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故事3

(21)益气扶正化湿,治疗面部慢性湿疹

前两天写的案例用小柴胡汤治疗爱人高热,用到柴胡120g,有朋友问:那么大的用量会不会有什么副作用?或是伤阴?我在临床中用在高热不退,一般会在60~120g,那么久未见有伤阴的表现,我查找了一些老中医的经验关于柴胡运用经验。 陈景河《柴胡清热饮》 柴胡50g,黄芩50g,人参20g,板蓝根30g,甘草15g,青蒿10g,地骨皮15g,常山5g,清热透热,滋阴凉血,和解少阳,主治高热久治不退或是无名热,体温38~40。陈老运用的很好,其实,看看伤寒论的原文就可以看出柴胡的运用。 关键是在量,同时煎煮方法:伤寒论方小柴胡汤 7味 柴胡半斤,黄芩,人参,甘草(炙),生姜(切)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发烧的话不用拘泥于日三服,可以5~8服,缓缓服之,观察体温,又治疗一个高热肺炎咳嗽,两剂柴胡加石膏,体温下降。 女,40岁,面部慢性湿疹2年,反复的治疗过,中药,西药治疗不显,皮肤瘙痒,前面的医师用了清热解毒利湿效果反复,人比较瘦,疲劳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试用补气扶正,化湿,黄芪30g,生薏仁30g,土茯苓30g,当归15g,甘草10g,白鲜皮20g,地肤子20g,升麻30g,何首乌15g,丹参20g,泡姜18g,蒺藜20g,水杨梅20g,火炭母20g。 患者经过24剂调整,后面还用过四逆散,当归芍药散等随诊加减,终于治愈。 “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今读《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时解开了我很多年的困惑及对治疗一些疾病有了新的启发及收获。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饮为阴邪,阳气不能蒸化而内停,凡饮邪停留之处,阳气被阻遏而不能展布,所以饮留心下,则背部当胃之处,感觉寒冷。 尤在泾:“留饮即痰饮之留不去者也,背寒冷如掌大,留饮之处,阳气所不入也”。 程云来:“诸气受于胸中,而转行于背,心下留饮,则阳气抑遏而不行,故背寒冷如手大者,言其不尽寒也。” 留饮的形成,总的来说,是阳气衰微,水饮潴留所致,盖饮留之处,阳气所不能到达,结积留饮成澼囊。 治疗上,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在临床上常见的焦虑,抑郁,失眠,都有背部怕冷的表现,也是阳气不能疏布,郁结于背的表现。 那么开背部阳气就显得特别重要,背为阳,也就是胸腹的疾病在背部都会有反应点,有些是结节,有些是长的条索状的改变,那么只要按之,揉之,症状都会明显的改变。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牢牢的记住这句话。

(22)小柴胡汤合瓜蒌薤白桂枝汤治疗焦虑症

今天董叔过来,人特别的实在,但由于病痛的煎熬,症状的繁多让他太难受。 我问,怎么样了?董叔,好点了吗? 他说,恩,好很多了,症状改善了很多。 我问,你原来是怎么样的了? 他说,原来是腹胀,胸闷,胁肋部涨满疼痛,胸腹部都有发热的感觉,口干,口苦,反复恶心,反胃,心烦,失眠,难入睡,鼻流清涕,口吐清水,容易上火,大便干燥。 我问,当时发病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他答,我记得当时生怒气,吃不下饭,当时还是下雨,从胸闷经过几个月中慢慢出现全身不适的上述症状。 我问去过哪里治疗吗?用过什么药? 他说,看过很多中医他们都认为肝气不疏,用过逍遥丸,知柏地黄丸,保和丸,等等,每次胸闷胸涨的时候起码做了有十次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脏造影也都做过。 西医也看过很多他们说我是冠心病用过消心痛,丹参滴丸,有些人认为是返流性食管炎,用过一段时间泮拖拉唑,促进胃肠蠕动的药,有些人说我是神经官能证,用了抗焦虑抗抑郁的药及阿普唑伦,反正是中西医都用过了,这几年都在看病,效果不好,反而越来越严重。 患者症状繁多,多系统多部位致病,当时觉得也是难以入手,看了舌象舌质比较淡红,右关脉紧弦左寸脉郁,两尺都比较弱,有小柴胡汤证的纲目,我就想先疏解少阳,从枢机入手,扳动这个点,而且患者也有,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往来寒热(一阵阵热往上冲,又怕冷),邪热郁结在半表半里,加之有心阳不振,痰郁于胸,所以用了瓜蒌薤白桂枝汤。 柴胡主治胸腹胃肠间结气,能推陈出新,黄芩清热除烦,半夏生姜组成小半夏汤,祛痰止呕,参,姜,枣补中,人参能大补元气,补中益气,这样才能发挥柴,芩作用,桂枝,薤白温通心阳,加强心的动力,瓜蒌枳实宽胸理气,使气机得以调畅。 前三天的处方如下, 柴胡25g,黄芩20g,人参10g,半夏20g,甘草10g,生姜20g,大枣10g,瓜蒌20g,枳实10g,桂枝20g,薤白20g 三剂,每天一剂,水煎四百毫升分两次温饮 他今天过来复诊的时候说,从来没有那么舒服过,胸胁部腹部胀痛发热已经明显好转,心也不是那么烦了,主要是能入睡了,以前每天都是失眠,干呕吐清水也好转,只是还有少许反胃嘈杂,恶心。 天气变冷,诊治过敏性鼻炎甚多,反复鼻塞,流鼻涕,鼻子不通,患者也觉得特别的难受。

