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
夫妻吵架,妻子说错了话,隔日衙役在这家墙中挖出人骨
故事发生在明朝,在安定有两户人家,一家姓刘,一家姓李,俩家挨着,只隔着两道墙。这月,刘家要修庄打院墙,雇了好几个庄间人。因为刘员外给出的时间有限,几个庄间人一刻也没闲着,每天早早到场,不到点不休息。就这样,几个长工忙忙活活了大半个月,终于将这墙打完了。
竣工这天,刘员外十分热情,邀请了很多亲朋吃席,其中就有隔壁李员外家。中午宴席上,给李家留的那一桌子摆满了鸡鸭鱼肉,但是长凳上却一个人影也没有,刘员外皱了皱眉,叫来伙计,说:“你去李员外家看看,他们怎么不来?不管是何缘由,拉都要把他们拉过来。”
伙计来到李员外家,隔着墙窗就听到了屋内在争吵,还伴有哭啼之声,他就好奇地拿手指头沾了沾舌头,捅破窗纸看热闹。
屋内是李员外和其妻赵夫人,李员外来回踱步,说:“这个尕娃子早不跑晚不跑,偏偏今天找不到。”赵夫人坐在木椅上侧靠方桌,拿着手巾擦着眼角,仰头对李员外说:“都怪你个鼾睡的懒虫,山儿半夜不见,你今儿早才晓得,这一上午没个着落,我这可怜的儿怕是已经遭歹人贩子偷走,还是被狼吃喽哦……”说罢又是垂头抹泪。
这个山儿是李员外和赵夫人的小儿,二人年过四旬,还得到上天赐此一宝,对这个不满三岁的幼子很是疼爱。李员外从两人的话中听出了个大概,但也是一知半解,又怕耽误了老爷的吩咐,就急急忙忙绕到前门,敲门邀人。
李员外拉开门,一看是隔壁伙计,就收起了忧容,道:“伙计,你来邀我们赴宴了?”伙计说:“是的,正是奉我家老爷之命,请员外和夫人去家中坐坐,叙些迁喜。”此时赵夫人还是一脸愁容,气氛道:“喜?有什么好喜的?我家山儿半夜不见,到现在还不知去向,我们吃什么喜?”
赵夫人平日里虽然总传出流言,但是她待人和善,伙计知道这是她寻子心切,说的气话,就说:“夫人,纵然没喜也不必如此悲观,小公子不见,您和李老爷在这赌气闲坐也不是办法,不如去我们老爷家吃顿席,向大伙儿讲明缘由,待大家都填饱肚皮了,就可以陪您二老去找找小公子,今天老爷宴请了十多桌,人多找人才方便。”
李员外和赵夫人一听,非常开心,就带着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去刘员外家了。宴席上,李员外交代了迟到的缘由,原来是昨天晚上,山儿和他睡在东厢,今儿早睡到大天明,醒来却察觉到枕边空了,一看山儿早已不知所踪,早上和几个伙计分头搜寻了大概六七里地,无果,晌午回来才和夫人吵了起来。
饭毕,几十号人齐刷刷,各自向一方展开了搜索,对于孩子常去玩的地方也是重点排查。一直找到晚上月儿垂头,几十人没有找到一丝踪迹,连个脚印儿也没有,李家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找不着娃娃,也真的当是狼吃上了,就死心了。
过了多半年时间,赵夫人躲在刘家的新墙下,偷听刘员外与妻子闲聊家务事,这是她每天最习惯的日常,也是她传出流言的原因。不过好在这后来她多数只是来听听孩子的啼哭,怀念自己的山儿,没有做过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这夜,刘员外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妻子争吵了起来,骂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男人气不过,动手打了妻子。那妻子鸭子上蒸锅——肉烂嘴不烂,嘴里呸呸呸地吐唾沫,嗷嗷地哭着,放开嗓子骂道:“你有求本事了把我打死唦,打死着填到墙里面,让我娘家找不着人唦!把我也像隔壁家娃娃一样样打死,填到墙里面唦!”
却说那隔壁赵夫人正巧又躲在草垛后面偷听他们两口子闹家务,本以为只是一场好戏的开始,结果忽然听到这话悲痛欲绝,终于知道自己儿子到底去处。
原来,在孩子丢失那天大清早,眼看着庄院墙要打成了,李家的小儿早起在墙外撒尿,看到墙外有一些细土落在墙根前,觉得好玩,便过去蹲在那里。巧的是这天刘员外也来得早,干活时一不小心,打墙的石头礎子滚下了墙,正好砸在了那个玩耍的小娃娃头上,一下子给打死了。
当时大家慌了手脚,要是告诉邻家真相,肯定会找麻烦,反正娃娃已经死了,活不过来了,也不是故意的,不如趁邻家人不知道,干脆将娃娃夯筑在墙里头,要是邻家问起来,都就说没有看见。于是,大家七手八脚地把娃娃埋在墙里头,上面盖上浮土打瓷实了。而这天这群长工和刘员外还假惺惺地和大伙一起去找着小山儿哩……。
第二天赵夫人立马去报官。县令带着衙役们来到庄前,让主人指认是在哪堵墙里面填了娃娃。主人见事情败露,知道赖不过去了,只好如实地指认了。衙役借来铁锹锂头一挖,那娃娃的尸体果然被挖了出来。
县令大喝一声,衙役立刻把那个李员外绑了起来。李员外对着看热闹的人,仰天长叹:“婆娘!唉!婆娘是外人啊!你们都要从我身上吸取教训,帮我打墙的七八个真正的外人都没说啥,可我自己的婆娘却把我活活地出卖了啊!唉!大家都要防着,婆娘是外人啊!”就这样,“婆娘是外人”这句谚语就这样保留了下来,言下之意是说,对自己的妻子说话时要防着,别将底牌亮出来。
