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钥匙”打开乳腺癌耐药“锁”

为相关药物研发开拓新思路

双机制雌激素受体抑制剂对抗乳腺癌治疗耐药性示意图。受访者供图

■记者 李晨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数据显示,乳腺癌发病率位列女性恶性肿瘤之首,2020年我国乳腺癌发病人数约为42万,且呈持续上升趋势。

作为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乳腺癌发生、发展与癌细胞上的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密切相关。根据病理分型,大约70%的乳腺癌患者是雌激素受体(ER)阳性,临床上均需接受内分泌治疗。然而,这种疗法所使用的雌激素受体抑制剂很容易发生耐药。如何开发新一代雌激素受体抑制剂对抗耐药性,成为临床的迫切需求。

近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了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国外科研单位完成的最新成果。他们设计合成了一类双机制雌激素受体抑制剂(DMERIs),并揭示了一种有效抑制雌激素受体活性的全新构象模式,为内分泌耐药性乳腺癌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策略。

耐药性严重威胁乳腺癌治疗

“雌激素可调节多种生理过程,例如细胞生长、增殖、发育和分化。而雌激素受体与雌激素结合可激活相关通路从而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论文第一作者、湖北大学副教授闵鉴告诉《中国科学报》,雌激素信号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至关重要。

论文通讯作者、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研究员Kendall Nettles说:“过去几十年,人们致力于研究雌激素信号通路在乳腺癌中的潜在作用机制,并发展了抗雌激素疗法。”人们普遍认为雌激素受体能够促进雌激素靶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雌激素刺激下的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目前,临床上通常使用雌激素受体抑制剂,作为内分泌治疗的主要药物,在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教授John Katzenellenbogen介绍,随着雌激素受体抑制剂的广泛使用,绝大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耐药性,使药物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减弱或停止。

“耐药性是乳腺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癌症很快复发或恶化,最终造成患者死亡。这是癌症患者和家属、医护人员和癌症研究者共同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Katzenellenbogen说。

“直接拮抗”并不能打败耐药性

闵鉴介绍,雌激素受体抑制剂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这类药物通过取代雌激素从而阻断乳腺癌细胞和雌激素受体结合,并阻止雌激素刺激癌细胞生长和分裂,如他莫昔芬及其类似物雷洛昔芬、巴泽多昔芬和拉索福昔芬。

另一类是选择性雌激素受体下调剂(SERD),这类药物可以显著下调雌激素受体蛋白水平,如氟维司群。

闵鉴强调,上述药物只能部分抑制雌激素受体的活性,且均包含单一精准定位的化学侧链。在对蛋白晶体结构的研究中发现,该侧链能够直接干扰雌激素受体的配体结合域中一个关键基团——螺旋12的正确定位,阻止雌激素受体对共激活因子的有效识别,从而切断下游信号通路,阻止雌激素受体激活癌细胞。

“这种通过直接的空间接触来干扰螺旋12,从而发挥抑制作用的药物机制,被称为'直接拮抗’。”闵鉴说,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雌激素受体拮抗剂都是基于直接拮抗机制的。

“如果把癌细胞看做要攻克的城池,雌激素受体就是城门,雌激素受体上的配体结合域就相当于一把'锁’,治疗药物是我们掌握的一把'钥匙’。”闵鉴解释道,耐药性会让配体结合域的蛋白质发生突变,也就是“锁”发生了变化,这时原来的“钥匙”肯定开不了“锁”,就需要寻找新“钥匙”打开新“锁”,才能攻下城池。

这把新“钥匙”就是该团队在研究中发现的“间接拮抗”机制。

双管齐下开启新锁

Nettles介绍,他们的研究筛选了非常多的化合物,希望从中找到新的乳腺癌治疗药物。终于在以5,6—二芳基—7—氧代双[2.2.1]环庚—5—烯N—芳基磺酰胺(OBHSN)结构为母核的一系列化合物中观察到了独特的“间接拮抗”机制。

详细的晶体结构分析表明,上述化合物不需要“直接拮抗”中的化学侧链,仅仅通过磺酰胺链接的芳环影响关键螺旋12相邻的螺旋11的位置,从而间接影响了螺旋12的正确定位,获得对野生型乳腺癌细胞的完全抑制,这种独特的机制被称为“间接拮抗”。

为了设计独特的“新锁”解决突变以后的耐药蛋白,该团队研究人员在药物设计中,在用于直接拮抗作用的侧链之外,添加了特定基团来引起间接拮抗作用,从而将直接拮抗和间接拮抗两种不同的分子元素设计在一个化合物上。

“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双机制雌激素受体抑制剂(DMERIs),其中最有潜力的两个化合物在乳腺癌细胞中特异性靶向雌激素受体,对乳腺癌细胞有非常显著的杀伤作用,特别是在各种耐药细胞模型中非常有效。”闵鉴说。