一男性患者,24岁,反复过敏性鼻炎三年了,做装修工作。 我说,做针灸试试看吧。 他问,疼吗?要针灸多久? 我答,你先针灸一次,不疼,你试试看。 我选了,合谷,迎香,印堂,肾腧(温灸),肺腧(温灸),通天。 过敏性的鼻炎有什么主要的症状呢? 主要是发作性连续打喷嚏,鼻痒,和流鼻涕。 其病因多于过敏性体质或接触粉尘等导致过敏原有关。 这个病主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是肺气亏虚,卫表不固,肺是卫外的,肺气虚不能固外的时候,就会容易受到外邪的侵犯,风寒侵犯首犯肺卫,津液停滞而致。 肺气通于鼻,其藏有冷,冷随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 土与金属于什么关系呢? 相生的关系,脾生肺,土虚则金虚,肺有赖于脾气得充养。 在脾胃论里,有一句话,脾胃虚则肺最受病,所以我们看到很多鼻炎患者,都有些脾胃虚弱表现,不想吃东西啊,面黄肌瘦,疲劳乏力等表现,有些在孩子上面也表现得很明显。 另外肾为气之根,能够主纳气。 肾虚则肺气虚,摄纳无权,病因与肾,督脉虚损有关,督脉主一身之阳气,督脉虚损则阳气亦虚,由于正气虚损故感受风寒之邪即可诱发。 这个就诊患者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精神容易疲劳,夜尿多。 过敏性鼻炎由肾与肾脉虚损,气不摄津液所致。 所以会有清涕而稀,喷嚏连发,早晚遇风寒尤甚。 治疗的话主要予通络调气,益督养元,用补法,针艾并用。 为什么选用这些穴位呢? 合谷,能通阳明而调气,迎香,印堂能够清鼻窍。 取大椎,肾腧,百会,能益督养肾元,而能扶助正气,可以配关元,气海,命门振奋肾阳,温补元气,足三里,脾腧,能够健脾胃而扶后天之本,艾灸肺腧可以温补肺气。 治疗后应该注意什么呢 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和防止致敏原刺激宜经常参加体育的锻炼,增强体质,以促进康复。

昨天一感冒病人,发热,38.4,怕冷,鼻塞流清鼻涕,头痛,全身俱痛,舌质淡苔白,右寸浮尺紧。 考虑风寒感冒,予疏风止痛,解表发汗为法,拟方如下, 荆芥12g 防风10g 羌活10g 白芷10g 川芎10g 葛根15g 紫苏10g 陈皮8g 威灵仙15g 生姜1og 葱头10g 甘草6g 这首方子是予荆防败毒散及香苏散加减,效果比荆防败毒散好,用水泡了后煎900ml,分三次服用,每次300ml,一般一到两剂而愈。 一个朋友带他爸爸过来说跟骨骨刺,问有没有什么方子,上次娟子也治疗一段时间,也是是好是坏,我觉得主要是不能坚持。

