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对:细辛白术药对配对精解!

 细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全草。药性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能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临床应用常见药对如下:

  细辛——麻黄

  细辛辛温发散,芳香透达,长于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麻黄能发汗、平喘,归肺、膀胱经,为发汗解表第一要药,平喘利水作用强。二药伍用,加强了解表散寒之力,肺中痰饮、喘咳可平。《内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细辛润之。麻黄之甘,以解少阴之寒;细辛、附子之辛,以温少阴之经。” 细辛配麻黄,最早见于《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

  细辛——川芎

  川芎辛温,气香升散,有较强的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作用。《本经》谓其“主中风入脑头痛。”川芎祛风止痛,为治诸经头痛之要药,尤善治少阳、厥阴经头痛。细辛外可解表散寒,内可温肺化饮,上疏头风,下通肾气,善于通利耳鼻诸窍、散寒止痛,为治少阴头痛之要药。两药配伍使用,能上行头目,增强其祛风止痛作用,常用于外感风邪所致之头痛。

  细辛——白芷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能祛风,燥湿,消肿,止痛。二药均善解表祛风、通窍止痛,辛香善走窜,通经力强。细辛偏于入肾经驱逐风寒,入肺温化痰饮,擅治少阴头痛,白芷偏于入胃经发散风寒,擅治阳明头痛。二药相须为用,解表通窍、止痛效力增强,为祛风、止痛、通鼻窍常用对药。

  细辛——辛夷

  辛夷辛、温,归肺、胃经,善宣通鼻窍。细辛散寒化饮,善行能通九窍,长于通鼻窍,止痛力强。辛夷解表力弱,能辅佐细辛发散表邪,二药配伍,解表力加强,通鼻窍效力大增。细辛配辛夷,见于《证治准绳》川芎散。

  细辛——独活

  独活辛、苦、温,散寒燥湿,温经通痹,入肾经,作用在里在下,止痛效果明显。细辛发散风寒,善治头面部诸风之疾,可引少阴之寒达于肌表。二药配伍,相须为用,一上一下,独活得细辛之升,能祛头面风寒,细辛可助独活引肾经风寒而使之外散。共奏散寒除湿、通痹止痛之功。细辛配独活,见于《症因脉治》独活细辛汤。

  细辛——附子

  附子辛、甘、热,有毒,归心、脾、胃经,长于温散里寒,细辛长于疏散表寒,止痛。二药配伍,表里兼顾,阳复表解,在内之寒附子温之,细辛助之;在外之寒细辛疏之,附子辅之,共同加强温阳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本草汇言》记载:“细辛,佐附子能散诸疾之冷。”细辛配附子,见于《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

  细辛——干姜

  干姜辛、热,归脾、胃、肺经。二药均有温肺化饮、止痛作用。干姜长于温肺散寒,守而不走。细辛长于化饮、止痛、走窜解表。二药配伍相须为用,温肺散寒,化饮止痛效力增强。《本草汇言》记载:“细辛,佐姜、桂能祛脏腑之寒。”细辛配干姜,见于《伤寒论》小青龙汤。

  细辛——熟地黄

  细辛温通辛散,发散风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为少阴经药。熟地黄甘温,补血生津,滋养肝肾。细辛之辛散能去熟地黄之呆腻,使之补而不滞;熟地黄之滋腻可制细辛之燥散,使之散而无过。二药伍用,一守一走,润燥并用,补散兼施,互制其短而展其长,具有补肾强腰、祛寒止痛之妙用。细辛、熟地黄伍用,临床主要用于阴虚痛证。

  细辛——石膏

  石膏气味寒凉,有清泄阳明胃火之功。细辛气味香窜,气清而不浊,辛散利窍,有较好的通络止痛之功。二药伍用,细辛虽性温,但被石膏之寒凉所抑制,细辛之升浮又可引石膏上行而清头面之热。二药寒热相配,各取其用,既能清热泻火,又能祛风止痛,且二者皆辛散,有“火郁散之”之义而无遏邪之弊。石膏、细辛二味都具“辛”味,故《疡医大全》名“二辛煎”用治阳明胃火、牙龈口舌肿痛等症。

