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投金融 CTO 谢东升:从电商到互联网金融的技术管理转型之路

EGO 上海分会会员、石投金融 CTO 谢东升作为线上分享第一季第二期的嘉宾,与 EGO 的全国会员们共同探讨了「从电商到互联网金融的技术管理转型之路」。

本文根据当日口述整理

分享嘉宾 | 石投金融 CTO 谢东升

一、从电商到互联网金融

2017 年 9 月,我正式加入石投金融,担任 CTO 。这也是我从电商转行到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第二年。在此之前,我历任 eBay 中国研发中心架构师和工程经理,设计了 eBay 第一个移动端自动化测试框架;曾任顺丰海淘技术总监,经历了技术团队从小到大的整个发展历程;积累了超过10年以上的互联网从业经验,对微服务高并发虚拟化有深刻的理解。

2016 年,我离开电商行业,正式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担任资邦金服摇旺理财技术负责人。我本人对分布式高可用架构设计有兴趣,关注技术人的成长,在努力探索一条技术人可以通用的成长技巧和思路。平时自己也会写写文章,现在在维护微信公众号「架构栈」(公众号 ID: ForestNotes ),定期分享有关架构和技术人成长的话题。

二、跨界路上的三个挑战

作为技术管理者,我在跨行进入互联网金融的过程中,主要面临三个挑战:

  1. 金融知识的学习;

    (金融术语和业务流程的了解)

  2. 同级业务和向上的沟通;

    (多数业务人员不懂技术,也不关心技术)

  3. 系统和团队的升级。

    (传统的IT系统架构和非互联网的工作方式)

➣ 金融知识的学习

与电商行业相比,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业务专业性更强。如果没有相关经验,技术人员会很难和业务团队、运营团队进行有效的交流,甚至会被业务方质疑、难以取得对方信任。双方甚至多方的沟通要有共同的话语体系基础,所以必须补充金融知识。

首先确定学习路线,我推荐先提纲挈领的学习一下框架,也就是总的了解一下什么是金融,这样子才能明确你真的对金融感兴趣吗?等真正了解金融这个行业,你才可能有一点清楚是否要学习这个行业、进入这个行业。

接下来进行按部分的学习,就像是不同的模块,理财、股票、风险投资、固定收益,一部分一部分的了解和学习,然后在每个部块都学到一定程度时,你会发现很多内容是可以融会贯通的。

书籍的阅读或者网上资料的学习是一种输入,有输入,必须要带上输出,方可起到量化成效的作用。我当时的做法是通过参与「基金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和「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提升自己。在准备考试阶段,可以学到很多专业术语(例如:标准化产品,非标产品,基金的类型,发行,监管机制等)。另外一方面,通过考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证明自己的专业性。

需要补充的是,这两个考试的难度不太高,基本不用参加培训班。每天抽 1 个小时看看书,做做练习,准备 2-3 个星期,就足够了。

总结一下个人学习金融知识路线:理解金融范畴 ⇢ 找到自己当下工作所在的分类 ⇢ 学习此分类下的专业知识 ⇢ 以考试辅助,监督自己不断学习。

➣ 同级业务和向上的沟通

大家经常遇到的情况是:业务方或者老板对技术领域并不了解。这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也是常态。这时候,如果你和团队想投入时间和人力做基础设施的改造,很可能会遇到阻力。金融不像电商一样,有双 11 ,有 6·18 ,业务团队也都很清楚,依靠技术力量的积累可以创造非常高的业务成果。

这里的阻力主要是来源于不理解,不理解的根源在于缺乏有效沟通。遇到这方面的困难,可以尝试做以下 2 件事:

  1. 将改造方案进行拆分,定期向业务团队展示技术改造的效果,比较改进前后的变化,发布效率的增长,线上故障率的降低,客户端的性能提升等等,通过可量化的方法以获得业务团队的支持。一定不要闷头做事,要学会用数据化的方式来展示。

  2. 搜集同行业中对应技术团队的发展,了解目前同业团队已完成的或者正在进行的技术改进,进行横向的比较,证明这件事的必要性。

换个角度看,要做好同级或者向上沟通,必须要对公司的业务有详尽的了解,公司的盈利模式、产品优势、市场地位等等。这些都是作为 CTO 需要快速了解的。有了这些知识点,才能在未来与业务部门做更有效的沟通,缩短入职后的适应期。

➣系统和团队的升级

你接手的系统架构往往是一个比较传统的 all-in-one 的架构,说夸张点,一个 war 包丢进 Tomcat 就算完了。最初的产品也是从外包团队接手过来的,代码质量不高,文档也缺乏,团队成员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面对这些困难,我做了以下几件事:

  1. 发现现有团队中心力量,组成突击队,梳理现有系统的问题,定期进行技术和架构的改进和优化。在系统优化过程中,一定亲力亲为,冲在团队的前方。保持技术人的初心,降低自己的姿态。让原有的技术团队深刻感受到,自己是过来做事的,是和大家一道来解决问题的,共同迎接未来挑战。