朋友的爸爸,65岁,这个骨刺折磨了他很久的时间,家里也不想手术治疗,舌淡暗苔白,脉细。 当归15g 丹参15g 乳香10g 末药10g 牛膝20g 白芍60g 白术20g 甘草10g 木瓜10g 骨碎补20g 威灵仙30g 千年健20 延胡索15g 土鳖虫10g 6剂,每天水煎600毫升,分三次服用,然后再加水煮开后用药渣及水来泡脚,需要坚持一段时间,起码15-20剂。

(23)清热利湿败毒、祛风养血润燥治疗荨麻疹

学习太阴,伤寒论原文:太阴之为病,腹满而胀,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中结硬。 太阴以理中,四逆为纲,表误下,桂枝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 太阴病属于里阴证。病机呢?就是虚、寒、饮、湿、痰。 临床上凡是出现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脉缓弱等证,就叫太阴病。是脾虚湿盛,病在脾经病变。 切记:用理中法不可用青皮,陈皮,厚朴,枳实,等破气之品,因太阴病之胀满,乃寒湿阻滞,中气旋转升降无力所致,桂枝附子状釜底之火,参芪补中气之虚,砂仁,霍,佩芳香化湿醒脾,方克有济,妄用开破,反中气下陷,拨动阳根 立春了,也是一年工作的开始,回来,打开一年的规划,找到2月,轻轻的打上一个钩,为新的一年而稳步向前。

一个女孩在一家电器厂打工,不知接触到啥东西,开始是全身发痒,起风水疙瘩,就是我们所说的荨麻疹。吃吃抗过敏药,打几针解毒敏也就好了,可是那个环境没改变,致病因素还在,所以反复发作,这样过来半年不好,那里的药费又贵,只得回来到附近的酒楼上班,慢慢地痒疹集中到腰臀腿上了,这些地儿手更容易抓到。瘙痒、挠抓、流滋、结痂、反反复复,有原来好过了的乌疤、现在正痒的红疙瘩、还有被抓破流血了才止痒的流黄水的湿毒疮。 诊脉稍有滑象,舌暗红前半部薄苔,后半部像撒了一层豆腐渣,那就是积粉苔了。按经验,湿热下注无疑。完全治好要些时日,长时间服药,量不可大,会损胃的,故处小剂量方。 水流湿,有湿就要利,又燥湿药可帮助化湿,取薏米 10克、苍术6克、土茯苓10克、地肤子10克,有热就要清,加黄柏6克,病久血分受之,加赤芍6克、丹皮6克以凉血消瘀,热久有火,火就燥,加生地黄 12克滋阴养血,下部之疾川牛膝6克可引经,再用白癣皮10克祛风止痒,甘草15克调味也清热抗过敏。这样子十一味药组成一方,是为清热利湿败毒、祛风养血润燥的复法。 不过一百克,就那么一大把,每日煎服一剂。 每个人都要好好的照顾好自己。

《伤寒论·太阳病下篇》第104条:“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此为逆也。”   

第105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组成】    麻黄六两去节、桂枝二两、甘草二两灸、杏仁四十枚去皮尖、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石膏如鸡子大碎绵裹。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征似汗,汗出多者温粉朴之。若汗多亡者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概说    本方出自《伤寒论·太阳病下篇》第104条,原条文:“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此为逆也。”很多人忽略本条具有两种意义,一是谈大青龙汤的主治,另一则是谈大青龙汤的使用禁忌。

第105条,原条文:“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也是谈到运用大青龙汤有其必要的症状。    首先我们谈第104条,“脉微弱”就是心气不足的意思。当心脏功能低下,又出汗怕风时,误服大青龙汤,神经传导产生障碍,肢体末梢----即手脚末端----会冰冷麻木,而且服后电解质不平衡,就会有筋惕肉瞤,加速汗液排泄过多,导致心脏麻痹,严重时危及生命。仲景先生告诫我们“服之则厥逆”道理在此,“逆”又指“不当的方法”。   

第105条也告诫我们,“伤寒脉理当浮紧,却出现浮缓脉”,却又无少阴病的症状下,才可以用大青龙汤发汗。所谓少阴病,就是“若但欲寐,身重无轻时......”的基本症状。如果没有“但欲寐”,即脉微细,心脏无力,昏昏沉沉,大脑缺氧想睡觉的前提下,才可以用大青龙汤发汗。由此也可了解大青龙汤是治疗伤寒实证的。我们也提过,少阴病脉沉反发热,麻黄附子细辛汤的道理在此。   

