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霸主”楚武王

“无名霸主”楚武王

追忆历史,春秋战国在这里没有掺杂皇权独裁统治的基础(周天子室微,群雄争霸),大臣们都是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死贱君王——虽死而无憾也。君王们大都真诚的对待自己的能臣贤才。今天我们讲一讲春秋楚人狂的楚武王,这位春秋历史上第一个称王的“南方天子”。讲讲为什么湖北人总是说的一句让北方人感到迷惑的一句话“老子就是不服周!”就是从楚武王传下来的。讲一讲为何楚国人能够喊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豪气冲天。老九带给你一个不一样的“无名霸主”楚武王。

1.周天子室微,北方大诸侯互相征伐,楚武王顺势崛起首开称王!

在西周一统天下、分封诸侯之时,唯有周以“上天之子”身份称王,受封的诸侯国君只能以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相称,谁称王就是僭越,要冒周天子和诸侯国讨伐的危险,所以北方各诸侯国几百年内不敢称王。

楚国开国之君熊绎当时受封楚地时的爵位只不过是个子男爵,因为家父虽然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师长,但是已经去世。靠山没了只能把最偏僻的南方土地封给楚国开国之君熊绎。为此,楚国人也被北方诸侯戏称之为“鸟人”,因为南方方言太难懂了。楚国君王们并没有受到嘲笑的影响,楚国人把后背留给了北方诸侯的嘲笑,将心胸交给了壮阔的南方边疆。由于其结合了北方先进的一些军事理论和先进的军事器械,南方小国逐渐的被楚国人吞并成为自己的领土。楚国人的这种开疆扩土的精神确实值得中华民族铭记,和秦国一样,中华民族越是遭遇困境,中国人总会激发出内心深处不断成长扩张的欲望基因。(在春秋战国开疆扩土方面,楚国和秦国都是为祖宗积累基业的最大贡献者。)

到了楚武王熊通一代,楚国已经在长江流域成长为南方的唯一霸主,楚武王熊通是一个非常具有雄心壮志的君主,是楚国勃兴期的开创者。公元前740年熊通成为楚君,封号为公。但是楚国的综合国力已经可以说非常强大了,只有晋国可以和其相提并论。楚武王熊通想通过伐随迫使随代为向周请“王”这种尊号:“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周天子当然不允许。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蚤终。成王举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蛮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于是楚武王自称王为“南方天子”。直到公元前369年,魏惠王北方称王以将370年的时间。

楚武王称王对于楚国来说是具有非常重大的发展意义的,以前没有称王的时候,楚国的一举一动都要请示周天子,称王之后,楚武王可以随心所欲的整合南方诸国,开始了统治长江流域的战争开端。楚国也随即进入了快车道,因此楚武王之后成为楚国的“勃兴期”。这是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因此楚人可以称之为狂人。

2.楚武王放弃周王朝的封邑制,在春秋时期首创设立县确实“伟大”!

楚武王第二个创新是首创县制。建立权县之前,楚国对新征服的地方和北方周王朝一样采取分封制。《左传·庄公十八年》追述了楚武王灭权为县的过程:“初,楚武王克权,使斗缗尹之。以叛,围而杀之,迁权于那处,使阎敖尹之。”在熊通初灭权国时,他沿用惯例保留了权国,只任命斗缗去监理权国旧地。斗缗在权国遗老遗少的唆使下反叛楚国,于是楚武王以重兵平定权地的反叛后,改设权县,因此,权县不仅是楚国第一县,而且是全国第一县。

当然在设立县上面,楚武王确实比秦朝走的早。不过,楚人灭国并地而设县之后,除了绝其君统而改命县尹之外,一般对其行政机构和基层政权组织则较少触动,并不强求其与楚国内陆的政治形式划一,且以安民为务,多用所灭之国的旧臣。楚国设县比秦国早,但其县制并没有像秦国那样发生深刻地变革。可是楚国设立县之后,让县成为楚国境内楚王直接管辖的一级行政单位,与封邑制长期并存。县制的创立,加强了君主专制,削弱了世袭贵族的势力,楚王可以直接掌控、调动县的军队,增强了楚国争霸战争的实力,在后来的争霸战争中起了巨大作用。

