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深化税收征管改革
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建立科学的征管体系,推进征管工作效率的提高,是各级税务部门共同研究的课题。本文就“收好税、服好务、执好法、带好队”的工作要求,对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做一些探讨。
一、当前征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深化征管改革是一个不断摆脱传统税收管理束缚,实现税收征管自我变革、自我突破的过程。税收征管经历了从税收管理员一人包办到“两分离”、“三分离”,从“30字”到“34字”,从科学化、精细化到专业化、信息化这么一轮又一轮的创新变革,焕发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勃勃生机。但是随着征管改革的不断推进,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影响了税收征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在征管实践中,我们发现还存在诸多与税收征管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地方:
(一)工作衔接不紧密。比如:日常检查、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不能有机地衔接,信息交换不及时,稽查对征管的促进作用未得到很好发挥,日常检查具体操作不规范,日常检查与纳税评估效率发挥不明显等等。
(二)流程设置不全面。现行的工作流程依据申请的工作流远远多于依据职权的工作流,对内部的管理未能与强化外部监控有效结合;数据的增值利用不够,造成工作效率低下,不能有效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与干差一个样”的问题,与收好税的目标有距离。
(三)责任管理不到位。责任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实,除领导交办工作外,其它工作被动应付,出现对管户情况不清楚,税源监控不严密,堵塞征管漏洞的手段不多,发票管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跟踪不及时,对纳税人户籍管理、生产经营情况被动,监控不力。
(四)信息化建设跟不上。信息化建设水平不论在硬件投入、软件开发还是在操作水平上与征管改革的要求,都有不少差距。在内部,硬件短缺,影响工作正常开展;软件开发无序、重复开发,造成人、财、物的浪费;信息共享程度较低,致使工作效率低下。在外部,纳税人以及全社会的信息化整体水平与税务机关信息化建设不相适应;地税与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还有一个过程;纳税人涉税相关信息的采集,还没有脱离原有的手工操作模式,出现重复劳动效率低下等问题,纳税人操作水平、适应能力还有待加强。
(五)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信息共享度低,造成纳税人资料因不同的管理部门的要求而多次重复报送,税务机关因不同的工作任务,如实地核查、税收调查、日常检查、税务稽查等多次到户,既降低了工作效率,又增加了纳税人负担;办税服务厅职能涉及受理申报、抄报税、发票认证、税务登记、涉税文书等事宜,而这些业务分别由几个科(股)室主管,由于各科(股)室工作程序不同,相互衔接不够,在具体操作上无法统一,给纳税服务厅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六)干部现状不适应。推进税收管理现代化建设,一方面要靠严密的征管机制,规范的工作流程,优化的征管软件,较好的硬件保障,另一方面还要有一支“懂经济、善税收、会管理、勤服务”的干部队伍。从当前地税干部队伍的现状来看,干部的知识结构、适应能力、管理水平与当前征管改革的要求、信息化应用的要求还不相应;随着纳税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税源税基结构的复杂性和财务税收制度的差异性,使税收利益矛盾和冲突愈益凸显,税务机关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征纳双方共建和谐税收面临更大的挑战;为适应内外形势的新变化,税务干部的理想信念、知识结构、管理技能迫切需要加快更新,干部素质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对深化征管改革的思考
今年,总局召开全国税务系统深化征管改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建立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的努力方向。通过认真学习,我们认为深化征管改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统一部署,稳步推进。
(一)规范征管程序,夯实基础
“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强化管理,重点稽查”的征管模式,对于提高征管效率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信息技术飞速变革、税源状况深刻变化,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下征管工作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创新征管机制,以全面推行风险管理、推进税收管理专业化、强化信息管税为立足点,构建税收征管质效全面提升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以提高税法遵从度、提高纳税人满意度、降低税收流失率、降低征纳成本为目标,对涉及各部门、各环节的全面性、交叉性的各项征管业务形成上下联动、内外互动的工作运行统筹机制和全方位、立体式工作格局,规范包括申报纳税、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强制征收、法律救济等在内的税收征管基本程序,建立科学的税收征管机制,以夯实改革的基础。笔者认为:要创新征管合一的机构,在机构内部按流程节点进行合理分工,按照法定程序,对纳税申报合法性、准确性开展税收评定。同时,合理确定日常检查与税务稽查的关系,处理好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的关系,将税收强制追征和税收违法调查作为依法征缴的重要保证。要转变税收征管方式,实施税政综合管理,实现税收税政部门多头管理向法制部门集中管理转变;实施欠税追缴集中管理,实现各项追征措施由追征部门统一实施;实现权益维护由争议处理部门规范运作。依法行政是税收工作的生命线,税收征管还必须坚持把规范、制约权力作为工作重点,围绕限权、控权、治权这一目标,加强对重大权力的监督制约,严格落实《税收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坚持依法治税。要依法明晰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通过良好的纳税服务,维护纳税人依法享受优惠政策、获得法律救济以及各项优质高效的纳税服务的合法权益,促进纳税遵从。