主治病症    滤过性病毒   

善用仲景方的同道,通常用本方治小朋友感冒发烧,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本方是麻桂的变方,口感不错、患者多能接受。凡罹患滤过性病毒流感,可加连翘;肠胃性呕吐,加苇根。  

本方之所以能退热是因为内有石膏剂。仲景用药,通常有内热烦躁才会用石膏,本方是麻黄汤及桂枝汤的合方去芍药改石膏而成,有内热就表示体温升高,甚至高热,石膏剂就是很好的退热剂。曾有一位医学会理事长公开演讲中,特别推崇并感谢仲景先生留给后世宝贵方剂。但同道又担心过用麻黄汗出过多会亡阳,殊不知石膏正有一寒一热的制衡作用。因此不必多虑。   

2.痰饮或水肿  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提到,水气病发于腰以下用五苓散、猪苓汤等,第19条原条文:“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痰饮与水肿都是水饮病。病人食少饮多,小便利者,为消渴病。但食少饮多,小便却不利,就造成留饮也就是停水饮病,可能全身水肿,也可能局部水肿。   

所以本篇第12条提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痰饮多遇秋冬则发,至春夏则止,类似气喘病,一般停留于呼吸系统间;悬饮停留在肝;溢饮渗透在四肢、皮下组织,也就是最常见的水肿病;支饮则停留在肺。从第12条条文就可了解,水停四肢而成的水肿,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都可治疗。 (24)肾着汤治疗寒湿腰痛