结语
其实,只要人干了坏事,迟早会遭到报应,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个事情完全怪不得妻子,反而赵夫人还应该感谢她让真相水落石出,所以“婆娘是外人”这种话,是没有太多的道理的。当然,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心的复杂,也许才是我们隐藏自己的根本原因。
民间故事:九件衣
明末河南开封府某县有个外号叫“活阎王”的恶霸地主花自芳,依仗有钱有势,无恶不作,因为他的小女儿要出嫁,便借机命管家花二向佃户勒索“贺礼”。
花自芳又问:“今天送礼的多少?”花二忙把清册翻开给他看。突然,因病被辞退的长工崔杰走了进来。原来,崔杰来讨欠他的四个月工钱,花自芳不但不给,反说崔杰诬赖。花二不容分说,将他打出门外,丫鬟春英正端着参汤走来,被此一惊,汤碗立即落地摔碎。
将崔杰赶出门去,花自芳怒气未消,却又呵斥起春英,花二则火上加油地打骂了一通,并罚她守夜,才算了事。小丫鬟秋华听说春英受罚,十分同情,便前来陪她一起守夜。两个人叠好当天绣完的嫁衣,数了数一共九件,便包了起来。
一切整理停当,二人便对灯而坐,互相诉苦。春英说,这样活着受罪,倒不如死了痛快。秋华觉得死该有多么司怕。春英却仍旧十分坚决。三更刚过,花二来查夜,听到有人答应便又放心地走。秋华让春英歇息一会儿,春英执意不肯。
秋华争执不过,只好离去。留下春英感怀身世,又独自悲伤地哭泣,不觉伏案渐入梦乡。睡梦中忽被一声响动惊醒,待起身看时,房门大开,衣包也已不见。春英万分惊慌,急忙检点房内,见地上有一件东西,抬起仔细一瞧,乃是假面具,才知被盗。
春英吓得胆战心惊地想:“嫁衣丢失,花二定要打死我,既然已经活不成了,倒不如自尽痛快。”忙从袖中抽出短刀,自刎而死。清晨,秋华来找春英,刚走进房中,顿时大惊失色,拔腿就朝外跑。
花自芳闻听春英已死,嫁衣被盗之事,立即写好一张“杀人劫财”的失单,和春英的短刀一并交给花二,命他速到县衙报案。知县乔子侗与花自芳素有来往,听花二报案,收了失单和短刀,又问了问详细情况,便答应即刻追赃缉盗。
花二从县衙回来,顺便又到各佃户家催讨贺礼。佃户申大成,家境贫寒,爹爹又病在床上,但因他租了花家两亩地,也要缴二两银子的贺礼,只好出外奔走借贷。大成妻申娘正在家中焦急地等候,忽听有人叫门,忙去将门打开。花二闯进门来就翻脸责骂:“为什么还不缴贺礼!”申娘忙申明理由,花二哪里听得进去,见没什么东西好拿,便去起灶上的铁锅。
花二提着铁锅推开申娘的阻拦扬长而去。申娘担心惊动公爹,不敢声张,哪知申父已闻声从里面走了出来。申父问申娘刚才是什么人说话,申娘摇头掩饰说:“没有什么人来,怕是外边的风声。”申父推开房门朝外一望,果然北风怒吼,天色昏黑,像要下雪的样子。申父急忙关好房门转回屋里,又问大成怎么还没有匣来?申娘支吾了半天才编了一句:“花家小姐要出嫁,他帮工去了!”申父一听“花家”,不由想起一段往事。
申父悲痛地说:“想你婆婆死时,家中少米缺柴,好歹东拼西凑,弄到一副棺材板钱,却又被花家催租子给强要了去,我只好用炕席把她给裹埋了。”申娘担心老人过分伤心,强抑制住自己的眼泪,劝慰了一番,搀扶他在床上躺下。忽然,申大成回来了。
申娘见丈夫愁苦的样子,料知没有借到银子,不由一已焦似火,便悄悄地向大成述说了花二追讨贺礼的经过,并砹他再到表姐夏玉婵家去借。大成心想:“夏家表姐家贫守孀,靠着做针线活儿抚养一老一小,我怎好意思去借。”可是又想到眼前自己的处境,万般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去碰碰运气。
再说这天晚上,夏玉婵安顿了婆母和儿子狗儿睡下后,又在为花家赶绣嫁衣。听得大成叫门,忙放他进来问道:“哦,表弟这么晚来我家,想是有什么急事?”大成嗫嚅了半天才说明来意,他又望了望案头花家能嫁衣,慨叹了一句。夏玉婵忽然想起自己还有几件嫁衣,忙起身去取。
不大工夫,玉婵找来了一包嫁衣,数了数共是九件,便包好交给了表弟,让他卖些银子以救燃眉之急。大成见表姐慨然相助,真是感谢不尽。大成辞别表姐,一边走路一边想:“这嫁衣本是表姐心爱之物,若是卖去,岂不负了表姐的恩情。不如将它暂时当二两银子缴了贺礼,日后也好赎还。”他看天已大亮,便朝当铺走去。
大成走进当铺,将衣包送上柜台,伙计打开一看,马上警觉起来,并向小伙计示意。原来,这家玉泉当铺正是花家开设的,花家失盗一事县衙早已通告给当铺,大成当的正巧是九件嫁衣,伙计自然见物生疑。掌柜一见是花家的佃户申大成,便盘问起来。
大成理直气壮地说:“当然是我的,难道还是偷来能抢来的不成?”掌柜把脸一翻,说申大成那穷相也不配有这衣服。叫人绑上他见花员外去。掌柜押着申大成很快来到花家,正巧乔知县也在花家验尸。花自芳一听抓来的强盗是申大成,大发雷霆地喊道:
“哦,申大成,本来就不是好东西!快带进来见我!”
