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石碾子

点击上方“窗外的白杨”关注我们,一起分享精彩人生~

记忆中的石碾子

文:高  宏

在我记忆的深处封存着难忘的童年时光里的许多往事,那些散落在光阴里的往事;就象一缸醇香的陈年老酒,象一首首旋律优美的精典老歌,在某一个不经意的时刻,总能让人嗅到酒香味,听见歌声的婉转和悠扬……

我又想起小时候葫芦河畔的小山村里的那盘石磙子了。

王家台,太白安子坪的一个小村庄,共有二十几户人家,分散开来居住在红石沟、烧酒沟和另外一个不知名的沟畔上。记忆中全村有四、五盘石碾子,窑洞散在上下两块台地上,上边的叫上院,我们居住在下边台地的窑洞叫下院。往大集体时代,村民都是几户人共用一个碾子。

日常生活中碾米、粉面,压榨麻油,都用石碾子,是那个年代里生活难以取代的必须品。当时算是大家集体所有的公共财产。

我们几家人使用的碾子被安置在一个因塌陷而废弃的敞口窑掌里。石碾子看起来很简单,它是由碾盘、碾磙和碾杆(碾棍、碾架)等组成。

地面上用几块石头支起直径足有两米左右,厚度约有一尺左右的大石盘(碾盘),总高度有二尺多,成为一个圆台叫碾台,碾盘的中心镶一个用比较结实的榆木做成的竖轴(大们人叫碾桩);碾盘上是碾磙子(碾砣),碾磙子是一个圆柱体的石磙子,约有八十公分长,大头直径七十公分左右,小头直径约六十公分左右,碾磙的大头向碾桩,小头向外,便于出米。

每逢家里碾米(稻子和糜子)粉面(把大米和黄米用碾子压成面)时,我们要去生产队的饲养场借牲口,或马或驴拉回来套在碾子上,给蒙上眼晴,它们就会拉着碾子,不知疲倦的在碾道里转走着,直到碾米粉面整个过程结束。最后我还要我弟弟把性口送回生产队的饲养场。

每年夏天生产队的牲畜都是在山上放养的,我行就要送到山上的牧场上。记得有一次送牲口时,弯曲的小山路上,我拉着马在前边走,弟弟在后边跟着,走着走着马突然停下来怎么打也不走,而上大声嘶叫起来,我们感到很害怕。

当时我就十一、二岁,弟弟也只要八、九岁,我们往前一看,前边山梁的小路上一只很大很大的象一只大花猫的动物在吃一个小动物,实际上那就是一只豹子,我们敢紧拉上马下山返回到生产队的饲养室。现在想起来,都有些后怕,也佩服我们兄弟俩那时有多勇敢啊!

记忆里,每逢碾米或粉面的时候,母亲总是显得非常忙碌,一会儿往碾台上倒稻谷、糜子、或者大米、黄米,一会儿还要把碾好了的米面成用簸箕成萝收拾处理干净,母亲做的忙而不乱,显的从容而有序。

这个时候,我和弟弟的任务就是赶牲口,不让它停下来,还要防止牲口偷吃,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挡老鸦,(乌鸦)它们会时不时的从空中或树上飞下来,在碾盘里叼上一大口米或面飞走。印象中那时的乌鸦特别的多。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石碾子的身影已经沉淀成了流年的记忆,用石碾子碾米粉面的经历也成为我记忆深处难以磨灭的往事。

现在,每当我外出旅游,在一些民俗风景区,或看茶馆、剧园摆放着那些已经成为装饰品的石碾子时,难免会回忆起小时候,一种复杂的心绪油然而生。

我怀念那古朴典雅的石碾子,它在我的记忆深处仍然经久不息地转动着,就像一部耐人寻味的童话,萦绕在我挥不去的乡愁里!

高   宏

生于六十年代,大专文化。早年曾执教林业子弟中学,九十年代调离林场。现为庆阳西峰某中学教师。喜好旅游和文字,工作之余,常寄情山水间,游目文字中。有诗歌、散文散见于省内外报刊杂志和微信公众平台。

图来自网络,文为原创,欢迎关注[窗外的白杨]原创文学平台,给你的精彩人生留印,联系方式QQ:76525508,来稿请投信箱76525508@qq.com,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确保稿件为原创首发,随稿附上个人简介和照片,确定用稿后请加微信号76525508,便于领取稿费,稿费为全部收入百分之八十,低于5元的不再发放,留作平台运营。无打赏用户第二天发放,有打赏的七天后发放(打赏后台需要发文一周后才能到帐)。优质稿件,将在“今日头条”上推送!

(0)

相关推荐

  • 李明君《碾米记》

    碾米记 时值爽节,金谷满仓.我驾车回老家,回县城时带回一袋谷子,寻思回家不好处理,不如在县城附近找个地方碾成米,于是想起去年曾经去过的一个碾米的地方,便开车直奔而去. 现在碾米自然是电动的碾米机,依稀 ...

  • 生产队闲置的大碾盘

    乡村记忆 作者:李留申 乡村记忆之三 生产队闲置的大碾盘 作者:李留申 当年,我们生产队东头平放着一个厚厚的大大的圆形石头,它的直径足有一丈(十米等于三丈),它的表面是很明显的凹形,也不是很光滑--犹 ...

