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成大器者,必守四戒

唯天下之至柔,能胜天下之至坚。

学者张宏杰在《曾国藩的正面和侧面》中说:

“曾国藩之于后人的最大意义是: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一个中人,通过陶冶变化,可以成为超人。”

其实,曾国藩的人生精进之路,离不开一个“戒”字。

读懂了曾国藩这“四戒”,我们亦能受益终身。

01

  • 第一戒: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中国古代有句民谚:旱则资舟,水则资车。

意思是,凡是走一步,要看两步。

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看得更深,走得更远。

毕竟,世界上没有所谓的一劳永逸,表面光鲜的东西,往往是镜花水月,一掬则碎。

很多时候,久利之事、众争之地,看似炙手可热,实际可能是一块烫手的山芋。

战国时期,秦国军事强大。

韩国畏秦国,便将秦国一直想侵占的地方上党,让给了赵国。

赵国喜不胜收,将这块天上掉下的馅饼收入囊中,不料此举动了他人的奶酪。

不久,秦国大兵压境,赵国无招架之力,从此一蹶不振,直到被秦国灭亡。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

孙子曰: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人都有贪欲和野心,走捷径是人的本性,纵然火中取栗危险,一不小心就是自取灭亡。

但真正的聪明人,能看到背后的风险与陷阱,于是懂得趋利避害。

曾国藩行军打仗,就从不走捷径。

安营扎寨,一向化攻为守,蚕食敌方的区域;

攻城略地,常常以年为计,对敌方围城慢堵。

这些不讨巧的笨方法,却总能奏效。

曾国藩将此总结为:“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不为久利之事,不往众争之地,本质上,说的是人生的长期投资法则:

不走人人都走的巧路,方能避免思维的短视。

毕竟,人生漫漫,泥泞遍地。

唯有脚踏实地,才是凡事不出大错的硬道理。

02

  • 第二戒: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有一个人修禅访道,请示师父:“人跟别人的关系到底怎么样才叫合适?”

师父和他说了两句话。

第一句话,“把自己当别人。”

学生想了想:这意思大概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师父点头,又说第二句:“把自己当自己。”

学生不解,此时师父道:“坚守内心,不必听与外界的纷扰。”

两句话便道出了警世法则:

以己度人,多换位思考,懂得与他人分享好处。
自我坚守,相信自己的判断,不轻易随波逐流。
正所谓:利不可独,谋不可众。

曾国藩一介文人,却统领三十万湘军,将烧了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消灭,正是因为他深谙“集众人之私者,可成一人之公”的道理。

攻克太平天国都城南京前,湘军打下了关键城市安庆。

彼时,曾国藩给朝廷上书,把头功让给了胡林翼,将作战之功让给了绿营将领多隆阿。

如此大的利益说让就让,曾国藩周遭的人,都大为不解。

但曾国藩不多言语,也未听取别人七嘴八舌,只是将自己的做法一以贯之。

三年后,湘军直捣黄龙,拿下南京城,曾国藩又把功劳让给湖广总督官文。

李鸿章说:“论功则推以让人,任劳则引为己责;盛德所感,始而部曲化之,继而同僚谅之,终则各省从而慕效之。”

为人处世,很多时候成就他人,便是成就众人的事业,更是成就自己的事业。

世界上聪明人有很多,有大智慧的却很少。

很多才士能人成不了大事,无非是舍不得短期的利益,守不住内心的坚定。

利以共享,谋不言众,这不仅是一种入世的智慧,更是一份出世的清醒。

03

  • 第三戒: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俗话说:口是伤人斧,言是割舌刀。

知人不必言尽,留些口德,低调行事,从不是坏事。

言语上的胜利,往往给人带来内心的快感。

殊不知:愚钝者常炫耀,聪明人多敛藏。

处处都要压人一头,过于显摆自己,很容易惹祸上身。

曾国藩也曾因口舌之祸,让自己身陷困境。

咸丰皇帝刚登基时,曾国藩立刻上书谏言,狠批周遭看不惯的人事。

第一次,得到了皇帝的表扬。

曾国藩心下大悦,又多次谏言,后来甚至呵斥起皇帝的缺点。

批评直言道:“小事精明,大事糊涂。徒尚文饰,不求实际。刚愎自用,出尔反尔。”

这下,不仅得罪了一众文官,更气得咸丰火冒三丈。

曾国藩差点被皇帝治罪,所负责的事务,也全部得不到别人的支持。

几番朝堂沉浮后,郁郁不得志的曾国藩读起了老庄,才明白了自身问题所在:

行事高调,说话炫耀,言语诛心,表面上是强者,实际却是弱者。

至此,曾国藩处事风格大变,对待别的官员,说话委婉温和,不再疾言厉色。

之后,曾国藩重新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复出带兵,更收揽下无数能人才士。

谦逊收敛的作风,便一直被曾国藩作为立身立心的准则。

王阳明说:“故为子而傲,必不能孝;为弟而傲,必不能弟。”

