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三千年》导读-30(1)帖木儿和家庭教师:朝圣之城

第30章 马木鲁克的衰落

第一节 帖木儿和家庭教师:朝圣之城

这一章涉及内容还是比较多,时间地域跨度都不小,捡重点吧。

帖木儿(Timur),突厥化了的蒙古人,帖木儿帝国(王朝)的创立者,号称成吉思汗的后代。受波斯和中亚文化影响,信奉伊斯兰教。

帖木儿帝国基本统一了中亚地区,首都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与马木鲁克和奥斯曼土耳其经常发生战争。

伊本.赫勒敦,北非的阿拉伯后裔,阿拉伯著名的哲学家,史学家,被认为是近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突尼斯货币上还有他的头像。

(伊本.赫勒敦,自网络)

赫勒敦晚年到了埃及,为马木鲁克苏丹的儿子法拉吉做家庭教师。1399年,13岁的法拉吉继位苏丹,伊本赫勒敦还带着小苏丹去耶路撒冷朝圣(上节末提到)。

1401年,帖木儿兵临大马士革城外,无奈的情形下,老人带着小苏丹前往帖木儿的大营去谈判。帖木儿虽很凶残,但他却又很有文化(书中提到象棋、历史、哲学),所以对赫勒敦也是非常“敬仰”,而且两人还“年龄相仿,头发花白”。赫勒敦对这位“最强大的国王”也是心怀敬畏。不过敬仰归敬仰,让凶残的帖木儿让步是没有结果的。

于是大马士革遭帖木儿的洗劫,然后直逼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的乌里玛(宗教首领)决定投降,并带着岩石圆顶清真寺的钥匙前往大马士革。没想到帖木儿北上安纳托利亚了,去对付帖木儿另一个强劲对手,奥斯曼土耳其人,此时的奥斯曼帝国已经建立,但还未攻取君士坦丁堡。耶路撒冷算是躲过一劫。

1405年,野心勃勃的帖木儿想征讨中国大明朝(报灭元之仇),结果死在了途中(讹答剌,哈萨克斯坦),毕竟不服老不行。一百年后帖木儿帝国被游牧民族乌兹别克人所灭,帖木儿的后代巴贝尔南下阿富汗、印度,建立了著名的莫卧儿帝国

此时的耶路撒冷城内只有6000居民,其中有200户犹太人和100户基督徒。城内“充满热情,但局势不稳”。居民还时常爆发对马木鲁克统治者的暴动。

(看到此处我必须要感叹一下,这一节怎么这么长,内容怎么那么多啊。)

前来朝圣的基督徒,成为了耶路撒冷的一大创收来源,马木鲁克用各种理由收取过路费、保护费、罚款等,经过十字军失败后的基督徒也只有忍耐。朝圣者中也时不时有很多动机不纯的,所以他们在当地穆斯林看来“声名狼藉”。

方济会(方济各会),是意大利阿西西的圣方济(也称圣弗朗西斯科)所创立的四大修会之一(前面曾介绍过多明我会也是),影响很大,书中说天主教的方济会乐意接受欧洲的援助,那是自然。这个地方翻译的我感觉有些涩,需要解释一下,所谓”基督教“在中国被多数人理解为“新教”,我管这种叫法称作”狭义的基督教“,而广义的基督教是指所有信耶稣基督的教派,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圣公会教、东仪正教等等,而本节所说的亚美尼亚教派也是基督教的一个独立教派,我在很前面曾介绍过,亚美尼亚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基督教定为国教的国家,所以有其独特的地位。

本节书中的意思是指耶路撒冷的基督教主导权在亚美尼亚教派和格鲁吉亚(东正教)手中,西欧的天主教,由于十字军的失势,在耶路撒冷的地位并不高。类似穆斯林的逊尼派和什叶派,基督教的各派也是矛盾重重,后来新教的出现还引发欧洲的大战。

亚美尼亚人围绕圣雅各教堂(现在还在,我路过过,没进去),扩大他们的地盘,即耶路撒冷老城内四个区之一的亚美尼亚区(面积最小,前面提到过)。书中讲到,亚美尼亚人通过贿赂马木鲁克,从格鲁吉亚人手中夺取了各各他(骷髅地,这不能忘啊),而格鲁吉亚人又用更高价买回来,这样,各各他五次转手。今天的各各他还是属于东征教派,不知道是不是跟当年的格鲁吉亚人有关系。下图,圣墓教堂内各各他前的东正教教士,装饰也很有东正教的特点。

圣墓教堂被马木鲁克控制着,只要交钱还能住在里面,教堂内甚至还有理发店、货摊、酒鬼和妓女。

方济会修士带着从欧洲来的天主教徒,寻访耶稣受难时走过的路,即所谓“苦路(Via Dolorosa)”,因为有十四个情节或地方,所以也称“苦路十四处”。只要是天主教堂,无论大小,里面一定有这十四处的绘画或其他形式(我还见过木刻、石刻和铜像的),这也是区别天主教堂和新教教堂的特征之一。这十四处中,有些在圣经中都找不到,只是中世纪基督徒想象出来的,书中说法是他们“认为”的,后来经考古研究也证实有些是明显错误的。比如本节所提到的“彼拉多的总督府”,被认为是第一站,后来经考古研究,彼拉多的总督府根本不在这里,罗马时期这里是个水池。不过,已经约定俗成了,没人在乎。这个彼拉多总督府在本节中就是马木鲁克的总督府

有些朝圣者还化装成阿拉伯人混进圣殿山(两大清真寺),书中说法是要“冒着生命危险”,而且他们还把探险经历写成记录。

当基督徒和犹太人开始争夺大卫墓时,苏丹宣布大卫墓属于穆斯林。往前几节提到过,基督徒发现的所谓大卫墓九成也不是真的。

这时期的犹太人在拉姆班建的会堂内做些活动,同时也在西墙下和橄榄山上做祈祷,并且在橄榄山下安葬死者。犹太人和西欧拉丁教会的基督徒争所谓的大卫墓和最后的晚餐室,他们去找埃及马木鲁克苏丹去裁定,结果是苏丹毁了教堂,并在大卫墓里建了一座清真寺,这个结果有点滑稽。几年后,这位苏丹的继任者干脆连锡安山(大卫墓和最后晚餐所在地)整个都归了穆斯林。

我们都听说过,纳粹时让犹太人佩戴特殊标记,而此时的马木鲁克苏丹则要求基督徒与犹太人一样,也要佩戴识别的标记,比如进入浴室时,基督徒脖子上要戴一个金属项圈。

拉姆班会堂倒塌了,苏丹也禁止犹太人再建,直到近代才又重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