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悍晨读: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上)
主播:Bobo
作者史蒂芬·柯维,被《时代周刊》称为“人类潜能的导师”,他的思想成就与卡耐基、德鲁克、杰克·韦尔奇并肩比齐。
柯维认为,高效能人士是有共同点的,他们都有相似的思维习惯。今天我们来分享他总结的这7个习惯中的前3个,分别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和要事第一。
①
『积极主动』
柯维所说的积极主动,不仅要求我们在意识和行为上采取主动(先发制人),还要求我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理智>情感)。
既不受制于人,又要审慎地做出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创造环境,而不是被环境所改变。这种思维习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试想一下,你身边有多少人嘴边常挂着这些话:
“我做不到……”
“我就是这么一个人……”
“他们不可能同意的……”
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甚至一个下雨天都可能让他们提不起劲起床。从语言上说,他们的口头禅一般都是:“要是……就好了……”
柯维把一个人会遇到的事划分为两个范围:一个是关切范围,也就是人们所关心的事情;另一个是影响范围,也就是人们能够改变的事情,大多数情况下它的范围要比关切范围小。
大部分人都是消极地等待命运降临,把目光聚集在关切范围上,影响范围却不断缩小;而高效能的人则会把目光聚焦在影响范围上,并让它不断扩大,尽量使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与关心的范围重合。
如果有一天,你的影响范围超过了关切范围,那你一定是个成功的人。
②
『以终为始』
按理说,做什么事都应该有目标。看起来所谓的“应该”是一句废话,但如今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埋头苦干是为了什么。
有一个做领导的朋友吐槽:“我每天都严格地控制我那些下属,立了好多规矩,千方百计提高他们的效率……可是我都这么焦头烂额了,却没什么效果!”
很简单,你提高效率的目的是什么?你把方向给立起来了吗?先构思再行动,这往往是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区别。一个管理者,就应该是像那个朋友一样,在既定的方向上把控好节奏、带领团队继续前行;而一个领导者,更应该考虑的事情,是前行的方向是否正确。
博尔赫斯说他每次下笔,都必须提前知道开头和结尾,这就是以终为始的思维习惯。很多时候,普通人只会在某个突发事件的刺激下转变思维模式,比如自己得了重病、亲人去世、濒临破产。
而一个高效能的人,不需要外界的刺激,就懂得把生活的重心寄托在自己的原则上,从一开始就知道什么最重要。你必须忙得有意义,而这往往就是你影响圈的核心。
③
『要事第一』
柯维在这里讲到了个人管理的钥匙:要事第一。急所当急,充分授权。
所谓“急所当急”,就是讲其实人生只有四件事:紧急但不重要的事、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既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事和重要又紧急的事。
很明显,重要的事对我们而言最有价值,紧急的事则可能只是对他人有价值。我们应该时刻记住把重要的事摆在第一位,而不是看它的紧急程度。看准你的目标,别被琐事牵着鼻子走,而且面对琐事,你得勇于说“不”。
柯维讲到了个人管理的4个步骤,简单易操作:
001 确定角色
我们要扮演很多不同的角色,罗列出来,比如说:做爸爸。
002 选择目标
为接下来的一周制定每个角色需要达成的几个目标,比如说“爸爸”这个角色需要完成的是:陪儿子踢一次球或者给女儿梳一次头发。
003 安排进度
为各个角色的各个小目标设置一些时间轴,让它们合理地散落在一周以内。
004 逐日调整
每天早上根据前一天的完成进度调整这个时间轴,给突发事件做预留。
列表行事的方法看似很刻板,但我们会发现:我们越来越接近目标——做一个好爸爸。
“充分授权”又是什么意思呢?这是柯维的高效秘诀:对事讲效率,对人讲效果。
“授权”是事必躬亲和管理之间最大的分野。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都会做一个明智的决定:“放权”。作为个人,我们在各种协作中也应该学会“放手”。
“授权”分为两种,一种是“下达指令”,一种是“充分信任”,哪个更高一筹呢?比如说:
我想让儿子把自己的房间收拾了。
“你先把玩具放到盒子里。”
“然后把地上的垃圾丢到垃圾筒里。”
“再把书桌收拾整齐。”
“最后把床给铺了。”
这是逐一“下达指令”。很可能的情况是,儿子嘟囔着嘴亦步亦趋地做了这一切,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挤牙膏”:你不吱声,他就不动弹。
那“充分信任”呢?
“你去收拾自己的房间,妈妈也去收拾房间,收拾完了我们一起吃饭好吗?”
养成了协作的习惯,再建立一定的奖惩机制,“授权”合作就能良性运转。
总结一下,我们今天分享了史蒂芬·柯维总结的高效能人士的3个习惯,分别是积极主动,实现对人生的掌控;以终为始,有目标且忙得有意义和要事第一,做好自我管理。
明天我们将继续分享后面4个习惯: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和不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