泻、高热、烧伤等,使津液耗损过多;或外界气候干燥,或体内阳气偏亢,使津液耗损;饮水过少,或脏气虚衰,使津液生成不足所致。津液亏虚的常见证有肺燥津伤证、胃燥津亏证、肠燥津亏证等,均有干燥见症,并表现出各自脏器的证候重点。
(三) 辨证要点
以口渴尿少,口、鼻、唇、舌、皮肤、大便干燥等为主要表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