  细辛——黄连

  黄连大苦大寒,清泄胃火;细辛宣散,上行止痛,二药合用,辛苦共施,寒热井进,辛以散火,苦以降泄,细辛引黄连达少阴肾经,黄连引细辛达少阴心经,合用清宣心肾郁火。

  细辛——五味子

  五味子酸涩收敛,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细辛辛散温通,温肺化饮,发散风寒,祛风止痒。细辛辛散开肺,五味子酸收敛肺,二者一开一合,开无耗散肺气之弊,合无敛遏邪气之虞,为开合理肺之妙剂,止咳定喘之效尤为显著。临证具体应用时,用量应灵活掌握,咳嗽初起,以开宣为主,多用细辛;久咳之后,以敛肺气为要,多用五味子。细辛配五味子,见于《金匮要略》苓甘五味姜辛汤。

  细辛——皂荚

  皂荚辛散走窜,善化胶黏之痰,开风痰之闭塞。细辛辛香宣散,善开结气、宣郁滞、利气开窍。二药相伍,相辅相成,共奏宣肺气、化痰涎、开清窍之功。皂荚、细辛合用,名曰通关散,出自《丹溪心法》,用治中恶客忤、中风或痰厥所致的卒然口噤气塞、人事不省、牙关紧闭、口流痰诞等症。用时将皂荚、细辛等分极细末,吹少许入鼻,旋即得嚏而闭开神清。现在也有用此二药合蜂蜜制成通便条,塞入肛门,通过刺激肠壁而促进排便,用治便秘或动力性肠梗阻。

  细辛——甘草

  甘草味甘,性平,能“解百毒而有效,协诸药而无争”(《绀珠经》),《药性论》谓之“国老”。《本草正》曰“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表药得之助其外,下药得之缓其速。”甘草为众药之主,经方少不用者,甘草是临床最常用的调和药性和解毒药物。细辛为小毒之品,每与甘草配伍,相制为用,可以减低或消除细辛的毒性或副作用。

白术临床常见药对

白术为菊科多年生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药性苦、甘,温,归脾、胃经。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等功效,临床应用常见药对较多。

  白术配白芍

  白术甘苦温燥,入脾经,功能健脾燥湿以助运化,兼能补气安胎;白芍酸寒柔润,入肝经,长于柔肝养阴以藏血,并能缓急止痛。《本草纲目》曰:“白芍同白术补脾。”二药配伍,相使为用,可于土中泻木,共奏调肝和脾、补气养血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虚肝旺之腹痛腹泻、脘闷胁胀、食欲不振;肝郁脾虚之胸胁郁闷不舒、经行乳房胀痛、月经不调以及气血不足之面色萎黄、胎动不安等症。方如痛泻要方(《丹溪心法》)。

  白术配苍术

  白术甘温,益气健脾、燥湿和中,功擅健脾,补多于散;苍术苦温,燥湿化浊、升阳散郁,长于燥湿,散多于补。《本草通玄》曰:“苍术,宽中发汗,其功胜于白术;补中除湿,其力不及白术。”二者伍用,其燥湿健脾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寒湿内停之带下清稀,色白量多;脾胃不健,湿邪中阻之食欲不振,纳差呕吐,胸脘满闷;湿邪下注,水走肠间之腹胀,肠鸣,泄泻等症。方如苍术丸(《景岳全书》)。

  白术配陈皮

  白术健脾燥湿、益气固表,被前人誉为“补气健脾第一要药”;陈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为理气健脾的良药。《本草经解》曰:“陈皮辛能散,苦能泄……同术补脾。”二者伍用,共奏健脾燥湿、理气化痰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虚、湿阻、气滞之脘腹胀满、恶心呕吐以及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等症。如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

  白术配大腹皮

  白术甘苦性温,补中益气、燥湿健脾,功擅补中而利水;大腹皮辛,微温,行气消胀、利水消肿。二者伍用,有健脾燥湿、行气开壅、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虚失运、湿阻气滞之胃脘胀满、食少倦怠、腹满水肿等症。方如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白术配防风