当然,曾是“春秋五霸”的秦、晋、齐、楚等国,都是较早推行县制的诸侯国。秦国推行县制最坚定,“商鞅变法”后,秦国完全而彻底推行县制,这为秦国的稳定、强大和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晋国因为县制和分封制并存埋下了“三家分晋”的苦果,齐国也因此产生了“田齐代姜”的政治动乱。可见县制的推行阻力是非常大的,秦国因为商鞅的完美推行改革成为了县制最大的受益者,楚国也可以说是县制的成功者,只是没有秦国的郡县制更加深刻而已。楚国只有县制,但是秦国最后衍生出了郡县制自此成为真正成熟的改革范例。

秦国的郡县制和楚国的县制——秦楚强大关键因素

3.楚武王开创楚国法治时代,为中国古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法治资源。

楚武王之前,楚国从颛顼前后到鬻熊前是神治( 巫治)阶段,从鬻熊到熊通前是道治阶段,自熊通开始是法治阶段。熊通制定了一些粗略的法律规则,如楚国王制、县制、出师大败主帅自杀、群帅自囚以听刑、楚王有过必受刑等规定,开始了楚国由道治向法治的转变。

最重要的是,楚国的法治阶段虽然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法治,但是其早于秦国商鞅变法将近270年时间,已经可以说是非常伟大了。楚国能够早于秦国成为无名的春秋霸主(自称王)确实有其独特和先进的地方。楚武王设立法治社会从而使楚国走上了法治的轨道,从而让国家内部更加稳定,有利于国富民强。

相比较于秦国的商鞅变法,秦国实行的是法家思想成为治国思想,楚国实行的是人治和法治的结合体,这对于周朝这样的奴隶制国家来说,楚国的法治社会更加贴合奴隶制社会实情。秦朝的法律相比较而言更适合现代社会——严格的法律不外乎人情,人人平等,有罪必法,有功必赏。——秦朝法律触怒了一部分特权世家的利益,最终断送了大秦帝国的生命。相比于儒家治国维护皇权统治,君父臣子的治国思想来说,楚国的法治也显得更加灵活。总而言之,楚武王的法治社会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优秀治国道路的重大探索,为春秋战国中的各诸侯国治理国家提供了宝贵的法治经验。

4.楚武王是“用人高手”,开创楚国任用良才的历史记录。

从现有文献来看, 楚武王之前的较有名国君有熊绎、熊渠等人,但没出现辅佐之人的名字,这表明他们没有使用人才或缺乏人才。到楚武王就不一样了,文献记载了楚武王之外的许多人才名字,表明楚武王任用了许多人才来辅佐他,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楚武王起用屈瑕、斗廉、斗伯比、蒍章、斗祁、屈重等人取得军事上、外交上一系列胜利,并最终确立了楚在汉东的霸主地位,尤其是楚武王还能够大胆起用他国人才为楚国服务。

据《左传·哀公十七年》记载,楚武王重用鄀国俘虏观丁父做军率,观丁父为楚国建了大功:“观丁父,鄀俘也,武王以为军率,是以克州、蓼,服随唐,大启群蛮。”楚武王重用人才也给楚国后世君王做出了很好的示范。由楚武王开始,楚国历史上各位楚王都大量任用人才辅佐自己。楚文王时期的保申、鬻拳,楚成王时子元,庄王时孙叔敖、武举、苏从等等,为楚国的崛起强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以后几位楚王也像楚武王任用观丁父一样任用外国人才为楚国服务。

纵观楚国八百年历史,凡楚王用人包括对外国人才使用得当,楚国就获得较快发展,逐渐变得强大;凡楚王用人不当,楚国就没有多大起色或衰落,甚至跌入低谷,以至于最后灭亡。因此,楚武王用人得当,尤其是敢于大胆重用他国人才,对楚国的崛起壮大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楚国一天天的壮大起来,英雄般的楚武王却在一天天的衰老下去,他的死没有遗憾!