老年大学学员,感冒二十天,经输液,吃药效果不好,依重感冒,咳嗽,有痰,色白,鼻塞,流鼻,咳嗽时稍喘,全身麻冷,脉浮而细。 太少两感,加之过用输液,痰湿内布,水湿内停,困肺,心,脾,麻黄附子细辛汤扶正透表,杏仁,桔梗一宣一降,小半夏汤温化痰饮,水湿得化,气从以顺,肺之宣降恢复正常。 三剂而愈。 天一生水,就是乾坤演化。 乾中一爻落于坤中化坎,坤中一爻落于乾就化离。 按照郑钦安的说法,一阳落于二阴之中,化而为水,立水之极,是阳为阴根也。 而在内经中有,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所以研究水火来谈阴阳就显得没有那么抽象,阴阳的概念是非常的广泛的,落实到水火,落实到坎离,就有个参照物了。 天一生水,阳生阴长提示我们什么呢? 就是在人的生理过程中,就是有阳气的作用,有天一乾阳的作用,你就能够有水的生长。 如同在我们的家庭关系里面,丈夫为阳,为乾,妻子为阴,为坤,男在外打拼,为家庭竭尽全力,保护家庭,就像一样起到护外温煦,推动作用一样,妻子为阴,行坤道,起到内守的作用。 只有护住丈夫,你的家庭才会和谐,幸福,健康,我们现在可能很多女性本为坤行乾道了,这个是社会的进步发展所必需的,但我们看到很多女性把这个在外的乾道带回来了,不行坤道,这样就会有争执,家庭就会出现问题,就不会阳生阴长了。 所以说,在家庭关系中,你要明白对方的性,他是什么性子的你用阴阳的思维与之相处,家庭就好了。 一腰痛患者,长期在工地上班,久居湿地,怕冷恶风,双足膝关节冷痛,行走困难,舌淡苔白边有牙齿痕,脉细弱,小便一天两次,大便清长,患者为典型的脾肾阳虚,寒湿凝滞经脉,腰俯受寒,湿滞不通,病程缠绵。 拟真武汤,肾着汤加减: 茯苓30g、白芍20g,附子30g(先煮1小时),白术20g,生姜汁(冲服),桂枝20g,补骨脂20g,仙灵脾20g,吴茱萸15g,小茴香10g,白豆寇20g,干姜15g 四剂,水冲服,每天一剂。 嘱每天在家艾灸阴交穴一小时,同时配合呼吸,放松,体会阴交穴的灸感。 女50岁,152厘米,体重120斤。 大便一天一次 饭量正常,不吃海鲜牛羊肉。 以前脾气暴躁,现在已经好多了,不老发脾气了。 饮食方面几乎都是早上鸡蛋,八宝粥,午饭面条。晚饭稀饭 已经闭经了,15年10月就不来月经了。 14年检查出来的有丙肝,脾大。14年10月做的脾栓手术,打了一年的针,名字我记不清了,针停后吃的增强免疫力的药。期间就开始不停的过敏。 过敏症状是,红肿,有硬块,浑身都起疙瘩。上次过敏是身体每个部位都过敏了,医院检查过敏源说是鱼虾过敏,但是患者根本就不吃鱼虾。 这次过敏是昨天开始的,脸肿嘴肿,外阴也肿。 由于吃完不管用,就让她用艾叶煮水洗澡,慢慢好了,过敏后吃了激素药会失眠,整夜都不能入睡。如果阳光照射后会更严重。 舌质淡苔白。 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扶正透邪解,红参益气提高免疫力,桂枝麻黄各半汤祛风散寒,透邪解表,调和营卫,疏通血脉,畅达阳气,是我平时使用治疗皮肤疾病最多的一首方,蝉蜕,地龙抗过敏(取李可老中医脱敏灵含义,蝉蜕,地龙,苏叶,浮萍),红花有活血作用,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男,56岁,反复咳喘两年,加重七天,每天六宝爸包烟,七天前因为感冒后出现咳嗽,气喘,夜不能平卧,咳痰,色白量多,嗜酒,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细,痰饮内停,水凌心肺,肺失宣降,用小青龙汤虚化,并叮嘱戒烟酒酒,不然好不了。 他说,你让我戒酒可以,烟很难,我十三岁就学会抽烟 我说,你想要命还是要吸烟? 他说尽力吧………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成长的背后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每一位中医师都肩负着大力传承发展中医药的重任,而中医的发展离不开师承。中医师承源远流长,经过实践证明,中医师承是中医文化教育的魂脉,是培养中医人才不可或缺的一种形式。如金元四大家张元素将张氏之学传于李杲、王好古及其儿子张壁,李杲复传于罗天益。 明代薛己、张介宾、李中梓诸家私淑李杲;赵献可又私淑薛己、并传学于高鼓峰等人;张璐对薛己和张介宾二家之学均有所承受等等,即为后世所说的易水学派发展概况,也是中医师承发展的模式。为使现代中医可持续发展,各大中医院校均设有中医师承类专业,在校的中医学子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选择跟随一位富有经验的中医医师学习临床经验。 目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也有跟师学习这一内容,可以让我们学习导师的学术思想和独特诊疗经验,让我们少走弯路,努力成为知书达理、有继承创新精神的中医师。通过这差不多一年多的跟师学习,我成长了不少,成长的背后是我导师教会了我坚持,带领我走上中医路,让我努力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大学期间非常遗憾没有自行选择老师跟诊,自己自行学习中医好像总也不得法。听闻规培期间可以选择跟随一位导师学习临床等各方面经验,感到非常庆幸。经过双向选择,我终于弥补了自己的遗憾,可以跟随导师学习。我还记得那一天是2016年09月03日,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我的导师——林佳明老师。 夯实基础,学习伤寒 从2016年09月起,根据导师的安排,我们每天背诵1条《伤寒论》条文,通过微信语音背诵打卡,每周二晚上讨论《伤寒论》原文2—3条;从2017年02月起,我们开始每天记录自己的中医人生;从2017年06月起,我们每周四下午于脑病科病房进行中医经典教学查房。 截止到2017年06月22日,我们《伤寒论》条文背诵到227条,《伤寒论》条文讨论到49条,记录中医人生134篇;中医经典教学查房4次。另外林老师建立了中医经方临证微信群,邀请了其大学老师给我们讲课分享他们中医人生路上的所得、所获、所思。 让我们每天都有新的收获,感受到了不同思想碰撞出的火花。一开始我认为这些事非常简单,可是每天每周坚持都做这样简单的事情就非常不简单,有时甚至会觉得坚持不下去。可是林老师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坚持的力量。在中医路上,或者说人生路上也是如此,每个人都会遇见很大的困难及有时会经常困惑这条路到底要如何走下去。 那么我们要有梦想,有细致的规划,聚焦目标,分解目标,一步步达到自己的规划,让梦想更近一步。通过这差不多一年来的学习,从一开始对《伤寒论》一知半解到逐渐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从一开始任务式的背诵学习到现在的慢慢成为习惯。回首从前,竟开始佩服那个坚持的自己,那个努力的自己,那个不断成长的自己,更感谢那个让我们不断坚持下去的林老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起于垒土。