申大成被带了进来,花自芳一见怒气冲天,不等乔知县问话,便命家奴说:“给我打!我要活活打死这穷骨头!”申大成指问花自芳为何无故打人。花自芳硬说申大J偷了他女儿的嫁衣,犯了盗衣杀人之罪。申大成不服。花芳更加恼怒,喝令重打。
老奸巨猾、久经世故的乔知县,怕打出事来于己不利,便命家奴住手,问明这九件嫁衣的来由后,立刻命衙役逮捕夏玉婵,并决定明日升堂审问,押着大成,转身回衙。第二天,花自芳带了家奴们来到县衙追案,乔知县急忙将他迎进公堂,让坐于公案之旁,然后传命申大成上堂听审。乔知县照例审问了一遍,见申大成仍不承认,便命带夏玉婵上堂对证。
夏玉婵上得堂来,见表弟跪在一旁,不由大吃一惊。当乔知县让她辨认衣包时,立即如实回答,并将样式和颜色也述说一遍,衙役将衣包打开一看,果然相符。花自芳见乔知县目瞪口呆地不知所措,急忙提示道:“老父台,此次小女出嫁,所有嫁衣,俱是她的针线;这嫁衣样式她怎能不知道,分明是托词混赖,不动大刑她是不会招的!”
乔知县被这花言巧语所提醒,便命衙役给玉婵动刑,玉婵虽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仍是说没什么可招的。大成见知县袒护花自芳,便怒不可遏地质问他。乔知县让丫鬟秋华做证。她见衣服的颜色样式不符,刚说出个“不”字,就被花自芳喝住,将她赶下堂去。乔知县心中明知这强盗不一定是申大成,便不愿认真追问。大成又不忍让表姐身受苦刑,而含冤招认。这正使乔知县有了台阶可下,便草草定案,宣令退堂了。
花自芳从县衙回来,交给花二一张五百两的银票,叫他立即到县衙亲手交给知县,一定要将大成问成死罪。原来他早已垂涎申娘貌美,欲借此机会霸占申娘。却说,乔知县早堂退后,经师爷的提醒,觉得要能在申大成身上追出杀人血衣来,此案就算完结。正巧又受了花自芳的贿赂和嘱托,下午便又升堂逼问。
申大成哪有什么血衣,可是违心枉法的知县却严刑拷问一再追逼。大成想:有无血衣总是一死,何不趁机回家看望亲人。便谎说血衣藏在家里。于是知县命衙役押他回家起血衣。
申娘正在愁苦地挂念丈夫,忽听敲门声,开门一看,见丈夫披枷戴锁,遍体鳞伤,蹒跚地走了进来。夫妻相见,痛哭失声。衙役走上前来不耐烦地追讨血衣,申娘一旺。大成忙向妻子示意说:“啊呀,申娘,事到如今,有无血衣都是死,倒不如图个痛快。看在平日夫妻份上,求你救我一救吧!”衙役催促大成快走,申父趔趔趄趄地刚追赶出门,便被推到了。
却说,乔知县得到血衣,认为赃证俱备,便申报上去。这日得到回批,即将申大成、夏玉婵从狱中提出,绑赴去场。沿途百姓为之愤愤不平,痛恨暗无天日的官府。玉婵的婆母也领着孙子狗儿匆匆赶来。
午时一过,申大成惨遭斩决。玉婵陪绑后,被当场释放,由于过分的刺激,晕厥过去。幸而她的婆母赶到,同狗儿一起将她唤醒,搀扶回家了。此时,申娘也匆匆赶来,见大成已被处死,悲痛若狂地朝丈夫尸体扑去,被衙役拦住。申娘被赶出法场,悲恐交加,丧魂落魄地回到家中。申父一再追问,无奈只得将真情如实告知。申父听罢立即口吐鲜血,昏迷过去。申娘正在呼唤,忽闻花二又来叫门。
花二带领家奴闯了进来,横眉怒目地说:“经官府公断,三间房子二亩地归还花府,叫申娘到花家押身还债,房子就贴封条,老家伙趁早滚出去!”说罢,家奴一拥而上,拉了申娘就走。
申父一边追赶一边喊着:“你们比强盗还厉害,难道就没有王法了吗?”花二狞笑着说:“王法?哈……花员外讲的话就是王法。”话音未落,将申父一拳打倒。申父拼命与花二讲理,花二大怒,便命家奴将他拖进树林,一阵拳打脚踢,病体衰弱的老人便橫遭残害了。却说申娘被抢到花家后,因坚决抗拒花自芳的强行非礼,而苦受折磨,趁夜深无人,欲解带自缢,又想自己身。陌有孕,这样,岂不绝了申家之后。正在为难,秋华端着食物走了进来。
秋华明知申家被屈,但在公堂上不敢做证,觉得心中有愧,现看她要自杀,便十分同情地劝慰她,帮助定下一计:暂时假意应允老贼的亲事,待分娩以后,再设法逃走。申娘觉得只有如此,便同意了。
秋华立即按计行事,告知花自芳。花自芳一听心中大喜,便命秋华陪伴申娘,待申娘产后成亲。
日子一天天过去,申娘的产期很快就要来到,她担心婴儿生后定被花家残害,便与秋华计划,求人给表姐送信,将来好把孩子送去抚养。花家有个看花园的老长工赵大,是申家的老邻居,他很同情申娘的遭遇。申娘便让秋华偷偷托赵大做送信人,赵大即刻慨然答应了。
再说,玉婵由刑场回家后,吓得一场大病,近日已稍见好转。这日,正同婆母谈论“李闯王的义军快要来到”之事,忽见赵大匆匆走了进来。玉婵一见赵大,便又问起义军的事,赵大说义军已过紫荆关,离此地不远。随后便说明了来意,玉婵和婆母当然满口答应。