  2. 梳理团队中的研发关键节点流程,特别是需求评审,提测标准,发布计划。这三个节点的好坏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团队的效率。

  3. 做好招聘工作,通过自己的各路渠道去找到合适的人,建立良性的推荐机制,物以类聚。形成技术氛围浓厚的文化,尊重技术,技术上追求卓越。

  4. 当好“ 背锅侠 ”。在系统改造或者改造升级过程中,发生线上事故或者技术团队引起的问题,愿意为团队成员出头,同时敢于承担责任。

  5. 根据目前公司技术团队的技术栈,组织对应的技术培训,包括联系外部团队的专家过来和团队进行交流,弥补团队中的技术短板和拓展大家的眼界。

过去 3 年,我们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始终以建设强有力的风控系统作为我们产品前进的突破口,从一开始的线下操作为主,逐步建立起我们的线上风控模型和评分系统,最终建立了我们的智能风险管理系统( IRM )。

三、关于石投金融

从业务而言,整个金融行业受国家政策影响比较大,有一行三会的管制,所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充满活力,但也是比较曲折的。从技术角度看,互联网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大数据,AI ,虚拟货币,都有很多可以去做的。

从市场角度来看,在经历了外汇占款增速下降后,季末现金需求增加、流动性需求大增,从而加速了理财类互金平台的快速崛起。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及风投资金的持续关注和投资,致使互联网+形成了新的风口,互金平台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态势。目前尽管已经有了蚂蚁金服这样的巨头存在,但是现在还没有到分出胜负的时候,特别是在国内的三四线城市、农村、西部等区域,还有很多可以去开拓。

另一方面,互金平台井喷式发展后,平台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客户体验下降,资本风投收紧,大批互金平台在资本运作艰难的情况下,纷纷跑路,从而引起了相关政策的管制和资本寒冬的到来,使得互金平台不得不由井喷走向洗牌和消沉。一切归为平静之后,存留下来的互金平台自身优势,找到平台发展的新契机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对于石投金融,一方面我们针对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贷服务,另一方面针对投资人提供财服务。目前我们公司有两款产品,第一款产品是石投金融,是针对个人的理财产品。第二款产品是石投金融贷呗,针对个人和小微企业的一款贷款产品,包含消费贷和企业贷。

我们产品的优势在于:第一,我们的风控准确度和严格性达到甚至超过了国内大型银行的标准;(例如我们的数据采集和模型打造了一套成熟的贷前、贷中、贷后管理体系。)第二,依靠我们这几年在技术上优势,我们的审批效率大大高于银行目前的流程。

所以,我们能为客户提供安全和高品质的服务,为投资人提供担保及风险保证金的双重投资保障,以及银行存管的资金安全保障。

四、关于 EGO

加入 EGO 后,我的收获超出了我的预期。我目前在 EGO 上海分会第 9 组。9 组有多名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成员,我从他们身上了解到各自公司技术团队的现状,解决问题的思路,技术的流程和方案等等,让我少走很多弯路;遇事也有人一起讨论,相当于自己有了一群可以依靠的顾问。

大家如果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有系统基础设施和团队建设方面的需求,我可以提一些建议,大家一起交流。

五、互动问题

1.由大公司的技术总监到新公司的 CTO ,如何整合团队、保持士气?

一家公司需要 CTO ,一定是公司技术发展遇到瓶颈或者团队面临各类管理的缺失,所以首先要尽快了解目前团队中存在的问题,和团队中成员沟通以收集反馈。在初期,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与团队在一起。同时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

2. 问个外行的问题。互联网金融是个特别火的概念/行业,EGO 会员也有好多是互联网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行业是怎么细分的,比如智能投顾、P2P  、余额宝这些?

大致包括这些类别:互联网货币(比特币、莱特币)、互联网支付(支付宝、财付通),互联网借贷(易贷网、人人贷),互联网理财,互联网保险(众安保险),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网商银行),互联网征信(芝麻信用),互联网担保,互联网集资(京东众筹、淘宝众筹)。

3. 为何想要从电商转到金融?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电商在国内发展了差不多 20 年,逐步形成了以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互联网金融的真正发展也就是在过去 5 年,大的产业格局尚未成型,还存在很多机会。另外,由于本人在上海工作,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聚集了大批互联网金融企业,整体环境也非常适合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发展。

< 完 >


第一季 EGO 线上分享名单

⇣ ⇣ ⇣

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几乎已经无处不在了。从传媒到零售,从教育到金融,从家居到医疗,从安防到物流,人工智能正在一个又一个行业掀起变革!

新时代的来临,必将淘汰一批人,同时成就一批人。摆在技术人面前的,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但身为公司技术领导人的你,该向谁学习?——极客邦旗下的高端技术领导者社群 EGO ,汇聚全国近 400 位技术大牛,链接技术圈顶级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交流形式,助力技术领导者开拓视野、提升能力、解决问题、达成合作,精准把握时代脉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