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水 · 摄影随笔】臧晓博:遗落之鸥
遗鸥每年会在五月中旬和六月这段时间进行繁殖,红碱淖是遗鸥最大的繁殖地。2018年5.1小长假我准备去拜会这种稀有的鸟类。动身前一天,妻子要走亲戚不能成行,我又变成孤家寡人。这次去红碱淖距离还是有些远,单程就超过700公里,开车需要行驶9个多小时,嘴上虽然说着:“我没有问题。”心里还是有些顾虑。这时想到一直喜欢单飞的“唐古拉”,就打电话咨询这次行程是否安全。电话接通后,唐古拉首先邀请我一起去宁陕县拍摄泡桐花上的“蓝喉太阳鸟”。我说:“宁陕离得近,可以随时前往,我还是想去陕北。”唐古拉听后说自己经常一个人外出,国内旅行还是很安全,去陕北一个人没有问题,他明天要去宁陕县。挂完电话后不久,唐古拉的电话又打过来,我有些疑惑,是不是他的电话没有放好,不小心碰撞哪里,电话自己回拨过来。我还是接了电话,他说我们一起去红碱淖,只有三天时间,还是要早点走。我是在凌晨三点接到唐古拉,他上夜班凌晨两点才下班。
唐古拉在西安属于一个传奇拍鸟人,曾经独自多次去西藏,仅就这一点就足以震撼很多人。唐古拉身材高大,是典型的西北汉子,做起事来认真耿直。不像我们身边所谓的“好人”只是精通世故,不能坚持底线,生活中就缺少按规矩办事的人,如果都按规矩办事,事情也简单,不用瞻前顾后了。
在车上,他和我聊起西藏见闻,我问他去西藏除了拍鸟是否还去寺庙,他说:“看到寺庙也会进去旅游,现在寺庙都收费,我有时拉上围脖,混在几个藏民堆里就跟着进去了,只有进布达拉宫时被拉了出来。”我听得瞠目结舌,细想我们拍鸟人自认为扛着大炮趾高气扬,都是很“高大上”的形象,其实很多时候,真正是一身泥巴一身土,弄得和藏民差不多。在车上唐古拉说平时都是自己一个人出去拍鸟,妻子不愿意跟着一起去。这个我深有体会,我们为拍摄到美丽鸟儿,经常在别人看来没有情趣的一个地方,蹲守很长时间,如果不是同道中人,没有几个人会耐住这份寂寞。
到达榆林市首先拜访“王中强”老师,王中强2001年在陕西省红碱淖首次发现遗鸥,当地政府经过多年保护,现在红碱淖形成世界最大规模的遗鸥繁殖种群,遗鸥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王中强老师认识也很偶然。去年国庆节我第一次去定边县,在陌生地方第一天没有多少收获,晚上住宿时,碰到几位西安拍鸟的朋友,交流中得知,他们和我同一天到达,今天也没有拍到多少鸟,只是当天下午碰到刚好路过的王中强老师,王中强把他们带到有文须雀和红颈斑蹼鹬的地方才离开。我在定边没有见到王中强老师,还是问鸟友要到他的电话,回来后和他联系上。有了定边县拍鸟的那次经验,我觉得去陌生地方,最便捷的办法还是跟随当地经验丰富的拍鸟人去拍摄。
来时我和唐古拉讨论是直接去红碱淖,还是先去有鹗的李家梁水库,来时打听到李家梁水库的鹗,现在有时一天很难见到一次,估计鹗快要飞走了;听说红碱淖的遗鸥只是到来12只,红碱淖绕湖公路45公里,如果真是只有12只遗鸥,到那里真像大海捞针难找。
红碱淖
