楛矢石砮
相传有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一群隼鸟飞到陈国宫廷的上空,一只受了伤的隼鸟掉在宫廷院落里,伤口还挂着一尺多长的楛矢。当时陈愍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四处询问。正好鲁国司寇孔丘周游列国,来到陈国,陈愍公知道孔丘博览群书,精通世故,便派人去请教。孔丘说:"这群隼鸟从很远的地方飞来,鸟身上的楛矢是肃慎人造的。过去周武王灭殷,国势强大,鞭及九夷百蛮,四方属国都来朝贡,北方的肃慎贡了楛矢石砮,石镞长约一尺八寸。周武王把肃慎献来的楛矢石砮,赐给分封陈国的女婿胡公,以表彰长女的美德。在周武王时,同族亲属分给珠宝,异姓诸侯分给远方来贡的珍品,以示周王室的恩惠。陈国一定受赐过'楛矢石砮',你们可以到仓库里去找。"果然不出孔子所料,在金柜里找到了肃慎的楛矢石砮。
据史料记载,在长白山下,松花江下游,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居住的肃慎民族,也叫息慎和稷慎,是现在满族的祖先。远在三千年前它就和中原王朝存有贡纳关系。史书记载:周武王灭商后,曾命令周围各少数民族以自己的土特产来进贡,当时肃慎进贡了长一尺八寸的楛矢石砮。
楛矢石砮:关东文化的象征,作为方物特产,到底以什么材料制成,明清以来,多有争论,根据1988年10月出土于黑龙江省宁安马莲河北岸东康遗址的楛矢石砮,即石箭镞(箭头)的制作材料有三说,
一为松脂化石说。王士桢《池北偶谈》载吴兆骞谪宁古塔记云:石砮出混同江(即黑龙江)中,相传松脂入水千年所化,色青绀,纹理如木,坚过铁石;
二为木化石说。清人阎璩在他的《古文尚书疏证》里说,有从宁古塔来者,询其风土,云东去一千里曰混同江,江边有榆树、松树,枝既折,堕入江,被浪所激荡,不知几何年,化为石,取以为箭镞,榆化为正,松次之。
三为黑龙江口石说。《明一统志》云:"黑龙江口出石砮,名水花石,坚利如铁,土人将取之,必先祈神,固信而有征。
楛矢材料,亦有二说,一说为松花江特产的"石棒",它是一种高约一米的明条灌木,生长于山水相接的岸边,根梢直径相近,与箭杆大小相同,坚如石材。二为杨柳科柳属灌木杞柳说。这是将东康遗址出土的楛矢碳化标本进行切片,经电镜扫描,从外观、构造、髓心及木射线等特征上微观对比得出的结论。三是灌木入水石化说,这是笔者的意见。关东有民谣:"松花江,一大怪,木头沉底石头飘起来。"木头即指浪木,木不经水浪冲击,不会石化,不会沉底,也就不足以为箭杆。楛矢,为灌木石化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