为了进一步研究双机制雌激素受体抑制剂拮抗作用背后的结构生物学机制,他们进行了大量结构生物学研究。

该团队发现,其中一种双机制雌激素受体抑制剂对螺旋12产生巨大的干扰,使配体结合域中一个表面更加开放而易于接近,更容易结合共抑制因子,获得对癌细胞更完全的增殖拮抗。

“这项研究跳出了传统的固定思维,极大地扩展了不作为拮抗主要驱动因素的化合物侧链的潜在设计原则,将两种化学靶向方法——直接拮抗和间接拮抗结合到单一化合物中,使其成为潜在的乳腺癌治疗药物。我们还探明了双机制雌激素受体抑制剂的结构机制,为新的雌激素受体定向疗法提供了一个灵活的平台,为内分泌耐药性乳腺癌的药物研发开拓了新的思路。”闵鉴说。

(0)

相关推荐

  • 肿瘤耐药

    (2015-05-09 20:40:11) 关于癌症耐药性问题的研究综述    序:我的<耐药,癌症治疗的最大难题>一文引起了人们的不少议论.中西癌症专家都在关注这个问题,为了便于大家了解 ...

  • 新型口服SERD药物来了,80%的乳腺癌患者可能从中受益!

    近年来由于周围环境.饮食及生活习惯变化以及工作及学习压力增加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乳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雌激素受体阳性 (ER + )患者的比例大大增加. 2020年,美国癌症协会[1]统计的 ...

  • 【医伴旅】什么是三阳性乳腺癌?三阳性乳腺癌全面剖析

     撰稿: 医伴旅内容团队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广大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虽然近年来在诊治上已经取得较大进展,但因为个体化差异,患者预后仍未达到我们 ...

  • 【新研究】研究人员确定乳腺癌患者如何对治疗产生耐药性

    本文为转化医学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Yun 导言:大约 90% 的乳腺癌转移患者和 50% 的Ⅱ期/Ⅲ期乳腺癌患者会产生耐药性,这是什么原因呢? 据美国癌症协会称,大约 80% 的乳腺癌病例是 ...

  • 刘希彦:两把钥匙打开一切疾病的锁

    病例 吃出来的病 我曾经治过一个浑身皮肤瘙痒的病人,特别是到了冬天,她的病情更加严重.经过辨证,她是阳明里热,肠胃里头不干净,是典型的阳明证. 这个病辨证不难,只是治疗后,病情反反复复,不能彻底痊愈. ...

  • 重大发现!科学家用雌激素治疗可解决乳腺癌耐药

    本文由盛诺一家原创编译 美国Dartmouth's andDartmouth-Hitchcock's Norris Cotton癌症中心(NCCC)的研究人员发现,雌激素治疗有望成为乳腺癌患者新的治疗 ...

  • 用爱的钥匙打开孩子的心锁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杆奇异地问:&qu ...

  • 乳腺癌耐药后如何治疗?| 直播干货

    4月20日正值「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我们邀请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乳腺癌外科的张宏伟教授.王红教授.朱玮教授开展主题为「乳腺癌治疗新进展」的公益直播,还有现场答疑和后续的专家义诊内容.每一环节都 ...

  • 三阴性乳腺癌耐药:适者生存有代价

    任何生物都在随着时间推移而演变,某些特征进化,某些特征退化,从而适应环境压力,即适者生存.癌症也不例外,尤其三阴性乳腺癌,三大受体均为阴性.内分泌治疗和HER2靶向治疗无效.基因突变.免疫逃逸.化疗耐 ...

  • 肝癌再现新方案,靶向耐药后,除免疫联合外,联合靶向药物也未尝不可

    随着对肝癌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的治疗方向也从单药治疗逐渐转向联合治疗,无论是靶向联合免疫.免疫联合免疫还是局部联合系统治疗,都已有多项研究结果公布,疗效同样喜人.在联合治疗盛行的今天,肝癌领域却鲜 ...

  • 肺癌新突破!EGFR耐药、罕见突变再迎新药,FDA授予突破性疗法认定

    双特异性抗体JNJ-6372获FDA授予突破性疗法认定! 2020年3月11日,美国强生(Jo hnson & Johnson)旗下杨森(Janssen)公司宣布,其在研药物JNJ-6372获 ...

  • 【重磅】新突破!EGFR-TKI耐药新方案:APG-1252+奥希替尼

    2021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于9月8日~9月14日在线召开.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汇报了Pelcitoclax(APG-1252)联合奥希替尼治疗 EGFR-TKI耐药非小细胞肺癌(N ...

  • 化疗后,乳腺癌耐药了 | 加用HIF抑制剂来克服!

    图片来源:pixabay.com 全球乳腺癌发病率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2014年,美国有超过4万名妇女死于乳腺癌.乳腺癌有三种类型:①雌激素受体(ER)/孕酮受体(PR) 型,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