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不出门,八不回家
都说农民的本质就是种地,但是只靠种地的收入已经很难维持一家人的正常开销,因此打工就成了农村人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每年过了正月初五之后,村民们就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外出了。但是农村有句俗语叫做“七不出门,八不回家”,这句话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七不出门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每月“逢七”的日子不出门,也就是初七、十七、二十七。这里所说的“七”指的是农历,因为农村人还是比较喜欢用农历,因为农历与二十四节气挂钩,而每个节气又与地里的庄稼挂钩,所以大多数农村俗语里的日期一般都是指农历。
为什么“逢七”的日子不出门呢?
首先是因为“七”这个字的字形不好,就好像匕首的“匕”一样,所以人们总觉得在这一天出门,就像是踩着匕首出门一样,肯定是不好的,不过这也只是一种玩笑,古人并不是这种想法,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七”字的意义不好。
其实最初的“七”字就是一长横一短竖,下面并没有钩,意思就是一件东西或者事情从中切断了。一直到后来的楷书,才把这个字写成了现在的模样。其实“七”字原本的意思就是切断。在《数名古谊》中有这样一段话:“七古通作‘十’者,刌物为二,自中切断之象也……考其初形则七即切字。”
所以“七”这个字最初的意思就是切断,因此人们一般不愿在这一天出门,就好像是前面的道路被切断了一样,无路可走了,也就意味着在这一天出门会不顺利,如果打工的话,或许连活都找不下,最终只能回家了。
另一方面,古人认为“七”是阳转阴的分界线,所以人们在亲人去世后,每七天都会去祭拜一下,一直到七个七天,也就是四十九天就“满七”了。因此人们觉得在“逢七”的时候出门是很不吉利的,所以就有了“七不出门”的说法。
八不回家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每月“逢八”的日子不回家,也就是初八、十八、二十八。首先人们觉得“八”与“爬”音相近,就好像是从外面爬回家一样,就像是一分钱都没有赚到,连路费都没有了,只能走路回家,到家的时候,已经累得爬着进家门一样。
其实最初的“八”字就像是两个小半圆背对背一样,这个字也是“分”和“掰”等字的初文,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八”字的:“八,别也。凡八之属皆从八。象分别相背之形”,也就是分别的意思。
其实“八”最初的意思就是分别,从这个字的字形上也能看出来。如果选择在这一天回家,就好像是刚回家就要与家里人分别一样,肯定不是什么好的事情,所以人们都不愿在这一天回家,于是就有了“八不回家”的说法。
“七不出门,八不回家”这句话只是以前人的想法而已,只要自己站的正心情好,每一天都是好日子,不必在意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