  白术健脾燥湿和中,固表止汗;防风祛风散邪,疏肝散郁理脾。二者合用,共奏疏肝健脾和中,益卫固表御风之功效,用于治疗肝郁侮脾之腹痛、腹泻以及卫气虚弱易于外感之自汗、恶风等。方如痛泻要方(《丹溪心法》)。

  白术配茯苓
  白术苦甘性温,补脾益气,燥湿和中,功擅健脾燥湿;茯苓甘平,利水渗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长于利水渗湿。二者伍用,其健脾燥湿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脾虚湿困之头晕目眩,胸满腹胀,四肢倦怠,口淡不渴,便溏泄泻以及水肿,小便不利,或妇女带下清稀。方如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白术配麻黄
  《神农本草经》言白术“主风寒湿痹”。本品能治风寒湿邪留阻肌肉、筋骨、经络而致肢节身体痹痛。因其性温,用治寒湿痹痛更为适宜。麻黄轻扬,升发上达,善于散风寒,开腠理,通毛窍,有较强的散寒解表作用。二者配伍,共治外感寒湿,一身烦痛者。如麻黄加术汤(《金匮要略》)。
  白术配黄芪
  白术有补脾益气而固表止汗之功。黄芪甘温,内可大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两药合用,使气旺表实,则汗不外泄,邪亦不易内侵,主治表虚自汗症。方如玉屏风散(《丹溪心法》)。

  白术配枳实

  白术能和中益气,健运脾胃,为治脾虚诸证要药。枳实辛温,善破气除痞,消积导滞。二药合用,共奏消补兼施,健脾消痞之功,用治脾虚食积,食后脘腹痞满作胀。方如枳术丸(《脾胃论》)。

  白术配附子

  白术补益脾气,燥湿利湿。附子温肾暖脾,散寒除湿。二药配伍,互补为用,附子燥热,可助白术除湿,故温阳散寒,健脾除湿之力增强。另外,附子温经散寒,能通行十二经,白术燥湿,合之有祛寒湿,通经络之功。两者配伍,组成祛寒湿之剂,主治寒湿引起的痹证。张元素谓:“附子以白术为佐,乃除寒湿之圣药,湿药少加之引经。”方如附术汤(《严氏济生方》)。

  白术配黄芩

  白术能健脾益气安胎。黄芩苦寒,善清热安胎,《滇南本草》记载黄芩“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胱火……胎中有火热不安,清胎热,除六经实火”。两药配伍,可治脾虚胎热,胎动不安症。方如安胎和气饮(《妇科玉尺》)。

  白术配半夏

  白术性温苦燥,能醒脾化湿,健脾燥湿,消痰逐水,为治痰饮水湿的常用药物。张元素谓:“半夏……痰痞佐以白术。”说明两者配伍,能祛湿化痰,主治脾虚湿聚,咳嗽痰多者。方如白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白术配莲子肉

  白术能和中益气,健运脾胃。莲子肉甘涩平,归脾、肾、心经,能健脾益气、涩肠止泻。两者伍用,能加强健脾止泻的作用,补其中气,恢复脾胃受纳与健运之职,主治脾虚易饱,大便泄泻等症。方如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白术配桂枝

  《本草经疏》论白术云:“其气芳烈,其味甘浓,其性纯阳,为除风痹之上药,安脾胃之神品。”桂枝辛甘而温,走表则温经散寒,驱在表之风寒;走里则温阳散寒,暖脾胃之寒。白术得桂枝既可走表温经通络、除痹止痛,用于治疗风寒湿邪侵入肌表经络,四肢关节沉重疼痛、屈伸不利等证;又可走里以温中健脾化湿,而用于治疗脾土阳虚、寒湿内生、痰饮停滞之脘腹痞闷、纳谷不香,或见呕吐、下利便溏等证。方如苓桂术甘汤(《伤寒论》)。

  白术配莪术

  白术健脾强胃,莪术活血祛瘀、善消痞结。二药同用,具有攻补兼施,通补结合的效果。莪术开通可助白术补脾之功,白术扶正可制莪术攻破之性,使不损耗元气。常用于治疗闭经,取其健脾开胃以旺化源,通行经脉不伤正气,对厌食闭经尤为适合,亦用在痰湿阻络型闭经中。方如蓬莪术散(《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

推荐相关书籍:

(0)

相关推荐

  • 苍术与白术配伍的作用与功效

    [基源与功效]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性味辛,苦,温.归脾.胃.肝经.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之功效. 白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根茎.性味苦.甘,温.归脾.胃经.具有补气健脾,燥湿 ...