(二)深化风险管理,刚柔统一
一方面,地方党政对地税部门组织收入、落实政策、服务发展提出了更高期望;另一方面,纳税人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惩处税收违法违纪行为力度不断加大;再一方面,不同的工作诉求,对地税部门的执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风险,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要将深化风险管理作为转变税收管理方式的重要导向,把风险管理贯穿税收征管的全过程,形成风险分析识别、等级排序、任务推送、应对处理和绩效评价的系统管理机制。根据风险识别指向确定管理对象,根据风险等级和征管资源配置状况确定管理任务,根据纳税人风险特征确定管理方法。突破传统税收征管的约束、查处、强制等刚性执法思维,树立“柔性征管”的理念,以征纳互信为前提,引入辅导、提示、约谈等平和的前置性管理方式,减少征纳矛盾和冲突,帮助纳税人化解风险,引导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同时,把税务稽查作为查办纳税人失信行为的矫正手段,对于经引导拒不纠正的恶意偷逃税行为,要毫不手软,严厉打击,强化税务稽查的刚性,震慑不遵从纳税人。坚持把“柔性征管”作为“刚性稽查”的前提,把“刚性稽查”作为“柔性征管”的保障,宽严相济、刚柔并举,进一步增强税收执法效能,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
要将纳税评估作为风险管理的前置步骤,作为风险分析识别和风险应对的前提,作为税源专业化技术过程的逻辑起点。要将信息采集应用贯穿于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排序和风险应对处理的全过程。要通过风险管理流程与税收征管流程的深度融入,形成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收征管流程。
(三)专业、信息“二化”,提高质效
我们认为:税源专业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税是深化征管改革的二大支柱,对于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我们已经做了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加强税收风险管理,研究整合优化基层的征管资源配置,完善税收机制等一系列的工作。对于推进信息管税,我们也在加快二字上下了功夫,从加强各业务部门的联动配合入手,着手提高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应用水平。但与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相比较,专业化水平偏低、信息化程度不高,仍是税收征管中的突出问题。必须对税源进行科学分类,对不同类别的纳税人按照纳税服务、风险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涉税事项实施分级分类专业化管理,建立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机制。必须通过科学分类、合理分工、协作配合,对不同纳税人实施有针对性的服务和管理;必须优化资源配置,改进工作流程,发挥比较优势,把各项工作做精做细做实;加大力度推进税收管理的专业化和信息化。
按照稳步推进的总体思路,针对实际,当前要进一步强化税收征管质量评价机制,健全绩效管理岗责体系,有效发挥绩效管理在征管流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优化稽查资源配置,强化税务稽查查案打击功能;强化对征管信息数据质量管理,建立地税系统数据管理标准;抓好与其他政府职能部门的第三方信息获取与共享利用,形成信息管税整体合力;利用信息基础强化纳税服务能力,完善网上报税、电子缴费凭证、自助服务总端等功能,为纳税人提供高效便捷的办税途径,提高自主遵从。
(四)锤炼队伍素质,支持保障
事业是人干出来的,深化征管改革关键在人。征管改革方案的实施,必然要涉及人员的重新组合,必然要在保持重点、专门人才岗位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根据人员素质和能力,使人员流向最合适岗位。因此,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刻不容缓。针对当前税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的实际,要在加强对税务人员的考核工作的同时,注重对干部业务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培训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干部履职能力为目标,以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为重点,实施全方位、有针对性、全覆盖的干部教育培训;推动教育培训方式创新,大力推广网上在线学习;以推行风险岗位廉能管理为突破口,不断完善具有地税特色的惩防体系;强化工作任务的督查督办,提高工作执行力和落实力,确保上级各项重大部策能够及时、全面落实。要通过先进的地税文化的熏陶,提高地税干部的境界、情趣、品味,培养干部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相互信任、相互配合、遵从共赢的税收管理文化水平;引导干部运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思想、态度、方式看待和处理深化征管改革的问题,使科学发展观内化为地税干部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营造地税人坚定信心,勇于实践、敢于担当、齐心协力、全力以赴、奋勇拼搏的精神气质和良好氛围,积极主动加入到深化征管改革的攻坚战中来,为新一轮征管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