通过林老师给我们规划的《伤寒论》学习任务,让我们不断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为临床实践做好扎实的理论功底。 实践临床,六经辨证 理论若脱离临床,将是空谈。林老师常将理论联系临床给我们讲解分析,例如患者特点:望诊第一印象如何,患者体质如何,发病诱因为何,疾病特点为何,腹诊提供给我们的信息多少等等。方药选择:为何要选择这首方,这首方的配伍特点是什么,用量变化如何,煎服法有什么要求,如何加减化裁及其适应症及禁忌症等等。 另外林老师通过临床带教给我们总结了六经辨证问诊思路,从六经的提纲入手,判断患者是阴病还是阳病,根据六经的不同临床表现,从太阳病问到厥阴病,逐一分析排除确定患者是何经病变或者有无合并他经病变等等,让我觉得豁然开朗且用于临床简易方便。 跟随林老师学习,让我感受到中医六经辨证的魅力,根据综合分析,大力体现了伤寒论整体性,全局性的辨证思维过程。 如一门诊病人韦某,女性,47岁。就诊于2017年05月22日。整体情况:中等身材,不胖不瘦,表情忧郁,情绪低落,忧心忡忡。主诉:情绪低落、失眠1年余。 现病史:患者诉1年前因邻里关系不和谐后出现情绪的低落,对事情不感兴趣,失眠,难以入睡,睡而易惊醒,心烦,胸闷,耳鸣,纳差,头晕,口干,咽喉有异物感,无口苦,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鼻塞流鼻涕,无咳嗽及咽喉疼痛,二便调,舌红,苔黄腻,脉弦细。 诊断:郁症—邪犯少阳,太阴,枢纽不利,湿阻中焦,运化不利。投以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同时林老师与其“话疗”,理清楚疾病成因,将其把情绪释放出来,并嘱其坚持导引。 服用三剂后复诊,患者诉能入睡,情绪好转,惊恐减轻,咽部无异物感,无头晕,耳鸣轻,纳较前改善,无口苦,舌苔三焦厚腻。能够看见其有了笑容,她爱人说,她能够开始坚持走路锻炼,叮嘱继续做导引。 治疗有效,症状好转,守上方,加佩兰,藿香,草果,祛三焦之湿,化痰湿。很多抑郁的患者,都具有柴胡汤的主症,但也需要辨证的分析,是否有太阳少阳合病,少阳阳明,少阳太阴等,患者当下的自我感受,特别的重要,也是我们的辨证的眼目及灵魂。小柴胡疏解少阳之枢,枢机调,上焦得通,胃气因和,下焦得畅,扶正祛邪,使用的是和法。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半夏厚朴汤为治疗梅核气的专方,在焦虑,抑郁失眠的患者中,使用的机会是很大的,表现为全身的不适,其中咽部的不适感很多,痰气交阻,有些表现出典型的症状,这是常证,有些是不典型的症状,这需要我们用变法的思维去看到症候之间的关系,半夏厚朴汤也是一首高效方,从临证的体会来看,很多患者服用后主观的症状会明显的改善很多。 在治疗的过程中首要的是话疗起到了重要作用,要分析疾病的过程中,耐心的倾听,及时给予支持就会特别的关键,在行为方式上,林老师选用患者能够简单坚持做到的运动方法,导引为第一要义,让患者去体验,感触。慢走,是林老师要求的第二要义,情绪的障碍,需要去疏导,其往往会给患者分析,建议患者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一项运动,坚持去做,令自我的生活方式重新构建后,疾病,症状就会慢慢好转。 小柴胡汤,半夏厚朴汤是林老师临床常用的小方,看着简单,却也治疗了很多患者,调整减轻了躯体化症状,让我体会到了经方的魅力,及在这个时代,作为医者,应该具备内在稳定的能力,当然,这也是需要磨练及自我成长,有正见,中,正,和的人生。 努力总结,自信前行 我认为在跟师过程中要一定常总结,总结老师的临床经验,总结自己的跟诊思考。一定要坚持,坚持中医自信,坚持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坚持完成自己定下的任务。 多问些为什么:多问老师为什么,对于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要多向老师请教,深入提出问题,把问题尽量搞清楚;多问自己为什么:掌握了老师哪些经验,临床上是否会用;多问患者为什么:患者服用药物后症状是否改善,有何变化、有无不适反应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有进步,才能有对临床用方有深刻的认识,举一反三。 多看书籍文献:书中自有黄金屋,一个人的知识有限,难以靠自己攀登高峰,唯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方可不断向上攀登。翻阅老师常提及的前贤的医论、医著、文献,以溯本求源,掌握理论依据,同时阅读与本学科相关的的现代医学书籍,熟练掌握中西医理论。也要常看老师所写的处方以及其论文、著述等,反复体会其学术思想在临床上的应用。 多记录医案方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听到、看到能给自己带来收获与思考的内容一定要及时记录,不然过后有可能会忘记,这样会错失提高自己的机会。在此基础可分门别类,加工整理,不断思考,使其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 多用于实践:跟师过程中要勤于临证,每次遇到相似病历,敢于处方用药,甚至可以照搬老师的方法,发现问题及时请教,这样能力会迅速提高。 多总结分析:经过提问、看书、记录、实践,即可总结分析。《论语·为政》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整理导师经验,既是工作,也是学习。要想将导师经验承袭下来,必须在“学”和“思”上下工夫。 从2016年09月到2017年06月,是林佳明老师让我感受到了坚持的力量。从懵懵懂懂的毕业生到逐渐建立中医自信的规培生,是林老师为我们开辟了中医学习新天地。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每一个阶段我们都会遇到不同的人,每个不同的人都教会我们成长。何其有幸,我可以跟随林佳明老师学习。非常感动,中医路上有林老师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携手前行。默默感恩,他们是我最想留住的幸运。 总而言之,经过这差不多一年的跟师学习,我无论在临床方面还是在为人处事方面都收获颇丰,并且成长了很多。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和身边人的支持、指点、提携。非常感谢林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愿我等在中医之漫漫长路上,上下求索!最后用张载的一句话,与君共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5)疏风利咽,宣肺止咳治咳嗽2月余

