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沙热的诊断及检查费用
1.实验室检查:
1.1.血象 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稍减低,分类亦正常。由于脱水血细胞容积可增高。患者多有轻度贫血表现,血红蛋白可减低到100g/L。
1.2.尿检查 尿蛋白阳性.可有多少不等的红细胞,有时甚至可呈血尿。
1.3.生化检查 肾功能可不正常,尿素氮(BuN)多呈中度增高。肝功能可明显异常,ALT、AST、ALP、GGT均可增高。AST常较ALT增高的更为明显,提示除肝脏而外,还有心肌及全身其他肌肉受损的影响。临床观察还证盟,AST水平≥150IU/L为预后不好的指标之一。Holmes等报道,1例死亡的拉沙热患者,ALT曾高达3450IU/L,AST 11 520IU/L,LDH 11 27OIU/L。
1.4.凝血功能检查 血小板计数无明显的减少,但体外的凝聚功能明显减低(实验猴的结果).而且其他凝血因子亦未见明显异常。
1.5.血清免疫学检查 据Jahrling等对几例住院患者系列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的结果显示,患者入院时(多为病期4、5 日),血中抗原即可检出,随着病毒含量的增多抗原滴度也增高,其后逐渐减少.到病期13日时测不出。病期8—9日时,用ELISA法检测,IgM抗体出现阳性,第16日时IgG抗体阳转。许多患者尽管IgM和IgG抗体己出现,但血中病毒仍存在,最初多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IgM和IgG抗体,其后采用ELISA法检查更为简便和敏感。
1.6.病毒核酸检测 Demby等试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患者标率中的RNA并与病毒组织培养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9个病毒培养阳性者和32个阴性者RT-PCR的结果与之完全一致,129名健康人全部阴性。含有其他几种沙粒病毒(Mnpeia、LCMV、Tacaribe和Pichindc)的标本亦全阴性。患者入院时RT-PCR的阳性率为79%,间接免疫荧光抗体21%阳性。住院3日时,PCR的阳性率为100%,荧光抗体为52%,说明PCR法更敏感,特异性也好,早期诊断的意义更大。补体结合抗体迟至病期18日才阳转,不能用于早期诊断。
1.7.病毒培养 组织培养多用绿猴肾传代细胞Vero进行。病期14日以内的血液、口咽含漱液、胸腔渗浦、尿液等均可作为病毒培养标本,血培养阳性率最高。培养的结果须在4~7日后才能检出病毒。
2.诊断和鉴别诊断:
2.1.诊断 在流行地区凡遇到发热、咽痛、呕吐、尿蛋白阳性的患者即应考虑到拉沙热的可能。非流行地区遇有类似患者,应详细了解近20日有无到非洲旅行的历史.有无与类似患者密切接触的历史,特别是医、护、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等应高度警惕由流行地区感染而到别处发病的可能;患者可有持续性的发热.一般抗生素、扰疟疾药物治疗无效,出现头痛,全身肌肉、关节疼痛.渗出性咽峡炎,胸痛、咳嗽.胸膜炎等呼吸道症状,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血白细胞正常、尿蛋白阳性、肾功能受损以及肝功能异常等,都是拉抄热患者常出现的异常症状。确诊可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或ELISA法查特异性IgM抗体,有条件者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拉沙热病毒抗原,或用RT-PCR法(5小时即可出结果)检测病毒RNA。检测抗原和病毒核酸具有早期诊断价值.为早期治疗、改善预后提供依据。
2.2.鉴别诊断 拉沙热流行的西非地区,同时存在着许多其他急性发热的传染病,如疟疾、伤寒、黄热病、结核病等。这几种病外周血白细胞均不增高或轻度减低。疟疾是每个发热的患者均应考虑的病,血涂片寻找疟原虫可协助诊断.应用当地敏感的抗疟药可较快见效。一般疟疾患者亦不伴有咽峡炎等呼吸道症状。伤寒起病稍缓,可伴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亦可并发呼吸道感染症状。但一般不会有面、颈部潮红,结膜充血、出血,渗出性咽峡炎等表现,血培养及肥达反应可协助诊断,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有救。结核病近年来发病率又有所上升,严重感染如粟粒型肺结核可以持续高热、咳嗽、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至今缺少快速的特异性病原学诊断方法,须在病期2周后,胸片才能显示出粟粒样病变。在不能除外本病可能时,可尽早用链霉素等抗结核菌药,可改善预后。此外尚应注意和流感、肺炎及胃肠炎等相鉴别。
3.并发症和后遗症:有人报道患者中有17%发生黏膜出血并发症,除有鼻出血外。尚有呕血、便血、尿血及阴道出血,少数人可有多处出血。有人统计53例有出血并发症者中20例死亡,故认为出血系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部分患者在疾病后期(病期2周时)发生第8对颅神经损害引起的耳聋.可为单侧性,也可为双侧性。程度可为中度到重度丧失对高音频的听力。恢复期听力可有部分好转,但多为不可逆的后遗症。孕妇感染拉沙热后容易发生流产和阴道出血,死亡者亦较其他患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