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县域人民早期的革命斗争(三)
赤峰县域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下)三.支援毅军维护祖国统一的平叛斗争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提出了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家的主张,这一主张在蒙古族上层人士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部分人积极拥护孙中山的主张,襄赞共和;但另一部分反动民族上层势力,在推翻清朝封建帝制后,却图谋分裂统一的祖国,建立仍然是封建统治的“独立国家”。
、毅军前敌司令米振标在沙皇俄国的策动下,以外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为代表的少数反动王公贵族和宗教势力,在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成立了所谓“大蒙古国”,宣布“独立”,并于1912年10月兵分两路,大规模侵犯内蒙古地区。内蒙古东部一小部分王公贵族在他们的策动下也附逆响应,公开发动武装叛乱。这场公然分裂祖国的行径,激起了蒙地和全国爱国同胞的强烈义愤,纷纷谴责和声讨。在这紧急关头,内蒙古一些爱国蒙古族王公,鲜明地表达了维护祖国统一、制止叛乱的态度。1912年11月19日,时任翁牛特右翼旗扎萨克的赞巴勒诺尔布郡王,率先申明赞同孙中山先生的共和,随即又联合昭乌达、卓索图两盟及驻北京的爱国民族、宗教上层人士,共同在《民主报》上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库伦活佛(哲布尊丹巴)与少数蒙古王公“妄称独立,伪立政府”,分裂祖国的罪恶行径,否认库伦傀儡政权与俄国签订的非法协约,宣布“内蒙全部六盟及科布多、乌梁海、青海、新疆各盟均赞成共和,协同汉满回藏等各族人民共建新国”。蒙古民族中爱国上层人士的鲜明立场和全国民众的爱国制乱舆情,坚定了民国政府平定叛乱的决心,随即调动了大批军队进行平叛。针对内蒙古叛匪头子巴布扎布在赤峰周边地区的叛乱暴行,民国政府派毅军将领米振标率部开进赤峰地区驻防,以制异动。1913年3月,毅军张殿如部也进驻赤峰,米振标部遂前出赤峰北部的林西、经棚和甘珠庙等地,担任毅军前敌司令。面对穷凶极恶的叛匪,米振标率毅军英勇抗击,浴血奋战,历时4年,经过大小战事数十次,转战林西、经棚和开鲁等多地,终于在1916年10月,将叛匪首领巴布扎布击毙,取得了平定叛乱的完全胜利,坚决捍卫了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作为平叛战争指挥中枢和后方基地的赤峰县和翁牛特右翼旗,上至官府王公,下至劳苦庶众,一致同仇敌忾,全力支援,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力尽所能为前线将士分忧解难,成为平定本次叛乱取得全胜的重要保障。四.反抗日寇强占鲁班庙办奴化教育学校的斗争1917年2月27日,根据《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的日华条约》,日本在赤峰设驻热河领事馆,不久改为日本驻赤峰领事馆,领事小矶到任后,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进行全方位侵略性渗透。
日本驻赤峰领事馆此前的1916年,日本人就开始在赤峰办“相善学校”,招收中国学生,教授日语,传播“日中亲善”“大东亚共荣”之类的法西斯思想,奴化中国人民。1917年5月,日本领事馆看中了位于赤峰头道街的鲁班庙,欲强占该庙部分房屋作“相善学校”的教室,从而引发了铁、木行业工匠和道教信徒们一场激烈的反占护庙斗争。鲁班庙是建于清代的一座道教庙宇,建有殿堂18间,占地8亩。庙内供奉着老君神像和鲁班神像。虽习惯称之为“鲁班庙”,实际上是木工行业始祖鲁班(公输班,因生于鲁国,故称“鲁班”)和铁工行业始祖老君(老子,即“太上老君”老聃,也被民间奉为道教始祖)共奉同享的一座道教庙宇。因此,鲁班庙就成为赤峰铁、木两行业人员情感寄托的精神家园。
重新装修后的赤峰鲁班庙深谙中国文化的日本人硬要把“相善学校”插进鲁班庙,不仅是为了解决校舍问题,更含有深层次的思想和文化渗透目的,即企图在强化奴化教育的同时,弱化、排挤中国本土的道教文化。 对此,赤峰铁工、木工行业信众们深感自己的民族宗教感情被侵犯、亵渎。于是铁业行头孟宪荣、木业行头李玉山组织300多名工匠和社会道教信众,手持锤、斧、锛、凿、锨、镐等齐聚庙院,坚决不许日本人强占该庙办“相善学校”。同时,立即向赤峰县公署提出申诉,县公署虽然情感上偏袒日本人,但迫于民众据理抗争和公愤的压力,只好宣布鲁班庙系铁、木两行共有的宗教活动场所,他人不得占用,使日本人的阴谋没有得逞,重挫了外国侵略势力的嚣张气焰。——摘自《赤峰市松山区革命老区发展史》
前排左起:张国明 赵名立 董文海 王锋后排左起:马国庆 王瑜 徐瑞福 秦国会 王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