公元前690年3月,楚武王不满随候出尔反尔,对楚国不尊重,决定再次伐随。楚武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本来这种战事应该由其子莫敖屈瑕去完成,伐罗之战中他却自缢而死,楚武王只得像从前一样,躬临战场。伤子之痛,忧困于心,出征前斋戒、祭祀之时,楚王感到自己心率不齐,行动迟缓,便告知夫人邓曼。邓曼镇定的地说,“心跳不齐,看来大王的福禄怕是要到尽头。想我们楚国,之所以由小到大,由弱向强,靠的是一种精神,那就是不怕死、往前冲。如果此战将士没有损失,即使大王不幸途中辞世,国家社稷也是有福的。”听了夫人的话,年老的楚武王回忆起自己的一生,豪气升起。夫人的话正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

楚武王率军亲征,渡过汉水不久,就心脏疼痛。楚武王坐在一棵硕大的香樟树下,这树上开满了圆锥形的黄绿色的花,清风阵阵吹来,香樟花发出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阳光通过树叶之间的缝隙闪闪烁烁,叽叽喳喳的鸟儿叫个不停,白色的蝴蝶翩翩起舞,看到这一幕,楚武王终于知道了时光的脚步不能阻挡,活力的容颜转瞬即逝。就这样想着、想着,英雄迟暮的楚武王陷入了永远的沉睡当中——那是一个被人讥笑之下开始的发奋图强,受尽了无数的苦难,死又能算什么呢?

楚国图腾“不死鸟”

人物简介:熊通(?——公元前690年),芈姓,熊氏,名通。公元前740年,熊通杀其侄自立为楚君,后来自称为楚武王。熊通虽然以暴力方式获得了王位,但是他文韬武略,东征西讨,克权、降随、伐绞、讨申,扫荡罗、卢、鄢、谷等四国……同时,熊通善于治理国家,大力发展冶炼和农业生产,开疆拓土,为楚庄王争霸华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喜欢研究楚武王的人喜欢将其比作《西游记》里的“齐天大圣”。

  在马良建立权县

  沙洋县马良镇位于沙洋县北部,东临汉江,西靠马良山,南与沙洋城关毗邻,北与钟祥市石牌镇接壤,是江汉平原上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镇。

  马良镇原属古权国,是公元前12世纪至前11世纪,商王武丁的后裔在汉水西岸建立的一个小国。权国以古权水得名。郦道元的《水经注》注曰:“水出章山东南流,径权城北,古之权国也。”古权国在商代已是人烟稠密、物产丰富、人文荟萃、交通便利之地,军事上进可攻、退可守,权国在马良存在有400多年的历史。权国国土不广,但国力不弱。楚国从熊渠(西周时楚君)至熊坎(春秋早期楚君)都未能把它灭掉。

  公元前740年,权国被楚国吞并征服,熊通把兼并得来的权国改为县——权县(权县成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县),以便集中统治,并任命其叔斗缗为权尹。斗缗也因此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县级政权长官。熊通此举一改过去分封制度为国君委派县尹制,建立直属楚君的县行政机构。后来,斗缗恃势,认为自己是楚国原国君若敖的儿子,又是楚国大夫斗伯比的哥哥,不甘心听命熊通的摆布,便发动权国遗民叛乱,被熊通派兵镇压并处死。熊通平定叛乱后继续设县,为防止权国遗民造反遂将权县迁于“那处”。“那处”故址位于如今的沙洋县拾桥镇,拾桥中学校园内至今还保存着“那处”遗址。对这一历史事件,《左传》鲁庄公十八年曾有详细记载:“楚武王克权,使斗缗尹之以叛 ,围而杀之,迁权于那处,使阎敖尹之。”后来,巴国攻打楚国,占领“那处”,阎敖弃城南逃,楚文王杀了阎敖,阎敖家族便起来反抗。楚文王灭其三族。

  熊通灭权,值得后人注重的不是伐权的用兵方略,而是灭权后的设治决策。中原的县虽在西周就有了,但县在西周还只是泛指郊外的地区,不能构成一级行政区域。以县为一级地方行政区域,即自熊通灭权国而置权县始。直到当代,县仍是中国的一级地方行政区域。此后,楚每灭一国,便把该国的公族迁到楚国的后方,严加监管,对该国的故地则通常设县,因俗以治之。