不久,申娘生了一个男孩儿。刚过三天,秋华就来砹她将孩子送走。申娘正在犹豫,忽听远处传来脚步声,便急忙将孩子包好,让秋华送到赵大屋里去隐藏。顷刻间,花自芳走进门来,他先假意关切地询问申娘身体可好,然后又问是男是女,让抱给他看看。申娘忙说:
“孩子昨夜抽风已死,早就埋到枯井里去了。”花自芳心想:“我不能让申家留下这条祸根,死了也得看看尸首才能放心。”他欲派家奴挖井查看,花二突然跪来报告:“闯王的军队离城不远,县衙来人求见。”
大惊失色的花自芳,顾不得追究婴孩的尸体,指着申娘说:“回头咱们再算账"便转身仓促而去。申娘料想,花自芳再来时,不但孩儿性命难保,自己也要挨打受污,在秋华、赵大的催促下,决定逃出这魔窟便趁着夜深人静谢别了秋华,抱着孩儿,随赵大从后园门悄悄逃走。
他们走了不多远,申娘就觉得两腿酸痛,便要先到表姐家躲避一时。赵大拦阻说:“花家知你逃走,定要派人到夏家追问,这样,你不仅要白送性命,还要连累夏家。”赵大继续挣扎前行。正行间,忽听后面人声嘈杂,灯笼、火把红光闪耀。原来,花家已经发觉申娘逃走,派花二带人前来追赶。申媳又惊又急,更迈不开脚步,便将孩子交给赵大,让他快逃。
申娘待赵大走远,转身发现路旁的井泉,顿起自尽之念,便往井口爬去。可是她过度的紧张和虚弱的身体,行裂极为吃力。听后面追赶的人已越来越近了。她刚爬到井边,就被抓住了。花二追问不到孩子的下落,又见前面有一黑影,便命人先把申娘带回,自己又带另外几个人向前追去。
这时,赵大抱着孩子跑了一段路,由于年迈也气喘起来。心想:如果孩子有事,岂不负了申娘重托,便挣扎着快跑,只听得后面人声已越发逼近。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赵大忽然隐约看到前面有一队入影,心想:莫不是赶上了义军?便拼命地朝前奔去。小队人影应声赶来。赵大听到熟悉的语声,一看走在塌前面的竟是崔杰,不由万分惊喜。原来,崔杰被花家逐出后,愤恨不平,夜人花家盗出嫁衣抵债,然后,投奔了义军。
小队的头领张烈原也是花家长工,因不堪压迫,参力[了义军,崔杰就是投奔他去的。赵大见了熟人,格外亲热,就对他们简单地讲述了申家被害的经过,求他们赶快搭救。张烈等人顿时义愤填膺,领着队伍朝花二他们喊杀而来。花二和家奴们马上被吓得瘫软无力,连连求饶。
于是,张烈又派人给大队送信,自己领着队伍押着花二等人向花家拥来。此时天已黎明,义军闯进花家大门,见花自芳正在拷问申娘,便围了上去。
义军和百姓顿时站满了庭院。崔杰将申娘解绑后,才向众人说明了当时盗衣抵账的经过。罪恶多端的花自芳被众人围得水泄不通。申娘气愤万分,抓了把鞭子狠狠地向仇人抽去,激愤的佃户们也一拥而上,将花自芳活活打死。
张烈又命崔杰押下花二,打开花家的米仓,连同金银衣物一起分给大家。这时,一名义军跑来报告:大队已占领县城,将赃官捉住,调张大哥急速进城。于是张烈将崔杰留下,给百姓分东西。自己带着小队向众人挥手告别。
百姓们怀着激动的一心情,目送着队伍离去。玉婵拉着狗儿说:“孩子,这就是你将来的榜样!”狗儿攥着小拳头说:“妈,我长大也参加义军,替妈妈报仇!替天下穷人报仇!”
历史上真正的赵云:被曹真将军战败,最终抑郁而亡
赵云作为《三国演义》当中一个人物特色十分鲜明的人物,在我们心中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时至今日,人们对于赵云的评价仍然很高,如今不少的影视作品都刻意地将他神化,以体现出他的伟大之处。
不仅在现代,赵云在古代也是一个十分受人尊敬的将领,从他在《三国演义》当中被蜀王刘备加封为五虎上将,并且充当自己的贴身护卫,就可以看出刘备对于他的信任以及喜爱。
同时从曹操对于赵云的态度,也可以看出赵云在当时那个战乱的年代所享受到的特殊待遇。赵云之所以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不仅仅在于他有着十分高强的武艺,还在于他身上高贵的品质。
首先是赵云的武艺,作为蜀国的五虎上将之一,赵云的武功自然十分的高强,其次能够作为蜀王刘备身边的贴身护卫,自然也是一个实力不俗的存在。从他征战一生却鲜有败绩也可以看出他不仅个人武艺高超,而且拥有十分高强的领兵作战能力,是当时一个难得的人才。
而且他为人十分忠义,对刘备忠心耿耿。在《三国演义》以及《三国志》上有关于赵云两次救主的记载十分详细。第一次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长坂坡七进七出,勇救刘禅交于刘备之手,此之谓单骑救主。
