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县之青州,旧称益都,山东篇之十

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省份,现在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工业大省、经济大省及人口大省,历史上也是我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均十分发达的地区之一,不仅是儒家文化的诞生地,也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山东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孕育了众多的名人、先贤,也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名城、古县。上文已经介绍了平阴、莱阳、莱州、龙口及同属潍坊的诸城,今文要说的则是曾为山东地区千年中心的青州。

青州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潍坊市西部,是山东省县级市,由潍坊市代管。青州历史悠久,为“古九州”之一,东方属木,其色为青,青州在“古九州”之东因此得名,汉武帝时将全国分为十三刺史部,多以古代州名为名,青州刺史部就为其一,到东汉末刺史部已经由监察区演变为正式政区,今青州为青州刺史部治所,而到隋唐时“州制”正式取代“郡制”,明初山东正式建省,青州(益都)就为省会,洪武九年朱元璋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山东中心才由青州迁到济南。

“海岱惟青州”,今青州市域古为青州之域,春秋战国属齐,地濒齐都临淄,秦统一六国后属齐郡、临淄郡。西汉初今境置广县,隶属于齐郡,到东汉时青州刺史部治于广县,西晋时临淄县移治广固城,广县并入临淄县,临淄县为青州刺史部治所。

南北朝时期,青州为东方之重镇,有广固、东阳、南阳等坚城,慕容德于广固城建立南燕,刘裕灭南燕后平广固城,筑东阳城为青州治所,到北魏时又于东阳城南筑南阳城,北齐时益都县由今寿光境移治东阳城,益都县为青州、齐郡治所。

隋唐时,益都县先后为青州、北海郡治所,唐中期以后,五代、北宋均为青州益都县,其中北宋时青州为京东东路路治(相当于省会)。金代时,京东东路改为山东东路,青州升为益都府,山东东路、益都府同治益都县。

元朝是我国行省制度的开端,在行省形成时期,青州曾为山东行省、山东淮南楚州行省等治所,行省制度正式形成后为中书省直辖(称“腹里”)为益都路,路治仍为益都县,同时益都县也为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治。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置山东行省,益都路改为青州府为行省治所,洪武九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山东承宣布政使司衙门由青州迁到济南,济南自此取代青州自汉以来山东政治、军事中心的地位。明清时,青州府均治益都县,清朝时面积要稍小于明朝时期。

民国初废府改道,益都县隶属于胶东道,1925年属淄青道,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废道直属于山东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青州市域除了益都县外还曾有益寿县、益寿临广四边县、淄河县、益东行署、益临县、青州市等县级政权,以胶济铁路为界分属渤海区(清河区)、鲁中区(鲁中南区)。1948年3月,华东局、华东军区及山东机关迁驻青州,青州市、益都县等曾直属于华东局。

新中国成立时,益都县域分属益都、益寿、益临三县,其中益寿县隶属于渤海行政区清河专区,益都、益临两县隶属于山东省直属昌潍专区且益都县为专署驻地。1950年山东省调整行政区划,三大行政区撤销且重设专区,昌潍专区得到保留但专署迁驻潍坊,同时益寿县也划归昌潍专区。

1952年,益寿、益临两县撤销,其各一部划归益都县形成今青州市市域,此后仅1958年至1961年,临淄县短暂并入益都县,青州市域在这一时期有较大变化。1967年,昌潍专区改为昌潍地区,1981年昌潍地区改为潍坊地区,1983年潍坊地区撤销设地级潍坊市,益都县均随属之。1986年,益都县改为县级青州市,山东省直辖,潍坊市代管至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