由于和王中强老师只是通过几次电话,对于他能否陪同心里还是没有底。见面后我们说明情况,王中强老师还是爽快地答应了,这样我们也有了底气。他先把我们带到李家梁水库,快到水库时,就看到两只“鹗”在水库上空盘旋,忙停下车辆,跑到水库边沿,支撑起相机赶紧拍摄,正在拍摄时,第三只鹗也出现了。鹗喜欢在水库的入水口处附近水面捕鱼,鹗捕鱼成功率还很高,当它发现鱼后就会垂直俯冲下去,鱼儿发现上空有黑影逼近,会选择往深水区逃窜,这时鹗会冲入水里快1米深将鱼抓住,接着鹗的头露出水面,张开翅膀奋力挥动几下,从水面形成不超过45°的夹角,将鱼拖离水面,鱼的大小有一斤左右,鹗用一只爪子抓着鱼,升空后就显得很轻松,最后飞到没有人的地方慢慢享用。在水库还看到铁嘴沙鸻和青脚滨鹬。
鹗悬停
入水抓鱼
青脚滨鹬
只是隔了一天我们回来时,在这里就没有看到鹗,却意外碰到108只中勺鹬停歇在水库入口的滩涂地上,后来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全部飞了起来,起飞后蔚为壮观,大群向着水库上游河流飞去,可能它们又要继续迁徙,只是过了一会,有三十多只又飞了回来,又停歇在入水口滩地上。
没有想到在公路边也能见到中杓鹬
在王中强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由低速公路向红碱淖方向行驶,沿路顺便去了“刀兔村”等三个观鸟点,后来晚上住宿“尔林兔镇”,尔林兔镇离红碱淖不远,这里住宿很便宜,标准间100元,房间内也很干净,听说红碱淖旅游区旺季住宿要3-400元。
我就奇怪这里叫兔的地方真多,难道这里以前野兔泛滥。王中强老师笑着介绍说:在陕北叫“兔”的地方代表这里平坦,蒙古语“淖尔”却是“湖泊”的意思。我想红碘淖一定也是湖泊,查资料才知道红碘淖地处毛乌素沙漠和鄂尔多斯盆地的交错处,属风沙草滩区,海拔1200米,平均水深8米,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
红碘淖最有名的是“红石岛”,这里有几个湖心岛,也是红碱淖遗鸥繁殖的核心区域,保护区有警员在路口盘查,不允许游客进入,还好我和唐古拉都是“西安市野生鸟类保护协会会员,”在作说明和检查证件请示后放我们进入。
终于在第一天夕阳西下时来到红碱淖,由于第一天来的晚,只是看到栖息的遗鸥群。微风吹过蓝色的湖面卷起一尺高的浪花,让人仿佛置身于风景如画的海边,潮汐形成滩涂地,也是遗鸥最喜欢呆的地方。感受着海风吹拂,禁不住问王中强老师,这个湖泊有多少种鱼,王中强老师说:“现在没有鱼了,以前有鲤鱼、草鱼、鲢鱼等17种鱼类,流入红碱淖有七条河流,近几年由于人为截留和降雨减少,造成湖水PH值最高时达到13.4,鱼类无法生存,现在湖里一条鱼都没有了。这几年加强管理,湖水面积有所回升,2016年监测PH值9.5,2017年监测9.3,最大河流“营盘河”,在距离湖6公里处上游内蒙古境内修建大坝,建成水库全部用为工业用水,同样也存在工业污染,这条河彻底断流,高锰酸盐含量是正常值的五倍。”
棕头鸥
听后我还是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湖水碧蓝,烟波浩渺,仅仅几年时间,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却连一条鱼都没有?记得当时我看着清澈湖水,在湖边洗会手,回来后手指甲包边的皮肤就开始蜕皮,也不知道是不是高锰酸盐造成的。我还是不死心问道:“遗鸥为什么会在这里繁殖?”王中强老师说:“遗鸥繁殖需要安全地域,就是需要四周环水的湖心岛,这样可以在繁殖时避免受到伤害,刚好这里就有几个湖心岛,西边也有湖心岛,今年没有遗鸥去繁殖,它们都集中在红石岛这里。”
遗鸥