  • 中国诗歌报四川工作室临屏诗《残缺的音符》《碾子》《星灯》《风从远方来》《岁月的沉淀》《自拟题……故乡……》第156期集锦

    关注中国诗歌报(中诗报),用文字温暖人生! 中国诗歌报四川工作室编辑部 总编:海底月 副总编:英子 主编:带刺的玫瑰 副主编:雨荷,九歌 编辑:邓飞,骆和平 群管编辑:平凡之路 美篇编辑:王景秀 1. ...

  • 王军锋:碾盘记忆

    碾盘记忆 作者|王军锋 家乡老屋的院子边上有一座石碾盘. 从我记事起,它就在那里.一座碾盘由磨盘.碾滚子.辕杆和立轴组成,碾盘底下用坚实的石头四面支撑起来,就成了劳作工具.我小的时候,村里的大人们用它 ...

  • 【原创】 《怀旧》 作者:赵五朝(网名:青牛居士)

    NO:848 写在前面-- 人民公社已经遥远,记忆留存念念不忘.干活时领导在前,插遍红旗.几十户人家为一生产队,长长的麻绳拉响了集合的钟声.贫困的人们,为一点小事争得眼红.烧柴.土坯炕.煤油灯.冰冷的 ...

  • 散文||记忆中的石碾子

    记忆中的石碾子 今天女儿心血来潮,说晚饭要吃窝头,现在的年轻人能主动提出吃粗粮,那我当然要欣然接受并随其所愿.看着面盆里黄灿灿的玉米面,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千里之外的故乡,回到了我的青少年时代,回到了那些 ...

  • 散文||家乡记忆

    家乡记忆 年纪大了,记忆力衰退,刚刚发生的事或遇见的人,瞬间就记不住了.但儿时的所见所闻却记忆犹新,尽管过去多年.如今回忆起来,就像放电影一样,依然历历在目. 对家乡的记忆就是这样,从12岁离开家乡到 ...

  • 碾子:这种古老的“机器”只有农村才有,城里人大多数没见过

    碾子记忆 小时候常常会跟着爷爷的身后,绕着碾子转来转去,转晕了也不觉得累.有时候会把家里的牲口套上去,就这样一转就是一下午.如果是一个人去推碾子,还真的推不动,必须有驴或者马拉着才行. 在记忆中,这种 ...

  • 远去的农具之石碾子||梅洪昇

      远去的农具之石碾子 文/梅洪昇            碾过春来碾过秋, 槽痕似见岁光流. 余生不再团团转, 欲与谁人共解愁.                     一一题记 时间就像小河一样无波 ...

  • 记忆中的猫儿石

    ·故人旧事2020·原创· 记忆中的猫儿石 作者:饶学锋 重庆市江北区上段的最高处现在叫"鸿恩寺",过去当地人叫它任家坡.任家坡向南倾斜到嘉陵江边时陡然下跌成悬崖,悬崖上下那一带的 ...

  • 记忆中村子里的石碾

    印象中,村子并不大,但却有三口石碾,东碾,西碾和南碾. 我们家离东碾最近,东碾在村子中心街偏东头,路北靠墙. 从我家大门口出来,左转往北穿过胡同,就来到中心街,往西面左转就能看见离胡同一百米左右的那口 ...

  • 为粉丝烹饪一道记忆中的葱烧香菇,能让你念念不忘的味道是什么呢

    为粉丝烹饪一道记忆中的葱烧香菇,能让你念念不忘的味道是什么呢

  • 你记忆中的韩国音乐? 来自 李家焕

    #好音乐# 在你记忆中,韩国音乐或许仅仅是男团和女团,偶像组合,又或是唱功平平,作品表面的三流歌手,本贴带你探究真正的韩国乐坛. 首先,韩国或许是世界唯一一个在流行乐坛拥有完整体系的国家.我们先从喜闻 ...

  • 家乡的味道丨停留在记忆中的“弹棉花”。

    说起弹棉花,不禁让我想起在农村的生活,只是,弹棉花你还记得吗? 01 弹棉花是一种老手艺了,虽然如今在城市里已经不多见了,部分农村还保留着弹棉花的老手艺.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慢慢被机器或者其他材料给 ...

  • 农村人记忆中的诚信——赊小鸡,曾经的那声吆喝是最淳朴的乡音

    小时候的农村虽然不富裕,物质短缺,但那是真正的乡风淳朴,人人都讲诚信,邻里之间也和谐相处,互帮互助,即使是对外村不认识的人,也是客气热情.那时候的村民们除了种好自家的地之外,还偶尔做些小生意,走街串巷 ...

  • 老照片:记忆中的安徽马鞍山,带你重温这里的旧时光

    图为昔日商业大厦一带的城市街景,这个留有马鞍山人很多回忆的大厦在2013年被拆除了.随着城市的发展,如今马鞍山市的商业综合体也是越来越多.昔日马鞍山的老牌商场,你还记得哪些? 图为昔日马鞍山火车站站台 ...

  • 孜叶日·努斯别克 || 记忆中的采棉季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作者简介 孜叶日·努斯别克,来自中央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喜欢绘画. 记忆中的采棉季 前段时间,"新疆棉事件"闹得很厉害,唤起我关于家乡采棉季的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