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不傻 各国央行不愿售金的原因就是这个
黄金虽然在投资市场发展多年,已普遍被市场认识和接触,实际上至今依然处于一种象征性金融资产的地位,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投资者较少。黄金金融市场的主要买家和卖家始终是各国央行和金融机构,散户投资者对黄金市场的影响力依然有限。
各国央行及金融机构对黄金的买卖,一方面考虑地缘政治和外汇多元化问题,另一方面则主要是为了对冲美元贬值风险。自2001年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之后,美国经济遭受重创,赤字开始飙升,美元进入了接近10年的贬值通道。在这种背景下,诸多美元储备国,尤其是像中国这样外汇储备增长较快的国家,因对冲美元贬值风险,期间大量地购买黄金,直接推高了国际金价。
拿中国央行来说,2001年时拥有黄金储备396吨,而到了2008年,这一数字已经飙升至1054吨。据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全球央行的黄金官方储备总量已经从2000年的2万亿美元,增长到了2012年的超过12万亿美元。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市场陷入恐慌,短期对美元的需求增大,美元贬值速度放缓,但其他各国央行和投资者对美国主权信用的担忧继续上升,尤其是在2011年8月份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遭标普下调之后,全球信用市场对黄金的避险性需求达到了顶峰,金价也在2011年9月份创出了历史最高的每盎司1920美元。
2011年之后,美国加强了经济刺激和平衡财政计划,市场信心逐步恢复,美元开始逐渐走强。除了俄罗斯、巴基斯坦、乌克兰、印度等主权货币信用不够稳定、地缘政治风险较大的国家加紧购买黄金之外,诸多国家央行并没有继续加大对黄金的购买。中国央行的黄金储备数据目前依然只有1054吨。美元走强及各国央行对黄金需求的放缓,直接导致了2012年后金价的快速下跌及2013年金价大跌28%。
但刚刚过去的2014年,以美元计算的金价只下跌了不到1.5%,以人民币计价的黄金价格则上涨了2%。去年11月份至今,黄金价格已反弹8.5%,在这段时间里,与黄金相关性比较强的原油和铜等商品持续下跌,原油跌幅达40%,铜跌幅达20%,这说明黄金已经在逐步消化美元强势,以及大宗商品市场冲击带来的影响。黄金之所以能够在弱势当中重新找回价格支撑点,离不开本身属性的支撑。
与产能严重过剩、供给市场竞争加剧的铜和原油市场相比,黄金市场实体供需领域基本是平衡的。中印在黄金市场的需求依然在持续增加,供给方面则越来越不容乐观。过去几年来中国黄金产量均是全球第一,而2014年8月~10月,中国的月度黄金产量增长几乎停滞。南非金矿企业金田公司(Gold Fields Ltd.)的首席执行官尼克·霍兰德就表示,矿业公司的成本大都高于现货金价,2015年资产减计的可能性增加。
拿黄金矿产资源丰富的中国山东产金企业来说,目前富矿的开采成本达到了210元/克,普通矿成本在245元/克左右,而国内即时金价目前只有250元/克。黄金和原油的不同在于,金矿在全球的分布比较均匀,全球各主要产金企业的生产成本(盈亏线)相差不大,而原油市场例如沙特等开采成本还不足10美元/桶,大多数产油国的成本则超过50美元/桶。因此黄金价格一旦长期处于产金企业盈亏线以下,全球产金企业都存在缩小产量来减少损失的意愿。
作为投资品,黄金与其他资产没有任何区别,依然需要在价格涨跌中获益。2015年对于黄金市场来说,依然需要面临美元走强、全球通胀水平持续保持低位,以及全球股票市场上涨分流黄金市场资金等负面影响,但实体供需市场对金价的支撑值得信赖,尤其是在国内逐渐开启宽松货币趋势的 2015年,以人民币计价的黄金继续上涨的概率较大。另外,相比其他大宗商品,黄金金融属性更强、抗跌;相比房产投资,黄金有绝对的流动性优势,能大大降低时间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相比股市,黄金则更简单,不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选股。
投资市场永远存在风险,最关键的不是逃避风险(风险往往与收益共存),而是如何做好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黄金对投资者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平衡其他资产风险的价值,这也就是为什么无论金价如何下跌,作为黄金市场“庄家”的各国央行也不轻易抛售黄金的原因。
责任编辑:焦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