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大的悲哀:累死了家长,逼疯了孩子

前段时间,一个中年女人,深夜跳河自尽。
当消防员赶到的时候,女人一边在水里痛苦地挣扎,一边绝望地哀嚎:
“不要救我,我太累了!他就是希望我去死啊……”
了解后才知道,女人轻生不为别的,只是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时,被气疯了。
这位女士有个8岁的孩子,那天,像往常一样,她辅导孩子写作业,可孩子一会嚷嚷着要去上厕所,一会又说要去吃东西。
最让他崩溃的是,一道题目,她已经讲过多次,但孩子依旧做错了。
那一刻,积压在心里多时的委屈、愤怒、烦躁一下子奔涌出来。
没控制住情绪,她和孩子吵了一架,一时想不开,就跳桥轻生了。
这条新闻下面,有人认为:这妈妈气量太小,比孩子更像小孩。
但是,想必有娃的家长都能感同身受。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真的不只是一句玩笑话。
继去年某位家长因辅导作业,气到卵巢早衰、提前闭经。
今年又有一位家长“倒”在辅导娃写作业的前线——45岁的刘先生就因为给儿子辅导作业,被气出了心梗。
更扎心的是,这些新闻都不是个例,在现实生活中,被孩子作业折磨得苦不堪言的家长,比比皆是。
在数不清辅导作业的深夜里,无数父母恨铁不成钢。
打孩子吧,心疼;不打吧,心塞。
于是,很多舍不得揍娃的家长,开始“自残”。
舍不得打孩子的爸爸,抽自己嘴巴子泄气;
舍不得打闺女的,拍起桌子把手拍骨折了;
更有夫妻双人场,你方唱罢我登场,真是活生生的“夫妻双双把命还”。
俗话说得好:陪孩子写作业这个活,做得好,母慈子孝,做不好,医院挂号。
许多家长,俨然已经成为“恐辅族”,听到“辅导作业”这四个字就情绪失控,血压上升。
家长们白天忙于工作,起早贪黑,晚上还要耐着性子去辅导作业,被折磨得苦不堪言。
辅导孩子写作业这件事,真的没有最佳的解决方案吗?
儿童教育学家尹建莉认为,错误的陪孩子的方式,只会让家长和孩子两败俱伤。
辅导孩子写作业的关键,不在于“陪”,而在于“放”。
尹建莉的女儿圆圆刚上学的时候,学校也要求家长陪孩子写,帮孩子检查。
但尹建莉觉得,让孩子养成独立的习惯,比陪孩子写作业更重要。
所以她只是在圆圆刚开学,对学校生活比较陌生的情况下,给一些指导,等女儿开始熟悉了,她便不再干预。
刚开始,圆圆还很积极,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作业本。
可过了一段时间,新鲜劲过去了,圆圆开始拖延磨蹭,放学后一会看电视、一会吃零食,等到八九点才开始写作业。
有一次,看动画片看忘记了,直到临睡前才发现自己作业没写,圆圆急得哭了起来。
尹建莉说,其实她早就有点替女儿着急了,只是假装没看见。直到女儿哭的时候,才轻描淡写地询问。
然后耐心地安慰,引导她熬一会夜,把作业写完再睡。
引导完之后,尹建莉也没陪在身边辅导,而是转身回到卧室,假装睡觉了。
和“夺命连环催”的家长不同,尹建莉认为:
在孩子的自我意识还没完善的时候,对老师还是有恐惧的,所以他们绝不敢不交作业。
在这个关键阶段,父母一定要帮孩子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否则,到了后期,孩子的意识定型,养成了拖延磨蹭的习惯后,就很难纠正了。
很多家长认为,陪着孩子写作业,孩子会写得更好,其实恰恰相反。
美国社会学教授,追踪了近30年美国父母的63种参与孩子学习的活动,结果发现:
不管父母是什么种族、处于哪个社会阶层以及教育水平如何,陪孩子写作业,对孩子的学业都没有明显的积极影响。
父母如果一直陪在孩子身边,孩子很容易表现出痛苦来博取同情,极易养成拖沓,注意力不集中的坏毛病。
而且,有些心急的父母,看见比较简单的题孩子却做不出来,可能会忍不住唠叨;
看见孩子做错了,会忍不住责骂,这样反而会打击孩子做作业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到头来只能是:累死了家长,也逼疯了孩子。
那么,如何正确地“放养”呢?
《哈佛家训》中有一则故事:
小区里有三个无聊的年轻人,每天无所事事,在小区游荡,他们最大的乐趣就是,四处踢垃圾桶,发出剧烈的噪音。
小区的居民不堪其扰,各种方法都试过了,但都无济于事。
后来,一个老年人想出了一个办法。
一天,他装作很开心的样子,走到三个年轻人面前,对他们说:
我很喜欢听你们踢垃圾桶发出的声音,如果你们愿意每天来踢,我可以每天支付你们1美元的酬劳。
一段时间后,老人开始用各种借口减少报酬,当每天的报酬少于10美分的时候,这三个年轻人拒绝了。
并表示,不愿意为了区区10美分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老人在不动声色间,让三个年轻人放弃了踢垃圾桶。
其实,分析老人的做法你会发现,他只巧妙地把年轻人踢垃圾桶的乐趣,变成了一种责任。
当老人减少报酬,乐趣成为一种负担之后,这种乐趣自然会降低。
其实写作业也是一样。
当孩子处于被监视,被督促的状态下,写作业这项任务,在他心里的负担就会越来越重。
本就枯燥的学习任务,变得没有任何乐趣可言,也难怪孩子总是拖延,总是逃避。
所以,正确的方式是“反其道而行之”。
把写作业这个任务,80%地教给孩子自主完成,你需要做的,只是适当地加以提醒和督促。
当孩子遇到难题的时候,千万不要马上跳出来谴责或者帮他解决,而是要敢于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摸索。
这样不仅能锻炼孩子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更可以把自己解放出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