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金秋的巴黎·国家圣殿、凡尔赛宫
巴黎,这个西欧大都市在世人眼里是浪漫之都,时尚之都。但对于这个国家民族的历史文化考察,相比闻名遐迩的卢浮宫、巴黎圣母院、艾菲尔铁塔及凯旋门,体现法兰西思想和精神圣地的先贤祠更值得去一看。不过,我建议一般人参观前先作些功课。先贤祠(le Pantheon)源于希腊语,最初的含义是“所有的神”。这类的建筑,通常以供奉诸神而著称。例如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人修筑的雅典巴特农神庙(Parthenon),便是供奉着这世上所有的神灵。先贤祠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它原是路易十五时代建成的圣·热内维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归国有脱离宗教后,改为安葬“伟人”的墓地。大门正面门楣上镌刻着几个大字:“Aux grands hommes, la Patrie reconnaissante”(伟人们,祖国感念你们)。这里安葬着对法国乃至对世界文明有贡献的70多位思想家、作家、艺术家、科学家及政治家。卢梭、伏尔泰、雨果、左拉、大仲马、居里夫妇……一个个如雷贯耳,让游人顶礼膜拜,让伟人名垂千史。
栖身于先贤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的条件非常苛刻。许多享誉世界的名人,如巴尔扎克、莫泊桑、笛卡尔,至今仍不得其门。即便是有幸入室的伟人、通常也很难觅到一个宽敞的位置。然而,卢梭与伏尔泰这两位思想家却葬于最显要的位置,并各自享有一个偌大的墓室。卢梭棺木上镌刻的“自然与真理之人”的谥语,伏尔泰的悼词也很简洁:“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两个生前宿敌死后却长相厮守。面对这般的场景,可以想象着左翼、平等、革命与右翼、自由、渐进就这样日复一日的纠结一起,让你仿佛触摸到了法兰西民族最深处矛盾又谐和的灵魂。当然,在这神圣的地方科学家也理当有一席之地。例如居里夫妇,以及数学家拉格朗日等人:俭朴的墓室、简单的介绍、一如他们平实无华的品质。长眠于此的伟人,没有华丽的言词、无需传奇的经历、却因推动了历史的进步,赢得了世人的崇敬。而许多当时的达官贵人,无论是拿破伦还是戴高乐无一得此殊荣。
这也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卢梭一切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他的自然法则理论。为师法自然,他的棺木外形也设计成为乡村小寺庙模样。从正面看,庙门微微开启,从门缝里伸出一只手来,手中擎着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象征着卢梭的思想仍在照亮着这个世界。他的社会契约和主权在民思想不仅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的立国思想,也成为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立国思想。最新迁入先贤祠地宫的是大仲马。2002年他的骨骸从老家的坟茔中起出,迁葬第二十四号墓室,与雨果和左拉同处。这时距他去世已经一百三十年了。可许多人还是对他的迁入不满。因为大仲马的文学地位虽高,却属于通俗文学,类似于中国的金庸。再说大仲马的私生活也不太检点。难怪他才入葬两年多,可墓室门外镌刻的名字已经被脏东西抹得黑乎乎的,难以辨认了,这也是整个地宫墓群中唯一被抹黑的名字。
法国人用这种仪式告诉我们什么是先贤,尊重先贤是一个民族应有的品质。法国人告诉我们什么叫德高望重,就是用国家圣殿和文化名片这种方式。
冒雨参观巴黎郊外的凡尔赛宫,凡尔赛宫作为法兰西宫廷长达107年(1682-1789)。从艺术上讲,凡尔赛宫宏伟壮丽的外观和严格规则化的园林设计是法国封建专制统治鼎盛时期文化上的古典主义思想所产生的结果。几百年来欧洲皇家园林几乎都遵循了它的设计思想。 由于下雨难以领略王宫后面的一个巨大的御花园。
历史上一度曾是法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凡尔赛在大革命后变得默默无闻了,到了19世纪下半叶,它又成为全世界瞩目的政治中心。1919年6月28日,在镜廊里法国及英美等国同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