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的跑步日记:40天以后突破半马
这是林班长在2015年8月开始跑步以来的记录,和所有人一样,经历过倦怠,疲惫,困惑,疼痛和想要放弃,也在一天天的感受自己的改变。在他平实的文字中,或许你也能从中看到自己。
2015-8-31
3.05km,20'58",pace:6'52"
昨天下午的羽毛球使得身体非常疲劳,睡醒后居然感觉不错,想到今天是8月的最后一天,用慢跑收官吧。速度降到7'左右之后,就很轻松,看来追求速度是不太明智的,至少目前来说是这样。
8月记录下了22次跑步,一共68公里,平均每次超过3.5公里,相较于7月录得的6次有了长足的进步。最长的一次距离是8月8日创造的11.18公里,是跑步两个月以来最长的一次。之后就转入扎实的3公里跑了。从8月11号到31号21天里一共跑了16次,休息了5天。
9月份开学了,早上要送孩子,时间变得非常有限,要跑步的话至少6点半就得起床,晚上要保证11点前休息,才能有足够的精力去应付。好消息是,烟已经不抽了。把影响体能的坏毛病尽量去掉,如果还是不行,也能对自己说已经尽力了。
2015-9-3
10.26km,1h05'12",pace:6'21"
当然是个好成绩,虽然跑到最后时觉得再也跑不动了,然而这种感觉不是随时都在出现么?
压制住内心的想法不再跑下去,然而之后还是感觉已经体力透支。跑完的一刹那突然想,10km如果是我的终极目标,该多好啊!除了努力争取外,适当降低期望值,也是获得成功感的一个方法。
2015-9-4
1.60km,7'57",pace:4'58"
活动开后感觉良好,尝试一下提速跑,三个上坡条件下,耐力还不错。
下午和家人去了大鹏。借酒店的单车骑了七八公里。骑单车也是蛮不错的运动,特别是稍带点下坡的大直道,迎面风吹来,有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而且骑车所需要的肌肉系统据说和跑步是互补的,所以不妨考虑偶尔去骑车呢!
晚上在酒店的健身房热身了一下,专门的器械训练其实也是有必要的,是对跑步核心肌肉群的一种加强。
2015-9-11
踢球,好久没有踢球了。
踢球和跑步不太一样,虽然踢了一个半小时,但中间有几段快速折返跑,还是觉得体力跟不上,但总体来说体能好很多了。跑步比较安全,踢球容易引起膝关节受伤,不能多踢。
2015-9-16
21.1km,2h29'51",pace:7'06"
送给自己43岁的礼物——第一次半马。
在长期跑步的人眼里,我仅仅是个入门者,而在大多数不怎么运动的朋友——这些人居多——眼里,我则是个疯子。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作为一个打算并作好准备活到100岁以上的人,我相信日后我将要尝试和创造的“疯狂”还有许多——虽然我同样相信平淡是真。
没有关系,作为一个和别人完全不同的我,已经活过了43个年头,并继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人生道路上前进。
一个打算活这么久的人,不是很值得信赖么?
从8月10日起准备到现在不到40天,作为一名43岁的选手,我挑战半马了。下面是我跑步的全过程。
昨晚就有点激动,睡不着,早上5点15分就起来了,喝了点水吃了几块饼干,带了两块巧克力就出了门。
驱车到了深圳湾体育公园。这是一个位于深圳湾大桥的起点,一路往北跑到火炬(2011年大运会时建的),再折向东跑到红树林的终点,全程约10公里多一点,折返跑正好21公里——半马的距离。
我在开车过程中一直陆续地补水,到达后简单做了一些拉伸,并上了一次厕所后,于6点15分左右开始出发了。
今天是多云的天气,清晨6点,太阳还没有出来,霞光通过云层的反射撒在海面上,安静祥和。温度大约为29℃,微风,非常适合跑步。我心情大好。
一开始就用较慢的速度跑,目的是热身,并度过平时常在两三公里时出现的疲劳感。我设想自己在度过这段疲劳后会出现一段较长时间的轻松状态。结果平时袭来的疲劳感并没有出现,可能平常跑的是高低起伏的公园道,现在跑的则是极为平坦的海滨道。不过,我并没有太得意忘形,依然小心谨慎地把速度保持在7'左右。我尽量做到心平气和,事实也如此,今天出的汗比平时少很多,所以也不怎么觉得口渴。一切顺利!