一同事孩子,五岁,咳嗽两月余,咳嗽少痰,咽喉似有东西堵在咽喉,时而清嗓而咳,用了很多止咳药效果也不好。汗出,舌质淡苔白。 予疏风利咽,宣肺止咳。 荆芥 6g 黄芪10g 蝉蜕6g 桔梗6g 木蝴蝶6g 生姜 6g 乌梅6g 甘草6g 防风6g 白术6g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祛风解表而能止痒,是风寒解表的常用药。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熄风止痉,利咽开音,桔梗苦,辛,平,归肺经,宣肺利咽,祛痰排脓。木蝴蝶甘,凉,归肺肝经,清肺利咽,生姜辛,温,归肺脾胃经,解表散寒,温肺止咳,乌梅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敛肺止咳,甘草调和诸药,加玉屏风散益气健脾。 林某,女,36岁。 咽喉疼痛一天,时有咳嗽,鼻塞,流鼻涕,纳差,无发热,大小便正常。舌质红苔薄黄,脉浮。 考虑风热犯肺,予疏风清热,宣肺解表。 薄荷6g 前胡10g 僵蚕10g 淡豆鼓12g 桔梗10g 甘草10g 瓜蒌皮10g 牛子10g 花粉10g 银花10g 连翘10g 竹叶6g 两剂水煎服,每次200ml。 第三个患者,男性,56岁,反复皮肤瘙痒两年,用了很多药效果都不好,一到冬天的时候皮肤痒甚明显,皮肤也都抓破了。 查舌像淡红苔白,脉虚弱无力。 考虑气血亏虚不能濡养肌肤。予养血润燥,疏风止痒为法。 可以用《医宗金鉴》当归饮子加减 当归12g 川芎15g 赤芍15g 白芍15g 生地20g 黄芪40g 首乌15g 荆芥10g 刺蒺藜15g 防风10g 地肤子20g 白鲜皮15g 甘草6g 这首方子能够主治老年性皮肤瘙痒,慢性荨麻疹。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今天我们师承的8个人一起讨论了这两条条文,讨论的是传变与否是明确的,从脉,证讨论了传变,还应注意舌苔的变化,提示了在太阳的状态,注意是否会过汉(老年人,慢病,虚弱)引起少阴的病变,这两条有很强的临床意义,我们也讨论了六经的病变传变规律与内经热论的不同。 相守,相忘。 多少人留在了回忆里,却没有能留在生活里,不相守,就相忘吧。 以期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短短中医人生,激励,鼓舞了多少人,又给多少人带去了希望与爱。

