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道病理文汇 | 特殊类型甲状腺癌赏析(下)
欢迎来到衡道病理文汇,上周分享了强子老师的《特殊类型甲状腺癌赏析(上篇)》,本期精彩继续,请见下篇。
全球范围内的甲状腺癌发病率逐渐升高,其中最常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临床生物学行为多为惰性,不过也有部分亚型更具侵袭性,临床治疗上应相对积极一些。除此之外,低分化癌、间变性癌等更具侵袭性的甲状腺癌,加之类似乳腺分泌性癌(mammary secretory analogue carcinoma,MASC)等具有特殊分子遗传学改变的类型也需要我们更多关注。近日,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中心Baloch等就特殊类型甲状腺癌撰写了综述并发表于病理界著名杂志《Histopathology》,我们结合相关资料为大家编译介绍如下。
前五种特殊类型甲状腺癌已在上篇中进行梳理,点击《衡道病理文汇 | 特殊类型甲状腺癌赏析(上)》阅读,下文从第6种特殊类型开始写起:
整理作者
强子
06
甲状腺低分化癌
甲状腺低分化癌是指滤泡细胞起源的侵袭性恶性肿瘤,此前曾被称为岛状癌。该肿瘤特点介于高分化的乳头状癌/滤泡癌和全部去分化的间变性癌之间。按照2006年的都灵共识(Turin consensus),甲状腺低分化癌形态学需满足下述3条标准:1)实性/梁状/岛状结构;2)缺乏乳头状癌的核特征性;3)以下三点之一:扭曲的细胞核,肿瘤坏死,每10个高倍视野3个或以上的核分裂。也有人对此共识提出过异议,并提出了其他标准,如每10个高倍视野5个或以上的核分裂、肿瘤坏死,而不必考虑肿瘤的生长方式和细胞核特征性。
值得一提的是,甲状腺低分化癌嗜酸细胞亚型时可伴有小细胞成分,而小细胞成分转移至肺时可出现TTF-1阳性、Tg阴性,容易与肺部原发肿瘤混淆。仔细观察可发现,此肿瘤原发灶中虽然TTF-1和Tg均为阳性,但小细胞成分Tg的表达程度相对较弱、且为局灶阳性。
图12. 甲状腺低分化癌,图中左侧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成分,右侧为实性生长的低分化癌成分。
图13. 甲状腺低分化癌,图示实性、岛状及梁状生长方式。
图14. 甲状腺低分化癌中灶性肿瘤性坏死。
图15. 甲状腺低分化癌中境界清楚的肿瘤性坏死高倍观。
07
甲状腺间变性(未分化)癌
甲状腺间变性癌发生于年龄较大患者,<55岁者罕见。临床上多表现为生长迅速的较大肿物,几乎总是有腺外侵犯,也可导致被覆皮肤溃疡。由于肿物较大且生长迅速,因此临床一般无法切除,放疗效果也差。目前已有部分新型化疗药物可延长患者生命,但生存超过2年者仍罕见。患者多死于局部重要器官受累,肺、骨、肝转移也可出现。
甲状腺间变性癌镜下形态多样,如梭形细胞、上皮样大细胞、巨细胞、横纹肌样细胞等,同一肿瘤内多种形态混杂存在。可见广泛肿瘤性坏死、非典型核分裂、脉管侵犯等。间变性癌中还可见显著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无坏死区域更为显著。免疫组化方面,除极少数上皮样细胞外,甲状腺间变性癌一般不表达Tg;大部分病例会表达CK,高达30%的病例不同程度表达TTF-1、PAX8。
需要指出的是,甲状腺低分化癌和间变性癌一般均有低级别甲状腺癌病史,且多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因此解读免疫组化时应注意鉴别陷入的正常滤泡上皮、或高分化癌的残余。
甲状腺间变性癌需与淋巴瘤(尤其是弥漫性大细胞淋巴瘤)鉴别,显著硬化且细胞数量少时,则应与Reidel甲状腺炎、IgG4相关疾病鉴别。
图16. 甲状腺间变性癌,局灶可见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
图17-19. 甲状腺间变性癌,镜下可见梭形及上皮样肿瘤细胞,细胞核多形性明显。
08
与相应涎腺肿瘤
有相似之处的甲状腺肿瘤
某些甲状腺肿瘤形态学上与相应涎腺肿瘤类似,具体如甲状腺黏液表皮样癌、伴嗜酸细胞增多的硬化性黏液表皮样癌(sclerosing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with eosinophilia,SMECE)、以及最近新提出的类似乳腺的分泌性癌(mammary secretory analogue carcinoma,MASC)。
甲状腺黏液表皮样癌镜下为实性巢状排列的鳞状/上皮样细胞及形成腺体的黏液细胞。其生物学行为一般为惰性,但也有罕见病例进展为未分化癌。免疫组化方面局灶表达TTF-1、Tg。
图20. 甲状腺黏液表皮样癌:肿瘤由上皮样细胞及黏液样细胞构成,周围为纤维性间质(a,b);Alcian蓝染色(c)及Mayer氏黏液卡红染色(d)显示腺腔内有黏液成分;(e)免疫组化,上皮样细胞及导管细胞均表达p53。
图21. 甲状腺黏液表皮样癌:上图左侧为黏液表皮样癌,右侧可见乳头状癌成分;下方为黏液表皮样癌(左)中出现间变性成分(右)。
甲状腺SMECE是一种罕见病变,一般发生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情况下;镜下瘤细胞具有鳞状分化及腺样分化,排列呈大小不一的巢状、梁状、缎带状。其独特之处在于具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致密硬化性纤维间质。免疫组化多不表达Tg,p63强阳性,而TTF-1阳性比例不一;罕见情况下可以表达PAX8。临床上约1/3的患者会在确诊后3年内出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
图22. 甲状腺SMECE,镜下可见显著的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a);肿瘤细胞排列呈巢状(b、c),免疫组化表达p63(图b插图);细胞巢周围为显著胶原性间质,伴大量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d)。
与涎腺中类似肿瘤一样,甲状腺MASC以分子遗传学上存在ETV6-NTRK3融合基因为其特点。明确诊断还需通过分子遗传学检测证实有ETV6位点的基因融合。光镜下该肿瘤境界欠清,呈浸润性生长;生长方式不一,可有实性、微囊状、筛状、管状等结构。瘤细胞胞质嗜酸性,胞质内可见空泡;核膜光滑,局灶可见显著核仁。免疫组化方面不表达TTF-1、Tg,表达GATA3及PAX8。该肿瘤常见复发,但一般可长期生存。
图23. 甲状腺MASC,低倍镜下可见微囊、乳头状、实性生长结构。
图24-25. 甲状腺MASC,乳头区及实性区的细胞胞质嗜酸性,可见空泡,核染色质空泡状。
小结
对肿瘤进行亚型或者类型的区分,主要基于这样几点:1,具有特殊的治疗及预后意义,如甲状腺低分化癌和乳头状癌的区分;2,形态学上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意义,如甲状腺中出现形态学具有透明细胞的肿瘤,应考虑到滤泡上皮来源、C细胞来源、甚至是肾透明细胞癌转移等;3,具有独特的分子遗传学改变,如本文中的MASC。尽管本文中罗列了诸多特殊类型甲状腺癌,但不可能穷尽所有,且本身很难定义什么才是“特殊”的、什么又是“常见”的。希望各位病理同仁能通过本文,在日常工作中提高警惕,减少漏诊,从而造福患者,这就是我们的初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