以这个速度跑了大约9公里,开始向10公里迈进的时候,疲劳开始出现了。
因为一直控制着速度,所以感觉一公里一公里增加的速度很慢,到9公里时已耗时1小时零3分了。平时这个时候早已跑过10公里,可是今天的目标是半马,只要完成就是胜利,所以谨慎对待前半程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我跑过几次10公里,最长一次跑了11公里,心里有一种“不在话下”的意识。然而肌肉似乎并不以你跑的快慢来算账,到1个小时左右便呻吟起来。而且还没完没了。
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跑到10.5公里的折返处。原本在萌生挑战半马的想法时,毫无信心,心中计划是每5公里休息一会,并在10公里后步行1公里,既是休息和补充水份,也减少要跑的路程——21公里实在是个想象中难以征服的距离。可是经过从8月起至今40天的基础训练,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大幅的提升,有一定的信心敢去尝试全程都用跑的方式来完成它。
不少关于跑步的书籍都提示人们:走也是跑步的一种。可是我的第一本关于跑步的书却是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什么》。作为一个跑了二十多年的业余选手,村上君对跑和走的理解却完全不同。他的想法是:我到这里是来跑步的,那么一步也不能走。我较为同意他的观点。虽然我也同意走路是跑步的一种,但跑步就是跑步,哪怕再慢的跑步你也是能区分出和暴走的区别的。我无法描述这种区别,但是只要你去田径场或户外跑道看一看就会马上明白了。
不过今天我还是打算在半程时稍微休息,喝水和做一些拉伸。于是当跑到折返处后,我在路边停了下来。
一停下来,疲劳就像拔出刀子伤口处的血液般,迅速地蔓延了开来。 此刻的我对马上还有一半的路要跑感到迷茫和畏惧。没让自己过多的考虑,花一分钟简单地拉伸和喝水后,我再次提腿出发了。
回去的路意外的好跑,当然这是当时的想法,如果知道后面要发生的事情,恐怕就不会那么认为了。象这种折返跑,一旦跑过半程往回跑,通常会产生出“接近完成”的意向,于是人便会变得轻松起来。每跑出一步则接近起点,也是终点一步,在这种念头的带领下,脚步加快是自然的事情。何况心里有种感觉:来的时候太过于小心了,跑得太慢,结果肌肉消耗恐怕更大,如果适当加快脚步,恐怕对跑完全程更加有利。
于是我在这样的意念下,以比来时稍快的速度跑了7公里。后来查看成绩时也发现,这7公里中有5公里是在7'内完成的,最快一公里跑到了6'45"。
当我一步步跑到18公里时,有一个东西突然duang地落了下来,我的腿象灌了铅一样怎么都迈不动了。
我一直在等着这一刻的来临。村上春树在讲他跑马拉松的经历时说:每次都不例外,刚开始感觉良好,跑完一半后便会生出“这次怕要出成绩”的想法。然而当跑到35公里时,脚步便无论如何也迈不动了,开始对周遭的人和事产生出怨言来,对自己不明不白毫无意义地跑在马路上难以理解。当冲过终点时,完全没有兴奋可言,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好了,终于不用再跑了。然而用不着多久,又会萌生出“下回再来一次”的念头来。
对于半马来说,18公里正好对应的是那个距离,所以我并不太感意外。事实上,在还没到16公里时我就有了“跑不动了、不想跑了”的厌烦感。当时我的念头就是:怎么离18公里还有那么远啊?跑到18公里,意味着剩下的距离只有3公里了。而3公里,是我几乎每天早上的“必修课”,不管什么天气,什么城市,什么跑道,昨晚几点睡的觉,有没有喝酒,身体状况如何等等。所以,我想只要跑能到18公里,那么剩下的这3公里无论如何都是能对付得了的。
此刻我就站在3公里的起跑线上,向熟悉又陌生的终点“挪动”。超过11公里后,前方就是一片“无知的大地”。现在的我依然没有像村上先生的那样“光起火来”,也没有像耳机里汪峰撕心裂肺地吼问自己“这有意思吗?”,我很专心地轮流把每条腿抬起来放到自己身前。已经跑了两个小时零七分钟了,太阳爬了上来,慢慢地滋烤着大地。我只带了一瓶500ml的水,最后一口刚才已经喝完了。我有些后悔之前喝得太快,现在连裤子都已经湿透了,却没有水份补充进来,身体不罢工才怪。想着跑着,跑着想着,腿越来越沉重,周而复始的抬腿——落下的过程,偶尔突然停顿了一两下。我实在想不跑了,走回去吧,又不甘心,又坚持再跑几步,就这样用了7'37"才跑完一公里。来到19km时一点也不比18km时轻松,但可能是精神上预感到终点更加临近,又或者是身体放下了没人理会的埋怨,结果虽然比上一公里耗时更多(7'44"),但是痛苦感却减轻了许多。
现在,在跑了2h22'33"后,我终于跑过了20公里,终点已经在向我招手。我知道就算现在跑不动了,走回去完成也不是丢人的事,何况此刻感觉油缸里还有些许油。想着这些,我振奋起来,奋力抬腿向前,“再跑一米就少走一米,不用保留了!”我甚至把手机从腰包里取出来握在手上,看着上面的数字50m,100m地前进……
终于我跑过了21km,在稍微绕一下路后,在临近停车场的地方,小米运动软件上显示“21.1km”,我按下完成键,停下了脚步。
完成了!啊!总耗时2h29'51",最后一公里用时6'40",居然是全程中最快的一公里配速。
云层很厚,但太阳依然穿透它们,把热量倾洒下来。热气升起来后,却被云层挡住,散不出去,使天气倍感闷热。被掏空了身体的我惬意地喝着水,跑了两个半小时后突然停下来,有点眩晕感。跨关节好像还有运动的意思,但那只是感觉而已。我又吃了两块巧克力,把带来剩下的600ml水喝掉,稍微拉伸了一下,没作太多停留,便开车回家了。
此后进入“跑步蓝调”,断断续续一直到11月份才恢复正常的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