第二次就是和张飞一同阻止了刘禅进入吴国,因为当时刘备的妻子孙尚香与吴国的孙权相密谋,计划将刘备的独子刘禅偷偷接到吴国,以此来作为要挟蜀王刘备的筹码,幸好被心思敏锐的赵云及时发现,联合了张飞,在孙尚香等人的必经之路设下埋伏,将刘禅成功的救回,以此避免了蜀国遭到更大的损失。
其勇猛忠义,由此可以得出。不光如此,赵云还是一个非常有节操的战将,他从不会因为私人关系而影响大局,同时又能够做到举亲不避贤,举贤不避亲。其次,赵云也是一个有先见之明以及远大抱负的人,从他和刘备的相识就可以看出。
当时刘备和赵云同在诸侯公孙瓒麾下,此时的刘备碌碌无为,一无所成,但是赵云在看到刘备,并与其交谈之后,认为刘备是百年难遇的旷世奇才,拥有抱负并且为人忠义,将来必定能够成大器。
于是在公孙瓒兵败被害之后,跟随刘备一心一意地打下了蜀国的基业,为蜀国的建立以及刘备的登基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才被刘备任命为贴身侍卫,可见刘备的信任。
从各种史料中看,赵云都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不过他却在临死之前败在了魏国的曹真手中。关于这个曹真,大家一定有很多误解,《三国演义》当中的曹真是一个碌碌无为,并且没有军事谋略的庸才。但是在真正的史实当中,曹真却是一个功勋卓越,并且作战勇武,为人仗义的忠臣。
他的生父与魏国主公曹操关系很好,所以曹真在年轻的时候也得到了曹操的关爱和重用。而罗贯中在撰写《三国演义》的时候,为了表现自己的思想,以及突出刘备等人的英勇事迹,刻意的将一些其他人物进行丑化,由此给人一种曹真是碌碌无为的饭桶将军的感觉。
但是曹真曾与张郃在一次的作战当中,击败了赵云和诸葛亮指挥的蜀军主力,自此一战成名。所以人们对于曹真应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曹真虽然说不是那种千年一遇的旷世奇才,但是他也是一个心思缜密并且有勇有谋的帅才。
带着这种想法,再次研究三国时期的历史,我们就可以发现,曹真在这一辈子的戎马生涯当中,真的没有任何一次战败。他才真的可以称之为常胜将军。曹真这个人在魏国时期的地位也很高,在所以大臣当中排名第三,地位甚至要比司马懿还要高上一等。
不仅如此,曹真还曾受命抵抗北方入侵的少数民族,使得魏国恢复了对于西域以及北方地区的统治,而魏国最后之所以能够灭亡,不能将所有的过错都归结于曹真。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曹爽的懦弱以及胸无大志造成的。
总结:由此可见,人们对于曹真真的存在误解,我们同时也应该反思,真正的历史与小说这种艺术文化之间的差异,不能将二者混淆,以此来误解我们对于真实历史的正确判断。
聊斋故事之天谴
幽州有个名叫鹊娘的妇人,心胸狭隘,每每看到比她美貌,或者家中和睦的富有人家,总是心生妒忌,愤愤不平。
一日,她回娘家,走到村口小桥边,看到村里有名的美貌妇人柳氏坐在马车上,和一个相貌堂堂的中年男人男子有说有笑的,甚是亲热。
她本就嫉恨柳氏比她美貌,可又无可奈何。
因为此女不仅美貌,心地善良,女工好,嫁的也好,婆婆和丈夫都对她甚好。
而她不仅容貌平庸,女工不好,嫁给一瘸腿丈夫还经常对她呼来喝去的。
因为她是村里有名的长嘴婆,经常无事生非,挑拨离间,婆婆和丈夫都不喜欢她,经常训斥她。
让她更是嫉恨那柳氏,恨不得食其肉,喝其血。
可是那柳氏容貌俊美,性子柔和,口碑不错,让她无计可施!她恨得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
如今,机会来了,她呆呆看着她们,想了想,萌生一毒计。
忙又转身回到村里,站在村里一棵大树下,大声吆喝一声。
她是村里有名的长舌妇,就是她这样的人,很多妇人都喜欢听她说笑东家长,西家短的琐事,以此取乐。
不大会,那些妇人皆都鱼贯而出,笑吟吟至前,听她胡言乱语。
那鹊娘看到她们过来,很是得意,遂摇唇鼓舌,添油加醋,摇头晃脑,眉飞色舞的把那柳娘和男子事情的经过道出。
妇人们都瞪大眼睛,摇摇头不信。
鹊娘目睹,很是着急,便指着上天发毒誓,今天所见据实,如若信口雌黄,天打五雷轰!
妇人们目睹此景,便信以为真,随即都眉飞色舞,挤眉弄眼,口沫横飞,议论纷纷。
对于柳氏此举,时而哄笑,时而愤然嫉恨,形态各异,很是热闹。
不大会,正当几个妇人兴趣盎然指手画脚的议论纷纷时,刚才晴空万里的天空,忽然狂风怒吼,枝叶狂舞,炸雷响起。
妇人们大惊,遂惊慌四散逃离。
鹊娘也花容失色的和妇人们一起逃离。
那炸雷一直都追着她,震耳欲聋,很是可怕。
有个妇人发现其中玄机,大惊道:“难道你方才乃是胡言乱语!信口雌黄!如今,老天发怒了,可不要连累我们!”