(0)

相关推荐

  • 呼吸系统经方医案 (一)王付

    呼吸系统经方医案 (一)王付

  • 记录:我的中医人生(14)

    我的中医人生(11) 作者:刘敏   2017年02月12日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言: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 ...

  • 经方杂谈--问诊望舌治伤寒

    伤寒不治.传为杂病,感冒不治.久咳成痨.春节将至,寒流来袭,新冠疫情反弹,感冒伤寒患者骤然增加,结合伤寒经方学习及临症经验总结,谈谈经方如何通过问诊.望舌就能辨证出方,治症伤寒. 普及几个概念: 1. ...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草味辛半夏: 风寒外袭无汗喘,痰饮内停苔白滑. 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 功效: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内饮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胸痞喘 ...

  • 经方故事

    凭着记忆写一点对于这些方子的粗浅理解. 一.小柴胡汤.这是一位同事的孩子,感冒后,经过西医治疗,余下咳嗽多日,搞得自己筋疲力尽.我建议他喝小柴胡颗粒,加倍服用,后来这位同事反馈,一次喝了半袋,汗出证减 ...

  • 我的经方故事

    1982年春节刚过,我寒假在家,院中一表嫂(甄某,50岁左右,表哥落户姥姥家)知道我上学学的是医生,便让我给他看看胃病.那时我才上学第二年,还没有见习和实习呢,是我第一次接触病人给人看病.据表嫂说她的 ...

  • 胡希恕经方故事

    讲述/胡希恕 ⊙编辑/中医书友会内刊编委会 导读:胡希恕先生用经方有胆有识,他在文章中提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试验过".临证的胆识花再多钱也买不来,必须有心人,兼且临证多. 胡希恕 ...

  • 23个经方故事!(精读必有收获)

    故事一:过敏性哮喘-栀子豉汤        三十年前,我在东直门做住院医生,东直门医院做住院医生.那么, 我总觉着我开的方子疗效不好,我就给领导说,我自己不看病了,我要给老大夫们抄方.所以那个时候,东 ...

  • 23个经方故事

    23个经方故事!(精读必有收获) 艾御享堂 故事一:过敏性哮喘-栀子豉汤        三十年前,我在东直门做住院医生,东直门医院做住院医生.那么, 我总觉着我开的方子疗效不好,我就给领导说,我自己不 ...

  • 【经方故事】吴冬红《神奇的经方!》

    这是发生在我家的真实故事 我婆母,92岁高龄,身高160cm,72公斤,身体无明显器质性毛病,生活尚能自理,平时由姑姐在老家专门陪护. 前几日,家人发视频说老太太左下颌有肿块,疼痛.考虑其年事已高,我 ...

  • 听郝万山讲22个经方故事!(精读必有收获)

    凤凰中医:一个面向全球华人的中医药时事热点类自媒体! 来源丨<经方故事> 作者: 郝万山   责编:木木 故事一:过敏性哮喘-栀子豉汤        三十年前,我在东直门做住院医生,东直门 ...

  • 郝万山经方故事:小建中汤的饴糖(附本人制作饴糖全过程)

    前言:饴糖是甜的,蜂蜜也是甜的,为什么不能够代替?我说这两种东西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我讲这个病例是告诉大家,饴糖就是饴糖,不能够用蜂蜜或者其他的东西来代替.代替的话不仅达不到它的治疗效果,有时候可能还 ...

  • 23个经方故事!

    故事一:过敏性哮喘-栀子豉汤        三十年前,我在东直门做住院医生,东直门医院做住院医生.那么, 我总觉着我开的方子疗效不好,我就给领导说,我自己不看病了,我要给老大夫们抄方.所以那个时候,东 ...

  • 郝万山讲伤寒论:23个经方故事 – 经方派

    故事一:过敏性哮喘--栀子豉汤 三十年前,我在东直门做住院医生,东直门医院做住院医生.那么, 我总觉着我开的方子疗效不好,我就给领导说,我自己不看病了,我要给老大夫们抄方.所以那个时候,东直门医院的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