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表面光鲜,实则需要吃很多苦
他出身贫寒,到高中才知道画国画要画在宣纸上,经过一番刻苦努力,在画坛以宋元画法传统集大成者的身份,日渐为世人所知,并成为许多深入传统的学画者取法和追随的对象。
方严(方荣根),浙江安吉县人,自幼酷爱绘画,师从浙江工艺美校毕彰老师学习中国画;1996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画专业得到马其宽、徐家昌、闵学林、田源、顾震岩、卢勇等老师的悉心指导。2000年7月获文学学士学位;2000年9月至今,于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任教;2003年8月至2005年8月结业于浙师大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课程与教学论(美术教育学)专业;2007年,获得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硕士学位。
他出生在安吉小山村一户极普通的世代耕种农家,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弟弟妹妹们。方严在四岁那年便喜欢上了涂涂画画,这个小村庄上并没有人会绘画。回忆里,也许是受到村里祖祖辈辈留下来的那些精雕细琢、华美绝伦徽派建筑的影响而开始的。等到再大一些的时候,他立志要像神笔马良那样,画会飞的鸟、会游的鱼。
幼年的他对神笔马良的真正意义还是一知半解,但他已经开始为之付诸行动,将《三国演义》、《杨家将》等连环画给自己作范本,一遍一遍重复地画。时间久了,其熟悉度、相似度和速度都在相应地提高,他甚至可以从任何一个局部入手,轻松地画完整幅画面而不用橡皮擦。这段凭着兴趣自觉研磨的经历,实际上为方严在日后的艺术生活奠定了殷实的基础。
这样自我摸索的状态一直持续到高中。当方严第一次听说“国画”,第一次知道画画需画在宣纸上,都已是高中时的事了。高中期间,他还与班上的其他两位喜爱绘画的同学打听到了安吉三中的郑德涵老先生,知道他对绘画艺术有很高的造诣。于是他们精心准备了几幅自己的画,结伴而去。
他还很清晰的记得第一次送给郑老点评的是一张学恽南田没骨法的荷花图。印象中,郑老的点评里皆是鼓励。“格调很高,气息很清”是郑老给方严第一次点评时给出的高度评价,这句话甚至影响了他一生。
艺术生命中令方严感动的第二个人是毕彰。高中毕业两年后,方严有机会插班进了安吉师范美术班的一次短期培训。时间其实很短暂,方严只赶上了毕老师教授的书法篆刻课的最后三天。但方严却给毕彰的印象很深,临走时特地嘱咐方严,学国画可以去杭州找他。
几经周折,一年后终于来到杭州跟老师学画,求学的那段日子也是他极为艰苦和刻苦的日子。他每天早上四五点起床,坚持二十多张的白描,二十多张的书法作业,再刻四五方印章,每天以开水泡面包渡日,但一个半月后他们除了回家的车费外就什么都没剩下了,只好含泪挥别。但那段经历仍然使他收获颇丰,他同时结识了西泠印社的篆刻老师李伏雨,以及后来指点他去考中国美院的徐家昌老师,还有同窗的商惠军,他们都在学习生活上给了他很大的帮助。
现在回想起当年考中国美院的现场,仍然心情忐忑。第一年考美院,从什么是白描写生都不知道,经过考前一天的临时学习,取得专业课第三名的好成绩,但那年因为英语没有过关而最终放弃了学习机会,直到第三年才如愿以偿。
方严一次又一次差点与绘画擦肩而过的命运得到改变,最终获得人生突破,归回到绘画的正路。方严对自己反复的人生也感触特别深,他说绘画就像舞台上惊艳的瞬间,表面光鲜实则需要吃很多苦。但这种苦他愿意品尝,他愿意为自己小时候的梦想而一直努力,等老了有人看到他的作品而拍案叫好时,也就无愧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