那几个妇人听罢,赶紧避开鹊娘。
鹊娘心里有鬼,忙祈求她们不要扔下她,离她而去。
说罢,死死抓住其中一个妇人。
那妇人大惊,气急败坏的甩开她,逃离。
那妇人刚逃离此地,忽的后面一声炸雷响起,那鹊娘被雷劈死了。
此事传来后,那善良的柳氏大惊失色,很是难过,把事情经过告知。
原来,柳氏回娘家,正好他的舅舅也在那里。
很久不见了,舅舅非得要把她送回家。
一路上,舅舅讲起她小时候的好笑的事情,柳氏忍不住笑出声来。
没想到,那鹊娘目睹,竟然把她想成这样,白白送掉了自己的性命。
人们知道后,都议论纷纷,道真是恶有恶报!做了坏事!遭到天谴!老天都不放过你。
民间故事:跨物种爱恋,美女与狐狸生死不渝的爱情
有个偏远小山村,却生出一位美少女,她叫王小花,皮肤雪白,身段窈窕;男人见了她,都盯着看。有一次,她独自一人锄地回家,时值中午,天气很炎热,她走到一个水潭旁,见水清澈,往四周环顾了一下,没有一个人,就脱下衣服,在水潭里洗澡、嬉水。
过了会儿,她赤裸走出水潭,穿上衣服,准备回去。突见远处草丛动了一下,她以为是人,仔细一望,一只狐狸跑走了。她心里想:有趣,这野兽看人洗澡。也没在意,就回去了。
过了段时间,媒婆带着一位美貌男青年,到了王小花家提亲;是那位男青年找到媒婆,付给媒婆两倍的钱,一起到王小花家。那个媒婆是附近的人,专门以说亲为生,王小花的父母见媒婆上门,也猜着了来意。寒暄了几句,媒婆说“你叔叔,看看这后生的人材!长得多俊俏!和小花真是一对!小花,你说呢?”小花见到那男孩,心里就基本愿意,此时媒婆这么说,抿嘴一笑。小花的父亲说“长得俊不俊先放开,看能不能拿出100块大洋的彩礼。”小伙子说“叔叔,彩礼当然准备了”,就拿出100块银元。王小花的父母看了看,验了验真假,感到很满意。
小花的父亲说“对了,你叫什么?哪里人?家里还有谁?”小伙子说“我叫胡必诚,老家是山西石板沟,到这里做生意,父母去世了,也没有姊妹,就我一个人。”小花的母亲说“这怕不行吧?有点来路不明。”胡必诚说“婶婶,你放心,如果和小花成了婚,就住在这附近,不回老家的。”说着,又拿出100块银元,说“我知道,小花不能和一般女人比,你们把小花养的这么大,辛苦了;彩礼得再加100块。”王小花的父母见了一大堆银元,眉开眼笑;媒婆痴痴盯着银元,就连忙撺掇。
亲事就算定下来了,小花的母亲张罗着做饭。不一会儿,肉炖熟了,就端了上来;拿出几瓶酒。小花的父亲向来贪杯、爱喝酒,就劝小伙子喝酒,胡必诚为了不扫了盛情,就一杯一杯的喝。两人都喝醉了,胡必诚就躺在炕上睡着了。
突然,只见胡必诚变成了一只狐狸;几人大吃一惊,小花的母亲说“我说来路不明,原来是成精的狐狸。”小花的父亲骂媒婆“老婊子!把成精的狐狸带到我家,”说着,乘狐狸睡着,拿来一把铁锹,把狐狸头上几锹,打死了,狐狸头都滚到一边。就挖了个坑,把狐狸埋到土里。
王小花的父母要把200块白花花的银元藏起来,媒婆说“要不是我带来,你们能凭空得200块大洋?给我100块。”小花的母亲给了10块,媒婆还要,小花的父亲骂“10块也不想给你!再不走,把你也劈死了!”媒婆吃了吓,拿着银元,连忙走了。
王小花只是个二十来岁的女孩,经历了这场变故,神思混乱;晚上,在自己房间里躺下,呆呆的想着。只见胡必诚走了进来,王小花连忙站起,看着胡必诚。胡必诚说“小花,我本是狐狸,再过三年就修成正果了。那天,看到你在水潭里洗浴,就爱上了你;到你家提亲,想不到遭此惨祸,”说着流下泪。小花哭道:“是我父母太狠心了。”胡必诚说“也是我命该如此。现在是来和你道别,狐祖知道了我的事,让我到他那里,点拨我修炼;五十年后,再和你相会。珍重。”说完,就走了。王小花突然惊醒,原来是个梦,窗外鸡在鸣叫,是深夜三更。王小花想到狐狸的可怜可惨,不由的哭了起来。
小花的父母虽然蛮横,但心里想想也感到害怕,只想着快点把王小花嫁出去。以前提亲的人倒很多,但现在无人上门;原来那天以后,媒婆四处对人说,那件事传的沸沸扬扬,很多人家不敢娶小花了。
王小花的父母商量:“就嫁给那个穷小子吧!”原来,他们附近有位读书人,是个好后生,但家里穷,以前和他们说过亲,但嫌小伙子家穷,没答应;现在,没人娶小花,又急着嫁,就准备把小花嫁给那位小伙子。和那家人说了说,小伙子答应了,就定下日子,彩礼一分也没要。婚礼那天,小花的父母拿出五十块大洋,算作嫁妆;小花就嫁给邻村的那位后生了。
小花嫁过去后,生了几个孩子,但过得不幸福。那位后生,虽有文化,是读《四书五经》长大的,为人很固执,心胸也不广大,有点看不开事。有一次,和小花争吵,又气又恨,就自杀了。小花一个人拉扯着孩子,很不容易,男人家的族人欺负小花。小花只得改嫁,嫁给个丧偶的男人。
又过了很多年,小花快七十岁了,已是儿孙满堂;但儿子女儿、孙子外孙,没一个人孝顺王小花,儿子儿媳还打小花。后来,改嫁的那个男人也去世了,王小花一个人过日子。
有一年冬天,王小花生了病,去世了,几个儿子把她安葬了。
当年那位狐仙胡必诚,在狐祖那里修炼,五十年过去了,修成了正果。他离开祖师,去找王小花,再续前缘。
他到了小花老家,打听到小花刚刚去世了,就找到小花的坟,见立着碑:先妣王小花之墓。胡必诚刨开坟墓,打开棺材,见王小花老太太躺在里面,因为是冬天,尸体还没有腐烂。胡必诚把王小花抱了出来,放在地上,拿出一颗丹药,给小花灌进去,又念了咒。不一会儿,王小花睁眼活了过来。
