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社投稿】校园足球不能仅滞留于形式
网上广泛流传的一段足球操的视频被网友深深吐嘈,然而这却是学校仅将开展足球运动作为一种形式的一个缩影。实际上,未被媒体纰漏的这样的事情还很多。比如,某实验小学的足球课居然由身兼数门文化课且之前对足球了解甚少,甚至没有看过一场足球比赛的老师进行任教。与之形成对比的,则是大量受过专业训练却未踏入职业足球的年轻人不得不选择与足球无关的工作。有些学校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面向社会招聘足球教练,有些学校还要求应聘者具备D级教练证书。然而,这却无法普及。
这反应了现实的情况。一方面,对五大联赛和国际级赛事的技战术层面能够侃侃而谈的球迷比比皆是。而另一方面,又面临着严重缺乏基层教练的现象。实际上,培养足球人才是金字塔式的,如果没有基本功,那么无论怎样谈论上层建筑都无意义。随着大量资本涌入足球市场,这项运动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但是对于中国足球人才的培养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看球的确能提高人们对足球的理解,但是如果只停留于表面以及说出战术配合的几个名词是远远不够的。在欧洲比较出名的一位战术分析专家阿泰纳斯奥斯·特尔兹斯从在分析一只球队的打法到撰写他的著作,至少要经过2,3个月的仔细观察。因此,仅仅看了一场或几场比赛是无法将一只球队的精髓研究透彻的。不正确的理解可能不仅误导了自己,也可能误导了别人,例如一位父亲向他的孩子夸夸奇谈,是否会令孩子在没有充分理解足球的情况下就认为像父亲这样认识足球就可以了?
这样的观点可以从汤姆·拜尔的观点进行佐证。这位著名的少儿足球培训专家认为小球员的发展和培养取决于其家庭。庆幸的是,在国内,也有家长认识到了这点,例如,有位父亲为了更好的培养自己的孩子学习了D级教练的课程并且发现自己以前的很多教学方式是错误的。不幸的是这样的家长只是个例,也就是说无数家长正在用错误的方法教孩子。然而,无论如何,家长的支持的确能够启发孩子的兴趣,我们也无须对其专业程度进行强求。但最可悲的是,家长们花钱把孩子送到培训班,得到的也是不系统的培训。由于没有对教练的执教内容作统一的规划,往往训练是不连贯的,在几次课内,有可能练习重复内容也可能练习得过于跳跃。
指望业余兴趣班来培养不太现实,指望足校培养门槛和经济成本太高。因此又回到校园足球,学校可能请较为专业的教练,也有可能在几次研讨后制定出循序渐进的计划。但校园足球仍然面临着困难,一是可能专业人才不够,不得不请文化课老师代授,二是学校和家长本身对足球的态度。最近网上爆出一名家长的说法:“操场本来就不是用来踢球的,是用来散步的。”的确,现代足球是舶来品,在我国不是一项大众都愿意参与和接受的运动。并且足球是一项对抗性很强很容易受伤的运动,因此,很多人选择乒乓球和羽毛球等不强调对抗的运动。足球也是一项体能消耗巨大的运动。所以,要参与足球运动,就要发扬吃苦耐劳的品质。在西班牙,梯队的小球员是利用晚上和周末的业余时间在土操场上进行训练和比赛的。而我们家长往往要求必须天然草坪,或者以课业繁忙拒绝孩子参加锻炼。因此,笔者认为客观条件的制约是一方面,主观因素也有待提高。
足球是工人运动,不是必须穿名牌鞋和具备专业场地才能参与的,许多南美的著名球星都是光着脚在街头练出了自己的基本功。汤姆·拜尔强调小球员要无时无刻不去“控制”足球,而不是“踢”球。意思就是,即便在家,在狭小的空间,通过将球控制在自己周围也可以提高球技。在足校,一些球员也具有热爱足球的心,也花了大量的金钱接受专业训练,但据一些人透露,他们在每次训练时只出了60%的力。因此,不论如何培养,球员个人的心态很关键。在质疑大环境之前,练习者应该先扪心自问。
要想使得校园足球开花结果,不论学校、家长还是孩子自己都需要努力。也许这条路还很长,并且每个人都有机会为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许你作为家长为孩子买了一个足球,也许你向身边的人普及了科学训练的知识,也许你参与运动本身并用汗水告诉人们这是一项很好的运动。只有每个人更科学地、更脚踏实地地参与进来,我们的足球才能变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