  • 中医内科学——鼓胀瘀结水留——调营饮——阴阳解析

    调营饮--阴阳解析 鼓胀瘀结水留证候: 脘腹坚满,青筋显露,胁下癥结痛如针刺,面色晦暗黧黑,或见赤丝血缕,面颈胸臂出现血痣或蟹爪纹,口干不欲饮水,或见大便色黑,舌质紫黯,或有紫斑,脉细涩. 治法:活血 ...

  • 细辛配伍药对

    2009-11-09 □ 周祯祥 湖北中医学院 细辛配伍是临床应用的主要形式.现就其常用配伍药对简述如下: 细辛与甘草 甘草,味甘性平.能"解百毒而有效,协诸药而无争"(<绀 ...

  • 【颈三药、鼻三药、眼四药、、、】精

    风寒头痛"风三药" 前几天有一个头疼的患者,我问他怎么头疼?  他说这几天天气热了,居然开风扇了,风扇对着头吹,一醒过来鼻塞,头就很痛.我说:不就是受风寒吗?风三药是哪三药?风药之 ...

  • 2味药的神奇配方,补足、精、气、血,常喝人超然轻身,精神旺(经典组合)

    福建民族医学网 11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用通俗语言讲解中医理论,让中医贴近生活,大家好,我是杰哥! 中国的中药总是富有神秘感,是国人的骄傲,随着大健康的大面积推广 很多人已经得知了养生的重要性,也知 ...

  • 张仲景唯一主打减肥的方子,只需2味药泡茶喝,药简方精!

    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医生 减肥是个时代话题,身边有很多朋友不是在减肥,就是在减肥的路上.减肥其实很简单,管住嘴,迈开腿,然而谁都知道的道理未必都能做到. 有个朋友,一心想要减肥,试过很多办法,甚至想要通 ...

  • 玉屏风散由#角药#黄芪、白术、防风三药组...

    玉屏风散 由#角药#黄芪.白术.防风三药组成,为益气固表止汗的经典名方,备受历代医家所青睐.#中医来了# 功用实卫固表.补脾益气,主治气虚感冒等病及气虚卫外不固之自汗.面色苍白.疲乏无力.舌淡苔白等症 ...

  • 【腾药:伤科要方】精

    腾药 组成:当归.羌活.红花.白芷.防风.制乳香.制没药.骨碎补.续断.宣木瓜.透骨草.川椒各等分. 制用法:上药共为粗末,每用药末120克加大青盐.白酒各30克拌匀,装入白布口袋内缝妥备用.或作熏洗 ...

  • 中药分类01 解表药:细辛 桂枝 防风 ...

    中药分类 01 解表药:细辛 桂枝 防风 羌活 蔓荆子 葛根 柴胡 炒牛蒡子 蝉衣 荆芥 薄荷 桑叶 菊花 升麻 02 清热药:金银花 连翘 黄芩 黄柏 黄连 虎杖 栀子 重楼 柴胡 板蓝根 蒲公英 ...

  • 前人对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的应用都比较...

    前人对麻黄.附子.细辛三味药的应用都比较谨慎,如麻黄易于发汗亡阳,附子毒性明显,"细辛不过钱,过钱胜人言'(即胜过砒霜之毒,人言者,信也),经过临床实践反复应用,才对它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我 ...

  • 名师药对经验白术、白芍[主治应用]肝脾不...

    名师药对经验 白术.白芍 [主治应用]肝脾不调. 肝胃不和之胃脘痛.泻泄等症. [经验体会]单兆伟经验: 二者配伍即为古方"白术芍药散".白术健脾补气<本草汇言> 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