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诗歌与新闻(深度阅读须打开链接)
日前又到了诗人海子的忌日,29年前年仅25岁的海子卧轨自杀。从此诗歌的黄金时代渐已离我们远去,留下并广为流传的是他的那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把那样的美好留给大家,而他却毅然决然投向那个冰冷的世界。海子为什么要自杀?引起无数的解读:海子遗书五封及自杀视频日前曝光|哪个世界正在春暖花开、海子自杀前为什么写《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但我倒赞同杜骏飞教授的观点,我们应该纪念的是诗,而不是海子(杜课492期)。其实人们纪念的或怀念的是那个可以诗歌为生为业并已远去的诗歌黄金时代,在那个年代我也是一诗歌爱好者,但我只是业余的,而我们暨大校友汪国真同学却为些奋斗不息,为了诗歌的荣誉和体面的生活而挣扎,为此透支了生命而不幸英年早逝。诗歌是永恒,而诗歌的黄金时代却是短暂的。
其实新闻也是如此,新闻的历史很长,但新闻业的历史却很短。日前有一篇关于新闻的文章被不断转载引发各种讨论:真正的新闻正在死去,更可怕的是无人在意,作者不无悲愤的谴责:今天的新闻媒体在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事件报道方面的能力,已经衰退到了何种地步!但也有人如此分析:周轶君:真正的新闻死去是必然,但这是我们拥有的短暂奢侈 她在文中写道:journalism的繁荣不过数百年,我们不过恰好活在朝代更迭间。……真正的新闻正在消亡,不是因为讯息少了,而是能够提出好问题的人,快没了。她们都让我感受到海子自杀前的那种悲观、无助乃至绝望的情绪。
在前几年记者节活动中我作了题为《新闻不死,新闻业会死》的主题演讲,我预言:在互联网时代,作为单一业态的新闻会死。由新闻业到新闻学,让我想起美国知名社会学家、新闻研究者迈克尔·舒德森所说的话:新闻学不是一个学科。但不管怎么说,新闻学作为一个学科在我国是一个现实存在,包括本人在内的不少学者也为此付出努力。我在《路漫漫其修远兮——漫谈新闻学的学科之路》一文后写道:新闻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呢?新闻学研究的中心议题是什么?新闻学研究的跨界要跨到哪里? 我们一起来探讨互联网时代的新闻学吧!
新闻的边界已模糊,或许我们应该研究媒介。陈卫星教授在《媒介域的方法论意义》一文中写道:媒介域这个观念的方法论意义,可以理解为寻找一种把历史主义价值和技术主义价值相结合的方法论体系,并由此产生三点启示,以便于帮助我们理解信息传播的新格局。第一,新的信息文本和已有的制度管控形成一种竞争型互动关系。第二,信息算法的指数风险。第三,技术挪用主导意义阐释。或许我们还可以把新闻乃至整个信息置于更大的时空中考察,或许我们还应该把新闻学放在更大的社会系统中展开研究。
因为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人类社会与物质世界更紧密的连接起来。在此引用刚刚去世的著名天体物理学家霍金的一句话:“我的目标非常简单:理解宇宙,包括为什么它是现在这个样子,以及为什么它会存在。”无论是诗歌也好,新闻也罢,只是这个广袤的宇宙里的两朵小浪花而已。面朝大海,未必是春暖花开;面向未来,也可能会柳暗花明。
希望通过广度联想和深度阅读(打开文中链接),您能够留言中写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