一个为人高调,言语炫耀的人,必然无法处理好人际关系。

为人处世,必须谨记的劝诫——戒自夸,戒炫耀,察人之难,谅人之过,补人之短,扬人之长。

永远怀着一颗谦逊的心,平等友善地尊重每一个人,才是为人处事之根本。

一如曾国藩自省的那句:“唯天下之至柔,能胜天下之至坚。”

04

  • 第四戒: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一个惰,一个傲,古今多少人,都栽到了这两个字上。

很多人在年轻时,都自命不凡,心比天高,可最后偷懒享乐,得过且过,成了大多数人的现实。

古人言:谦以立德,勤以立行。

一个人虽普通,可若苦心勤勉,也能成就不平凡的自己。

曾国藩的“愚笨”,是众所皆知之事。

年少时,曾国藩在房中背书到深夜,反反复复都记不住。

气得藏在屋里的飞贼跑出来,将课文通篇背诵了一遍,恨铁不成钢的呵斥他朽木不可雕。

左宗棠直言不讳:“才具稍欠开展。”

梁启超说的更是扎心:“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

而“平庸之辈”曾国藩,之所以能翻身,不过是靠两件事。

其一,是“早起”,一向黎明便起,从不懈怠拖沓。

其二,是“有恒”,每天坚持读书,从不有过间断。

曾国藩号为“涤生”,意思是:去掉过去的陈旧,才能迎来往日的新生。

以此激励自己每日学习,不进则退。

一个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六考秀才不中的“庸人”,能一跃成为清代中兴名臣,更警醒着我们:

除了天赋,勤奋与德行,更可以让人走向成功。

正所谓:

人生的上限看格局,天资聪慧的人,要谨记谦逊沉稳;

人生的下限看态度,天资愚钝的人,则要信勤能补拙。
(0)

相关推荐

  • 剿灭太平军后,曾国藩为啥不顺手灭了大清,自己当皇帝

    有人问过一个问题:曾国藩灭了太平天国后,为何不顺手灭了大清,自己当皇帝? 曾国藩剿灭太平军后,大清江山真的唾手可得吗? 还真不一定. 看看当时的形式,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曾国藩那儿? 一场战争,拼的不止 ...

  • #早读#349《曾国藩》

    世界是一本书,共享阅读之乐 ♥ 今天是小一大书建群的第549天 编辑按:俗话说得好:从政要读曾国藩.曾国藩说过:"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 ...

  • 曾国藩:成大器者必遵此六戒,附图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是春秋战国时代曾子的七十世孙.他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他因为在学问和为人处世方面的成就而备受后世推崇.读懂曾国 ...

  • “人成大器,必有征兆”:人到中年,改变这三个认知,你也会成功

    浪漫的心境,你永远都值得拥有 文\江左梅娘 <小舍得>大结局:欢欢直升风帆中学,颜子悠考了翰林,米桃留下遗憾.很多人为米桃鸣不平,觉得她最终上了风帆,其实是会毁了她,毕竟智商140的人,到 ...

  • 千古奇书《器经》全文及译文注释!欲成大器,必先知器!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大器篇 [ ...

  • 曾国藩:成大器的秘诀,就一个字

    曾国藩说:"倾险之人情,坎坷之世道,全靠一耐字撑持过去." 一个"耐"字,藏着万般哲理,道尽人生苦楚.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关键在于承受,好的人生,都需 ...

  • 曾国藩:耐烦之人必成大器

    高在忍,贵在善,凡事不骄不躁,不争不夺,得意时不狂妄,失意时不悲伤,狂妄者必败,悲伤者心衰. 耐烦之人必成大器 淮军创建之初,李鸿章推荐的三个人才,前来拜见曾国藩. 曾国藩没有立即接见他们,只是站在暗 ...

  • 曾国藩相人术:身上有这3个特征的人,将来必成大器,不可估量

    曾国藩在自己三十岁之际,就立志自己将来一定要称为一代圣人,也不知坚持不懈的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付出自己的努力,从没有放弃.经过长达几十年的努力,在自己死后更是被后人称为"千古第一完人" ...

  • 曾国藩:成大器的人,必六戒!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政治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他在学问和功业方面的成就,备受后世推崇. 读懂曾国藩的人生"六戒",就学到了他的为人做事之道. 以下,Enjoy: 常识 ...

  • 曾国藩:成大器的男人必六戒

    作者:儒风大家 来源: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 导语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政治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他在学问和功业方面的成就,备受后世推崇.读懂曾国藩的人生"六 ...

  • 【转】曾国藩告诉你:成大器的男人必六戒!

    曾国藩是春秋战国时代曾子的七十世孙.他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他因为在学问和事功方面的成就而备受后世推崇.读懂曾国藩的人生"六戒",就学到了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