偌大的湖水居然没有鱼,我疑惑的问:“鸟在繁殖期孵育幼鸟都要喂昆虫和鱼类高蛋白食物,遗鸥用什么喂养雏鸟?”王中强说:“以前遗鸥来的时候是在4月初,今年用无线电项圈跟踪,发现3月底就有遗鸥来到红碱淖,它在湖面几个湖心岛都有停留,后来由于食物困乏,之后飞回到包头;现在遗鸥比以前晚来10天左右,飞走时在8月份,离开时间比以前提前20天左右;现在遗鸥在这里吃藻泥,到了繁殖时,需要吃动物性食物,有时要飞到80公里外觅食。”
藻泥
黑颈鸊鹈
在尔林兔镇住了两天,每天都是早上6点多就出发,由于走的早,饭店还没有营业,就胡乱吃点东西喝点热水就赶往湖边。每次很远就听到似大笑的“嘎~啊、嘎~啊”巨大叫声,到达后看到它们现在很活跃,观察中发现不断有遗鸥“踩背”,我记录到最长一次踩背时间是3分14秒钟。
遗鸥群
有游船打扰
遗鸥必须在有湖心岛地方繁殖,现在已经来了3000多只,2016年在这类繁殖有2000多巢,2017年有3000多巢,不要以为这里每年都在激增,其实在2010年时,在红碱淖繁殖的遗鸥曾经达到7000多巢,从那时起因为鱼类消失,遗鸥在最大的繁殖地红碱淖出现锐减。
游逛在红碱淖湖畔,由于湖水缩小,岸边已经长满青草,这里芳草碧连天,让人置身于草原中。翘鼻麻鸭、金眶鸻、黒翅长脚鹬、环颈鸻和红头潜鸭等多种鸟儿在这类繁殖。来时还想着,如果不能够进入核心区域,还担心见不到遗鸥,到达后才发现遗鸥像一颗颗明珠散落在湖边所有区域,不管到那都能见到。它们距离人不到十米远,这里没有人伤害遗鸥,才使得这里的遗鸥不惧怕人。
普通燕鸻
由于这里食物匮乏,严重超标的高锰酸盐对湖里水生物影响巨大,有些体能不好的鸟类会生病直至死亡,在湖边草丛中就看到一只绿头鸭呆在离人几米远的地方,这个范围超出安全距离也不飞走,我在观察时发现它好像得了某种疾病,不能飞起来。王中强老师看到后,不让去打扰它。湖边还有斑尾榛鸡。
有病的鸟儿
死亡的铁嘴沙鸻
遗鸥是濒危候鸟,体长约40厘米左右,夏羽眼睛上下后缘具有明显的白斑。1931年瑞典动物学家隆伯格首次提到遗鸥,说它是黑头鸥的一个东方地理种群,使用拉丁学名“遗落之鸥,”从此遗鸥开始被科学界认知。随后几十年内,国际鸟类学界对遗鸥身份众说纷纭,主流认为遗鸥是棕头鸥的一个色形(亚种),或者是渔鸥和棕头鸥的杂交产物。1971年苏联鸟类学家Alakol Lake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湖发现遗鸥一个小规模独立种群,随后他对遗鸥和棕头鸥生殖隔离进行记录,终于确定遗鸥为独立种群。
黑尾塍鹬
遗鸥寿命只有12年左右,每年3月份,遗鸥从各处越冬地飞往天津八卦滩到大神堂一带集合,在那里补充体能整装待发,迁徙到北方的繁殖地。遗鸥适应性很狭窄,尤其对繁殖地选择近乎苟刻,只在干旱荒漠的湖心岛上生育后代,也不是每个湖心岛都行,还需要大小合适小岛,植被并且不能葱郁。
有的湖心岛遗鸥很少去
赤嘴潜鸭
(完)
作者简介
臧晓博:男,1970年出生,现在蓝田县公安局交警队工作,出版《秦岭野生百鸟图》书籍一本,作品“岩燕”、“斑背噪鹛”收录在《中国鸟类图志》,《雀鹰》作品现在地铁2号线行政中心展出,获得“西安第36届爱鸟周”摄影一等奖。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滋水美文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