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必求于本,本在阴阳。

中医流派流传最广的,非伤寒莫属。为什么呢?根本的原因是伤寒运用的六经辨证,因为六经辨证首辨阴阳。

八纲辨证奠基于《黄帝内经》,运用于《伤寒杂病论》,八纲者,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也。八纲辨证也是首辨阴阳。

最后"辨阴阳"就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为什么要辨阴阳,如何辨阴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所谓治病必求于本,一般的理解就是治

病必须求到阴阳这个层面,求到了这个层面,才叫治本。

如果在辨证时没有辨这个本,或这个本辨错了,疗效可想而知。

大多数医生走着走着,就走到了中药的药理学上,走到了咽干、牙疼就是热,走到发热就是热,忘记了阴阳。忘记了本。

任何一个症状都有阴阳双面性,如口渴、咽干、发热均须辨阴阳。真寒假热、真热假寒,这个其实就辨寒热之阴阳。而在辨证时最容易忽略的就是这个本。

《伤寒论》29条:"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以复其阳。"咽干这个症状在基础理论中不是阴虚代表症状吗?为什么要用干姜这个热药?"以复其阳"就是告诉我们这是个阳虚咽干。

治病必求于本,本在阴阳。

(0)

相关推荐

  • 伤寒实习录—六经辨证方法(刘渡舟)

         <伤寒论>在古典医籍中,以辨证论治的方法见称.然而,辨证论治的方法,也并不是从<伤寒论)开始. 观序中的"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十六卷的提法,可见古代已有辨证的专 ...

  • 伤寒论注解——总论

    一.中医的现状   当今的社会,绝大多数的百姓生病,第一选择都是去医院检查,然后采用西医的治疗方式.更有甚者,病重到弥留之际,也没想过试试用中医的治疗会不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中医文化源远流长,中医到底 ...

  • 患病机体之所以有六经八纲一般的规律反应,主要原因是什么?

    胡希恕经方医学的核心特点是什么呢?仅提出我个人看法,抛砖引玉,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1.明确指出伤寒论代表的经方医学体系不同与内经代表的医经体系. 因此不能用内经的理论来解释伤寒,所以胡希恕先生强调要始 ...

  • 厥阴病绝非少阳、阳明和太阴合病

    单位:易县中医医院 作者:王海龙 厥阴病作为<伤寒论>六经病之一,自唐宋以后医家对其争议颇多.伤寒大家陆渊雷更是将厥阴病篇定义为:伤寒厥阴病篇竟是千古医案. 诸医家之所以认为厥阴病疑难,究 ...

  • 治病必求于本,本在阴阳!

    清末名医郑钦安先生在他的<医理真传>中说:"五脏六腑皆是虚位,二气流行,方是真机."这句话看上去是非常震撼的. 但细细推究,这实在是与现代人看法相去太远!现在说个脏腑. ...

  • “治病必求于本”,谈谈中医临证治疗原则

    中医的治则概念包括治疗思想.治疗原则.治疗方法三部分.这三部分相互交叉渗透,相辅相成,治疗思想决定着治则.治法,也是临床取得疗效的决定性基础.治疗原则是对疾病治疗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临床治疗思维,贯穿在 ...

  • 治病必求于穴,老中医从不外传的10个‘妙...

    请收藏好! 1.腹胀--'妙穴'--隐白穴. 2.哮喘--'妙穴'--天突穴. 3.耳鸣--'妙穴'--听会穴. 4.头痛--'妙穴'--头维穴. 5.冠心病--'妙穴'--极泉穴. 6.关节炎--' ...

  • 『传统养生』治病必求于本

    治病必求于本 急病治标,慢病治本. 庸医治标,良医治本. 中医认为同一病因可以产生不同的症状,而同一症状,又可由不同病因所产生.如浮肿与腹泻是两个似乎毫不相干的症状,却可以因"脾气虚弱&qu ...

  • 附子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治病必求于本”的良药

    "附子"是解决医学难题的钥匙. 乌头是一种剧毒植物,其子根叫附子.在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以其极大的勇敢.牺牲和奉献精神,探知附子在人类疾病防治中的巨大作用和安全有效的应用方法.东汉 ...

  • 治病必求于本

    作者:张介宾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凡天地万物变化生杀神明之道,总不外 ...

  • 佳明讲中医基础第62讲,治病必求于本

    今天我们继续来和大家讲一下治则,上次课讲了养生的法则,治则根据什么来确定的?是根据辩证的病机来确定治则,治则里要了解的原则包括了阴阳,治病必求于本,这个本就是本于阴阳. 原来讲课时和大家说过,如果我们 ...

  • 阴阳应象大论之治病必求于本

    本,此指阴阳.因为阴阳是"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而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也就是阴阳的失调,所以,"治病必求于本",意为阴阳为 ...

  • 治病必求于本,何为本?

    具体分析一下: 如何辨证口干口渴呢? 如果口干口渴,病人饮水舒服,甚至要喝凉水,这是热证,辨阴阳的话是阳证,结论是阳热证. 如果口干口渴,病人不想喝水,喝水后胃不舒服,甚至胃里还叮咚叮咚有振水音,这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