小花坐了起来,看着胡必诚,说“你不是胡必诚吗?这几十年了,你还是个年轻小伙子。”胡必诚滴泪道“这五十年来,我一刻也没有忘记你。”王小花叹道“你救活我干什么?还不如死了!我那几个好儿子!”胡必诚说“小花,你现在活了,和我过;不理他们了。”
王小花看了眼胡必诚,说“我个老太太,你长着年轻人样貌,能在一起了?”胡必诚想了想,说“倒是有个法子。”王小花说“什么法子?”胡必诚说“'是采阳补阴大法’,和三十六个男人睡觉,吸取他们的阳气,老太太就可以变成少女。”王小花笑道:“这不是给你戴绿帽子?”胡必诚笑道:“也算也不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王小花又问“这样对男人身体有没有伤害?”胡必诚说“一两次伤害不大,会萎靡不振,过段时间就恢复了。”就对小花传授了“采阳补阴”的口诀与方法。
胡必诚给了王小花一些钱,说“过段时间来找你。”王小花说“你能找着我?”胡必诚说“连个人也找不着,就不是狐仙了。”两人就暂时分开了。
王小花走到附近的一个小镇上,是深夜,就坐在街边。一个醉汉过来,搂住小花,要强暴。王小花推开,想到胡必诚传授的“采阳补阴大法”,就看了眼醉汉,顺从了。在那过程中,王小花运用“采阳补阴”。完事后,醉汉心满意足走了;王小花整理好衣服,拉起自己的头发一看,以前的白头发变成黑头发了,才知胡必诚所言不虚。
过了会儿,天明了,买的吃了点豆浆、油条。店铺都开门了,王小花就买了几件衣服,换上了。她走到一个澡堂,洗一下澡。因为是早上,洗澡的人少,王小花就独自一人洗着澡。看到澡堂老板在门缝里看小花洗澡,小花本想骂一句,又想起胡必诚传授的法术,就走过去拉开门,说“进来吧。”澡堂老板大喜过望,就和小花在澡堂的长凳上发生了关系,小花用了采阳补阴。老板出去了,小花起身洗完澡,穿上衣服。对镜一看,小花像四十几岁的中年美妇,不由笑了一下。出去付给老板洗澡钱,老板说“不要不要”,觉得占了便宜,小花就走了。
小花在街上走着,想:先租个房吧。就走到个巷道里,见一个大院上挂着个牌:有房出租。就走了进去,房东盯着小花的胸脯,看了房子,问小花“身份证?”小花说“没有”。房东说“没有身份证不行。”小花说“我忘带了。”房东说“没有身份证也可以,不过你得和我睡觉。”小花说“好吧。”就在房间里办了事,小花运用“采阳补阴”,房东喜滋滋的出去了;小花穿好衣服,在墙壁上的镜子上照了一下,见自己是三十几岁的美少妇。
小花就住在那里了;有一天,同住一个院的个男人,过来和小花拉话。很晚也不走,最后说“你一个人孤单吧?”小花明白他的意思,说“嗯。”男人说“我今晚就住在你这里吧?”小花说“好。”两人发生了关系,小花运用“采阳补阴”。第二天,小花起身洗漱,一对镜子,见自己更年轻、更漂亮、皮肤更白了。房东见了,说“越来越漂亮了”。
之后,小花还发生了些“艳遇”,都运用了“采阳补阴”。小花长的像二十岁的年轻美女,穿了几件时髦衣服,男人们都百分之百回头。而小花,只一心等着胡必诚到来。
有一天,胡必诚来了,王小花笑着迎接,胡必诚看着小花,点了点头。两人住在一起,终于成了夫妻。
他们租下一间店铺,搬到那里,开了家饭店。有一次,一个小伙子调戏柜台上的王小花,被小花气的骂了一顿。胡必诚问“这也是常有的事,发那么大火干什么?”王小花说“他认不得我,我认得他;他是我孙子。”胡必诚说“也难怪。”王小花说“我以前的时候,这个龟孙子还打过我!”
饭店的生意还好,可好景不长;街道办的人上门了,要查户口,让他们办暂住证。两人好说歹说,应付走。过几天,派出所的人到了,说他们夫妇是黑户,是不是逃犯。夜里,两人商量“离开这里吧,到王小花老家种地吧。”原来,王小花的老家,是个深山沟,以前住着些人家,现在都搬走了,整个山沟空无一人。
两人就离开那个小镇,到了那个深山沟,过起了田园生活。
过了几年,派出所听说那个山沟住着一对年轻夫妇,是流动人口,就去彻查。山沟里不通车路,只是小路,就下车步行。可怎么也找不到,迷了路;同行的村主任说那对夫妻是狐仙,警察们也有点害怕,就好不容易找着路,折了回来。
但附近的村民偶尔见到他们,还拉话说庄稼收成。
民间故事:两只黄鼠狼修仙
话说古时候,有黄善黄良黄鼠狼两兄弟,一心向善努力修炼,想要修成人身,再借助人身修炼成仙。可他们俩除了找些灵芝人参服用、吸收日月精华以外,没有其他方法能帮助修炼。
这天,俩兄俩在山洞里打坐修炼完毕,出洞到林中走走,走了一会儿,黄善忽然看见,一棵树下有两个东西在闪着金光,跑过去一看,竟然是两尊金子做成的巴掌大的太上老君神像,也不知道是谁遗失的。
俩兄弟一人捧起一尊老君像,四处瞧也不见失主,黄良说:“哥哥,也许这是缘分,我们既然一心向道,不如将老君像带回洞中供奉,要是听见有人来寻,再还给失主。”黄善点点头,二人将老君像抱回了家。
此后,二人将老君像立在洞中供奉起来,每天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炷香,很是虔诚,供奉了一年多。这天,两尊老君像忽然发出刺眼的金光,黄善黄良急忙跪下,老君像发出声音道:“吾乃道德天尊,感应到你二人修道虔诚,特现身教化。”
黄善黄良急忙磕头道:“感谢天尊垂怜,请天尊指点我二人修炼!”老君道:“修炼一途,唯有由德入道。行善积德、持之以恒,方能功德圆满修得正道。”二人听罢急忙道:“谨记天尊教诲!”
