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 | 阳气最旺的季节来了,养好阳气,从这个三个脏腑做起
在经过漫长冬季的阳气潜藏之后,到了春季阳气开始升发,到了夏季,阳气达到顶峰。
古人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天,天气由寒变暖,人体感天地而生,体内环境也随之阴消阳长,阳气始旺。
到了夏季,外界环境温度达到鼎盛,人体内阳气也随之到达高峰。
骄阳似火的夏季,地热蒸腾,人体内阳气活动较旺盛,出汗过多,耗气伤津。养护阴津成了人们注意的焦点,却忽视了阳气的护养。
由于夏季气温高,容易使人体腠理开泄,每个人又都意图凉爽,会导致阳气大损,出现腹泻、中暑等症状。
中医认为,夏季养生最关键的是“养阳”。
养脾阳:护住人体的“发动机”
脾阳负责将人吃进去的食物消化并吸收形成对人体有用的水谷精微物质,脾阳运化之后在将这些水谷精微物质输送给全身。
如果把人体比喻成一辆法拉利,那“脾阳”就好像法拉利的发动机,负责把加进去的汽油充分燃烧产能后,供给给车辆。
如果脾阳不足,就好像进口的法拉利,结果装的是拖拉机的发动机,不仅运化不了吃进去的食物,还会拖垮整个身体。
如果脾阳不振,人会出现乏力,胃口差,吃很少的东西就觉得饱胀感,吃进去的东西难以消化,有些人甚至会出现腹泻,用了很多寒凉药物不只是没有效果,反而让拉肚子变得更加严重。
夏季养脾阳小tips:
▷艾灸
对于脾阳不足的人来说,艾灸是最直接的温阳补气之法,直观的将阳气输给中州脾胃,推荐穴位:
气海穴:在下腹部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处。功效:益气助阳。
天枢穴:脐中旁开2寸。功效:温阳理气、疏调肠腑。
▷膳食
夏天人们大量食用冷饮寒凉之品,损伤脾胃。有很多人容易出现不思饮食、乏力、腹中不温等情况,而通过健脾益气的膳食,能达到开胃增食、精神振作的效果。
推荐药膳:官桂山药焖排骨
材料:官桂10g,淮山200g,排骨半斤
制法:排骨用盐、油、生粉、酱油腌制10分钟,淮山切段。加入油,姜及官桂爆香后,放入排骨香煎至排骨微黄,加入淮山翻炒一会,倒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小火焖,当汤汁剩下不多的时候,开大火加入盐调味,关火即可。
汤中官桂可温脾阳,除冷积;山药养肺补脾,几种食材配合,共奏温脾暖中之功。
护心阳:保卫人体的“主脑”
心为火脏,对应夏季。夏天气候炎热,五行属火,与人体五脏的心相对应;《医学源流论》中写道:“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
心阳最旺盛,有利于人体心脏的生理活动。故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心脏,学会养“心”。
心阳不足的人,常常会觉得气短、自汗、神疲乏力、畏寒肢冷等表现,甚至有些人会出现胸痛隐隐。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主藏神,心阳不振则气血运行不畅,精神难以集中,面色淡白,失眠频发。
夏季养心阳小tips:
▷戒怒戒躁,心情舒畅
夏季气温升高,很多人会莫名烦躁,有些人却也会表现郁郁寡欢,浑身不适。中医认为,这是热扰心神的表现,夏季养心阳,要重视静养。
要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大悲,要保持精神安定、心情舒畅、安闲自乐。推荐绘画、钓鱼、书法、下棋、种花等偏静的文体活动。
▷晚睡早起,睡好午觉
立夏之后,昼渐长夜渐短,昼夜温差大,此时养生应顺应自然阴阳盛衰变化,每日睡眠应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清明之气,但仍应注意“子午觉”,尤其要适当午睡,以保证一整天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充足的体力。
▷饮食清淡,喝粥为佳
夏季饮食宜清淡为主,以低盐低脂、丰富维生素为主。夏季人群出汗较多,汗为心之液,可适当的选择早餐食粥,调理津液,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滋补身体。推荐西红柿、青椒、冬瓜、西瓜、杨梅、甜瓜、桃、李等新鲜果蔬。
推荐药膳:红枣莲子银耳粥
原料:银耳10克,莲子6克,红枣大者5枚,冰糖适量。
做法:银耳洗净后,放入碗中。红枣去核备用;锅加水温煮,放入银耳、莲子、红枣同煮;待熟后,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汤中莲子有益心、补肾、止泻、固精、安神之效,配合红枣、银耳成粥,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和胃等功效。
温肾阳:留下人体的“后备军”
肾阳,是人身热能的源泉,具有温煦、推动作用,是一切生理活动的动力。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不注重养身,吃的也寒,喝的也寒,吹的空调也寒,寒邪直中阴经,损伤肾精。
肾阳不足的人,常常会出现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口干思冷,舌淡苔少,脉沉细略等情况。
夏季养肾阳小tips:
▷艾灸
艾灸可温通气血、温脾肾阳,祛除人体的寒气。每周两次,每次30分钟。
涌泉穴:定位: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功效:温肾阳,补虚寒。
三阴交: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功效:温阳化气,调气养血。
▷泡脚
每日睡前可泡脚,起到补助阳气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选择一些温性药物一同泡脚,如花椒、生姜、艾叶、桂枝等,每日泡脚30min,有温阳助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