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升华七律诗 九箴
九箴
总把匡时付九箴,衷肠一片借沉吟。
雪意缠绵思遐迩,风谣磊落寄古今。
笔底常嗟几声叹,心中每溢满腔忱。
谁人读罢能诠识,解悟陶琴弦外音?
【注释】同窗宪章先生读过我的诗之后,和我说,你的诗都是忧国忧民,感时花溅泪之作。友朋此评十分真切。遂撷意而成句,记于2021年8月30日。
这首诗的意思是:总是把针砭时弊的那些话赋予了九箴,一片衷肠凭借的就是每日的沉吟。高洁的情致在缠绵中索思遐迩,歌谣里的真意在磊落中寄托于古今。笔底常常感慨几声嗟叹,心中每每溢出满腔热忱。谁人读罢能够做出深入的诠释,解悟陶琴上那不尽的弦外之音?
首联中的“匡时”,指匡正时弊,见唐代诗人司空图的《丁巳元日》诗:“自乏匡时略,非沽矫俗名。”又见唐代诗人牟融的《寄永平友人二首》其一:“故人千里隔天涯,几度临风动远思。贾谊上书曾伏阙,仲舒陈策欲匡时。高风落落谁同调,往事悠悠我独悲。何日归来话畴昔,一樽重叙旧襟期。”还见明代诗人朱诚泳的《春暮书怀》诗:“鸟啼花落减韶光,节序相催有底忙。堤柳絮多迷燕子,渚蒲芽短露鸳鸯。匡时献策知无补,对酒吟诗喜欲狂。况是眼前生意满,濡毫宁惮索枯肠。”
这一联中的“九箴”,意思是反复规谏,见唐代诗人温庭筠的《洞户二十二韵》:“任达嫌孤愤,疏慵倦九箴。”
这一联中的“沉吟”,指低声吟咏文词诗句,见唐代诗人徐铉的《奉和宫傅相公怀旧见寄四十韵》:“棋枰寂静陈虚阁,诗笔沉吟劈彩牋。”又见宋代诗人朱熹的《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还见宋代诗人张嵲的《登白帝城二首》其一:“殊方秋尽怯登临,万里屯云结岁阴。崖壁嵖岈知禹绩,江山割据识雄心。沧波南下奔云急,单舸东游两鬓侵。漂转十方仍作客,沉吟怀古泪沾襟。”
颔联中的“雪意”,指高洁的情致,见宋代诗人侯寘的《醉落魄》词:“夜阑火冷孤灯灭,雪意梅情,分付漆园蝶。”又见宋代诗人强至的《送长安佥判鲜于子骏还阙》诗:“相望蜀父老,应嫌驷马迟。三冬辞幕府,千里走京师。富贵那能滞,文章自有知。关山含雪意,别酒对秦姬。”
这一联中的“风谣”,指反映风土民情的歌谣,见《后汉书·方术传上·李郃》:“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又见唐代诗人皮日休的《霍山赋》序:“臣日休以文为命士,所至州县山川,未尝不求其风谣。”还见唐代诗人高适的《送蔡少府赴登州推事》诗:“标格谁当犯?风谣信可听。”以及宋代诗人苏轼的《和孙莘老次韵》:“虽去友朋亲吏卒,却辞谗谤得风谣。”还有黄葆桢的《西湖品茗》诗:“风谣吹到都成警,诗谛参来即是禅。”
颈联中的“满腔忱”,即“一腔热忱”,形容心里充满着热烈诚挚的感情。
尾联中的“诠识”,意思是了解,理解,见宋代诗人薛绍彭的《秘阁观书》诗:“谁能借辩达聪听,愿求精识重评诠。”又见清代人陈维崧的《妇人集》:“虞山吴永汝母……十岁工染翰,乐府诗歌,一见即能詮识。”
这一联中的“陶琴”,即“陶令琴”,语出《晋书·隐逸传·陶潜》:“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絃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絃上声!’”后用为典实,见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储令赴韶州乐昌》诗:“尝闻韶石下,虞舜古祠深。至乐久已寂,况持陶令琴。”亦省作“陶琴”,见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喜老自嘲》诗:“《周易》休开卦,陶琴不上絃。任从人弃掷,自与我周旋。”又见宋代诗人张舜民的《题隔师松斋》诗:“未解子荆流可枕,冷笑陶令琴无弦。临流有耳安用洗,续弦得膠还自煎。不禁巢边黄口闹,不作竿上鮎鱼缘。但欲移床倚西壁,共师饱听松风眠。”
这一联中的“弦外音”,即“弦外遗音”,语出《礼记·乐记》:“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歎,有遺音者矣。”郑玄注:“遺,猶餘也。”后因谓乐声中蕴含有令人难忘的韵味为“絃外遺音”。亦以喻文辞、语言中的言外之意,见宋代诗人陆游的《雨後殊有秋意》诗:“只歎鼻端無妙斲,豈知絃外有遺音。”亦省作“絃外音 ”,如清代人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李白》:“七言絶句,以語近情遥,含吐不露爲貴;只眼前景,口頭語,而有絃外音,使人神遠。太白有焉。”又如《花月痕》第十回:“正是人之相知,貴相知心,無曲中意,有絃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