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佛光寺
佛光寺是中国建筑史绕不过去的一段华章,
不仅因为她是中国现存
少之又少的唐代建筑之一,
更集建筑、雕塑、壁画艺术之大成,
让我们在一千多年后还可以一睹绝美大唐。
任何一位来此的游客、学者,
无论是否佛教徒,
都会立刻沉浸在一种不可言说的感动之中,
和历史相通、与时间交融。
即使我们只是时光长河中的一粒尘沙,
却因佛光寺厚重的裹挟而伟大。
大唐是一个兼收并蓄无可比拟的伟大时代,
每每提到它,
我们都会提到放浪形骸的李白;
超群轶伦的颜真卿;
甚至是没有真迹传世的吴道子;
还有只能在壁画中领略的胡旋舞。
但很少提及唐代建筑,
作为一种凝固的艺术形式,
建筑本来更能成为一个时代最佳的形式代表。
但因为中国传统建筑材质的特性,
使得早期建筑保存下来的寥寥。
佛光寺东大殿的规模体量,
能够保存至今难能可贵。
由它我们尽可以大胆想象,
长安城花萼相辉楼、
大明宫、
兴庆宫的美轮美奂。
东大殿的前身是三层的弥勒大阁,
遭会昌灭法(840-846)之厄而毁。
宣宗(李忱)复兴佛法后,
857年在阁之原址复建东大殿。
长安(上都)人宁公遇千里迢迢来到五台山
只为修建一座大殿?
宁公遇是王守澄的家人?
这些可能永远都是一个谜。
如今唯一确定的是
宁公遇是一位丰满雍容的妇人。
1100多年前她用泥草定格了时间,
塑了一尊供养人像,
陪伴着大殿佛坛仙林中的菩萨,
于千年中不悲不喜不怨不嗔,
她那似有似无的微笑,
比蒙娜丽莎更加神秘。
千年后她与林徽因邂逅,
两位女人跨越时空的对话就此展开。
在寻访佛光寺之前,
梁林二人已经考察了
137个县市1823座古建筑,
但始终没有发现唐代建筑。
这次在莫高窟壁画《五台山图》
指引下找到的佛光寺,
虽然通过建筑形制、塑像风格推断为唐构,
但没有确切文字佐证不敢妄下判断。
在调查陷入僵局之际,
林徽因的远视眼立了功,
她看到梁上不甚清楚的墨迹:
“功德主故右军中尉王
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
殿前立于857年的经幢上
也有“宁公遇”这个名字,
东大殿终被确定为唐代建筑。
莫高窟第61窟绘于五代的《五台山图》。图中的佛光寺与其本来面目非常不同,想必画师并没有真正去过。
梁思成与林徽因发现佛光寺的意义
比我们能想到的更为重大。
“1937年既是中原八年抗战的肇端,
也是国民政府“黄金十年”的绝响。
发现佛光寺既是
中国全方位力量积蓄的自然结果,
恰也抢在最后关头,占得先机,
为民族的救亡和复兴伏下吉谶。”
(《空谷足音:发现佛光寺八十周年纪念》)
梁林等营造学社一行人前往佛光寺。
发现佛光寺已成为
中华民族伟大抗日战争的一部分。
在国家存亡之际,
一批有着拳拳之心的学者,
与时间赛跑,
保住了中华文化里关键的一组基因。
时至今日,
我们依然要感谢他们。
我们发现佛光寺,
也是佛光寺发现了我们。
于她,是幸运,也是不幸,
因为这个时机是如此危险。
梁林一行离开佛光寺后,
北上到达代县,
7月15日,他们见到了由太原运抵的旧报纸,
才得知卢沟桥事变,
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了!
梁林二人在佛光寺附近的一座佛塔前留影。佛光寺附近散落着8座石塔。
辗转回到北平后,
梁思成一直惴惧忧惶。
佛光寺能否逃离战争劫难?
毕竟诸多调查过的古建已在战火中沦为绝唱。
但,幸好!
愿我们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
依然能言“幸好”!
佛光寺的魅力,
已在70多年前被林徽因说尽:
我真想在这里也为自己塑一尊像,
让林徽因这位女弟子永远陪伴
这位虔诚的唐代大德仕女,
在这肃穆寂静中,
盘腿坐上一千年。
只可惜,
我们都没有这个福分了。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