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乡村振兴的“领头羊”
霞浦县松山街道古县村,是个人口3000多的穷山村,可耕地少,村民祖祖辈辈种菜为生,靠天吃饭。
2018年7月,孙丽美当选村支书伊始,就和村干部探讨:要带着村子往哪里发展?
“霞浦的很多沿海村子,都靠海上养殖、捕捞富起来了,可我们是山村,人多地少,发展很难。她很焦急,也经常和我讨论。”村委会主任孙万进回忆说。
乡村振兴是个大课题,如何破题?她走家串户听民声,田间地头看产业……
古县村有个“老大难”问题:一直以来,几个家族之间存在隔阂,历任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很难。
阿美书记说,要发展,先要人心齐,这就需要强有力的党组织。
当时,古县村的基层党组织较为涣散,“三会一课”流于形式、主题党日活动被动应付。
“阿美书记从基层党建入手,抓'三会一课’,组织村里的党员加强政治理论和政策法规学习。”孙万进说,孙丽美抓党建很有一手,村党支部建立了以组织生活严肃化、发展党员严格化、党员教育常态化为主的“三化”党建工作机制。
接着,村民们常常看到,村支书和村主任一同加班,合作无间。遇到拆违难题,“你劝一句,我附和一句”,村民们听得懂、说得通。阿美书记对村里的各个家族老人,一口一个“伯伯”“叔叔”,笑脸迎人,让大家感慨:“这个女书记,能带队!”
小小的村子,政通人和。党支部,成了村民信任的“火车头”。3年来,古县村共培养了7名入党积极分子,接收了3名预备党员,为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
乡村振兴靠产业,接下来要带大家怎么走?
要想办法解决“靠天吃饭”问题!村里祖祖辈辈种菜,农田灌溉要么靠人挑水,要么靠下雨,得先解决。2019年,孙丽美推动实施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工程。
“这真是民心工程啊!”村民杨兆科赞不绝口,“以前,灌溉经常遇到水量不够、旱天无水可用,田里只能种植水稻,现在用水问题解决了,我们可以种经济作物了。”
杨兆科说,他原来是贫困户,现在,家里种植了蔬菜、花生和玉米,加上其他收成,一年收入也有2万多元,脱贫了!
灌溉用水困难解决了,但另一个问题接踵而来:去年初,受疫情影响,村里的花菜收获,却有3000吨运不出去。急坏了村民,也急坏了阿美书记。“阿美书记一次次往县里跑,请县农业农村局帮忙沟通,拿到了车辆通行证。”村民孙朝安说,“她还帮忙对接客商,帮助贫困户先卖。”
花菜滞销缓解了,但阿美书记也意识到,目前的种菜模式不能长久,得为村民谋划其他出路。
一方水土不能让一方人致富,那就搞“飞地经济”。
阿美书记联系了霞浦牙城,福州长乐、连江等地,租用当地的闲置农田6000多亩,发动村里的党员和致富能人,办起合作社,建起了蔬菜冷库。另一方面,她介绍100多位村民前去务工,不少人月收入有六七千元。
短短3年,在阿美书记的带动下,古县村申请了高标准农田项目资金300多万元,进行水利修复及农田改造;建起村人力资源与劳动保障中心,设立便民服务窗口;改造了葛洪山旅游步道,硬化村后自然村后山道路,乡村振兴有“路子”……3年来,村民人均年收入从1.8万元增长到2.4万元。
“阿美书记总是说,我们村有这么好的历史和文化资源,要想想办法,招商引资,把村里的旅游发展起来,再建设一个乡村农业休闲观光园,带动乡村振兴、村民增收。”孙万进说,如今阿美书记走了,但是村里的党员干部都表示,一定会团结奋斗,像她一样实干担当,努力完成她的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