老君又道:“我这里有两枚金丹,你二人服下就能化成人形,今后好生行善积德,时时侍奉我的金身,我会暗中监督你二人。”话音刚落,两枚金丹从天而降。黄善黄良急忙接住,跪地磕头道:“感谢天尊!谨记教诲!”
黄善黄良服下金丹,片刻后果真化成两位翩翩公子,二人欣喜不已,又商量着怎样才能行善积德。黄善道:“行善积德,最大莫过于悬壶济世,你我二人颇懂些药理,不如去山下开个医馆治病救人。”黄良道:“言之有理,我们这就去办。”
没过多久,县城里开了个济世堂,两个白面书生模样的人坐堂问诊。刚开始没什么生意,渐渐地有人发现,二人看病是医术高明、药到病除,济世堂也变得门庭若市起来。
就这样,黄善黄良开了三年医馆,白天在大堂药柜前治病救人,夜间在后院神像前潜心修炼。这天一大早,二人忙活许久很是劳累,准备出外游玩三天,于是将老君像用红布包好揣在怀里,骑上马往郊外走去。
黄善黄良回到了熟悉的山林很是快活,还采了不少山中草药,第三天便往回赶,途中路过一个破破烂烂的草房,听见里面有孩子的哭声。黄善道:“听这哭声甚是凄惨,我们去看一下吧。”
二人走到草房门前,敲门之后,一位老者颤颤巍巍前来开门。黄良问道:“请问老者,你家中为什么有小孩啼哭,甚是凄惨。”老者抹着眼泪无奈道:“只因我这小孙子得了怪病,心肺疼痛,这才忍不住哭喊。”
黄善黄良互相望了一眼,救死扶伤义不容辞。黄善道:“我二人便是大夫,请让我们诊治诊治。”老者急忙请二人进屋。黄善黄良见昏暗的房间里,木床上躺着个七八岁的小孩,脸色惨白浑身冒汗,疼痛难忍正在惨叫。
二人皱了皱眉头,黄善给小孩号脉,黄良在小孩身上浑身摸索,片刻之后,二人心中有了答案。黄善问道:“老者,是否请其他大夫来诊治过?”老者道:“请了几个郎中,但看不出到底是什么病,只开了些镇痛的药,服下毫无效果。”
黄善黄良低头合计一番,黄善对老者道:“这娃娃得的是先天心肝闭合之症,以至于心肝不通、血脉乱窜,犹如火烧针刺、疼痛难忍。”老者听罢,着急问道:“请问二位,如何才能治愈?”
黄良道:“以八味名贵药材配合金粉,可以治愈。”老者一听,掉下眼泪,道:“家里为了给他治病,已经是穷困潦倒,药材我还能上山找一找,可这金粉实在没有呀!”
眼见床上的小孩疼得死去活来,黄善不忍,道:“我兄弟二人此次上山正好采得八味药材,只是这金粉…”黄良急忙接话道:“哥哥,我们不是随身带着老君像么?神像不正是金子打造的么?”
黄善急忙摇头摆手:“不行不行!老君叫我俩用心侍奉神像,片刻不敢怠慢,才能积德行善早日升仙,又怎么敢毁坏?”黄良道:“可这娃娃如此痛苦,当务之急救他一命要紧,要是老君责怪,我一身承担,就用我的老君像吧!”
黄良说完,便请黄善取出八味药材熬炼,自己打怀里掏出红布包着的老君像,一层层揭开,不舍道:“天尊莫怪,弟子今日为救人一命,毁坏您的金身,若有罪责,我一身承担,与大哥无关。”说完,拔出一把精钢小刀,在神像身上刮起来。
不久后,黄善熬炼好药汤,黄良将从神像身上刮下来的金粉和进药汤中喂小孩服下。果然片刻之后,药汤入体镇心肝、安魂魄,小孩消了疼痛不再难受,沉沉睡去。老者见状,急忙跪下叩头拜谢黄善黄良,二人急忙扶起老者,出门牵马而去。
当天晚间,二人依旧在神像前打坐修炼,只是黄良的神像背后有许多刮痕,很是难看。黄良对着神像,心中不安,若是因毁坏神像天尊责罚,不能修炼成仙,又如何是好?
正在此时,空中仙乐阵阵,地上忽然百花齐放,又有金光自天而降,金光中有仙禽神兽游走。片刻后,一位身着青色道袍、长须飘飘的老人,骑着青牛落在二人面前。
二人一见急忙跪倒在地,激动道:“恭迎天尊圣驾!”老君笑呵呵道:“起来吧,我今天来是为你二人成仙之事。”黄善欣喜不已,黄良却有些惶恐。老君道:“黄良,你随我至三十三重天修炼。黄善,你在人间再修炼百年。”
黄善黄良皆一脸不可置信,黄善有些不服道:“敢问天尊,为何我不能即刻上天?”老君道:“今日你二人路遇病患,需金粉为药,黄良冒着被我责罚、不能成仙的风险,毁坏金身救人一命,此乃以人为本,是为大善。而你瞻前顾后,没有破除迷妄执着,所以,再修炼百年吧。”
黄善听罢羞红了脸,黄良对黄善道:“哥哥莫要灰心,再积德行善修炼百年,我在天上等你!”黄善点点头,二人情谊深厚,难舍难分。黄良便随老君上了天,黄善留在了人间。
此后,济世堂只剩下一位大夫坐堂,黄善依旧悬壶济世,还将自己的医术传给了几十位弟子,弟子们行遍天下,治病救人无数。几十年后,有一天,人们发现济世堂上空金光阵阵,金光过后,那坐堂的老大夫不见了踪影,人们争相传说,是那老大夫成仙了道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