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颂丨肚皮
肚皮
作者:刘世颂
肚皮其实不是肚皮,是富贵,是权利,是“三高”,也是不懂节制。
我生在没有肉吃的年代,能有口饱饭吃的,家里肯定劳动力多,要么就是大队干部,生产队长还不行。没肉吃,身上肯定不长肉,当时皮包骨是标配,就如当下美女自拍,美颜是标配。如果村子里来了一位挺着肚皮的人,不用介绍,大家都知道他是公社里,或是县里来的干部,因为那时候没有包工头,没有暴发户。
别人皮包骨,我是骨捅皮,不一样的瘦。奶奶总是摸着我的肚皮叹息:唉,肚皮都贴后背了。东边的大娘、西边的婶娘总是戏说我是灯芯草搭的。我本随遇而安胸无大志,因为瘦我曾立过一个宏愿:长大后一定要拥有一个“将军肚”。
干瘪的肚皮陪伴着我的童年、少年,也陪伴着我的青春。80年代,我迎来了青春,也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圆鼓鼓的肚皮不再是官家的专属,暴发户已占了大头,开车司机的肚皮也微微凸起。阴差阳错,我去了山里当老师,万念俱灰,顿感儿时的宏愿——“将军肚”,黄了。
一次吃酒时,偶遇一个初中同学,他膘肥体壮、大腹便便。攀谈过后才知道他混的不咋样,不是暴发户,甚至还不如我。入席后他的吃相实不敢恭维,离席后却让我如获至宝,终于找到了通往“将军肚”的捷径。自那以后我彻底告别了书生气,逢肉必吃,多占多吃,该吃的吃,不该吃的也吃。没多久便修炼到了厚着脸皮蹭吃,白吃也能吃得嬉皮笑脸,比应伯爵有过之而不及。
再后来,工资张了点,手头松了些,不是过年、过节,家里没有客人,偶尔也会买些肉吃。米粉蒸肉,用五花肉蒸,蒸得糜烂,好吃。下筷子时不能太重,夹起后,用筷子托住送入口中,舌头嚼嚼顺滑的进入食道,满口留香,完美。黄豆焖猪脚也是绝杀,趁热吃,吃多了会有点腻,若抿口小酒,风景这边独好。放学回家,钻进厨房手抓一块猪脚当点心,真有点“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之味道。再有红烧肥肠、辣椒炒肚片,白切猪舌头过酒、过饭都好。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顾不上,要得就是口福。
当年,说吃死了值的人多,我也是其中一个。我还常戏说,人各有志,有人愿意死在花下,我愿死在肉中。经过数年的“战斗”,“将军肚”拥有了,终于实现了人生第一个梦想。
说吃死了值是假的,我35岁那年确诊高血压病,医生同我谈了往后余生,强烈建议我消灭“将军肚”。我曾纠结一时,在生死抉择面前,最终还是采纳医生的建议,告别大鱼大肉,余生与生根的、长叶的蔬菜相依相伴。现在上桌就算遇见山珍海味也不敢大快朵颐。曾经与一位运动的朋友聊天,我说他饭局也算不少,为什么肚皮一直没鼓起来呢。他说荤菜一盘就吃一下,遇见对胃口的也绝不超过两下。他一个很懂节制的人。而我是一个在肚皮上跌倒过的人。
现在每遇见大肚皮的人,我都会杞人忧天,担心他的血压超过130/90。
文/刘世颂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刘世颂,网名世公页,江西省万年县人。70后,常拾笔,笔随心走。偶也瞅着夕阳的余晖念着朝霞的缤纷。涂涂画画只为描摹生活,片纸只字只为记录瞬间,给生活留些回忆。也有些文章散见于纸刊和文学网络平台。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