  1992年7月,市博物馆在马良棉花露天货场挖掘出一古墓,出土了一批青铜宝剑、玉翠环等兵器和日常用品(陶器),从精良的制作工艺上可证明当时的繁荣。从商王武丁的后裔建权国开始,马良镇至今已有3200多年的历史,权县城墙遗址在现马良棉花厂一带。

王分庭抗礼

  早在周文王的时候,熊通的先祖们已经是文王帐下的猛将功臣了,而且有封地,有爵位(《史记》称:封熊绎於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琇氏,居丹阳),但是,爵位很低(在周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子爵算较低级的爵位),还被称为楚蛮。楚国这个地方在当时虽然被视为蛮夷居住的地方,但是在之后历代楚国君主的开拓下,楚国的领地不断得到扩张,并且楚国吞并了不少附近的诸侯国。同时,由于在楚国的周围,都是实力比较弱小的诸侯或蛮族,所以楚国反而因此而得到天时地利,由原先一块小小的封地,已经扩张到领地颇为广阔的颇具实力的诸侯国。

  到了楚君熊通的时代,楚国的疆域已经扩张到了汉水。此时周朝已经礼崩乐坏,楚国虽然被视为蛮夷,但是熊通看不惯社会上那一套假仁假义。那时,东周诸侯间还依然流行着假仁假义,不能兴不义之师,明明是抢地盘也要想出个理直气壮的借口来,比如说“你上次隔着我家栏杆朝我翻了个白眼”,或者说“你家儿子不孝顺我要替你管教管教”,总之先得给对方定个罪,才能出兵。

  熊通决心不再受周礼的约束,开始努力开创事业。但此时,楚国的扩张引起汉水以东的各诸侯国的恐慌。据《左传·桓公二年》记载:“蔡侯、郑伯会于邓,始惧楚也。”事在公元前710年,熊通三十一年。虽然蔡国离楚国较远,郑国离楚国更远,它们都在中原,但也怕楚国了。

  面对楚国的强劲扩张势头,以随国为主的诸侯国团结起来,组建军事攻守同盟,积极抵御楚国人的扩张。熊通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君王,他准备给这个军事攻守同盟一点颜色瞧瞧,在汉水以东的诸侯国中,随国是最大的国家,所以熊通将矛头直指随国。不过,熊通绝不是一个喜欢冲动的人,他伐随,是在充分准备之后开始的。伐随前,他组建了一支能在随枣走廊驰骋的车兵,以及为兵车平整道路、架设桥梁的工兵。伐随的时间,选在随国农业歉收、随人缺衣少食之年。

  公元前706年春季,楚国军队展开军事行动,熊通也没有找什么理由,就亲自率领大军,越过了边境线,兵临随国城下,然后与随国谈判。于是,少师奉随侯之命来到楚营见了熊通后,责问熊通为何出兵伐随。熊通也不避讳:“我是蛮夷,如今中原各国都背叛了天子,互相攻伐杀戮,我有军队,想来参与中原的政事,请周王室提高我的尊号。”

  随侯慑于楚国的兵威,照办不误,派使者向周天子进言,但是,周天子拒绝提高楚君的名号。随侯返国后,派使者前往楚国,这时已经是公元前704年。随国使者向楚君熊通汇报结果,告诉他,提升爵号的请求没有获得周天子的批准。

  熊通一听,跳了起来,大怒道:“我的先祖是周文王的老师,死得比较早,后来周成王封我的祖先熊绎为子爵,居住在楚地。自楚开国以来,南方蛮夷无不归服,功劳这样大,周天子却不提高我楚国的爵位,他不给我加封,我就自封为王!”

  这一年,熊通自立为楚王,史称楚武王,公然与周王分庭抗礼。熊通此举开诸侯僭号称王之先河,但谁也拿他没办法。熊通这个自封的楚武王基本上就相当于孙悟空立在花果山上的那杆大旗:齐天大圣!

  在伐随途中去世

  称王后,熊通又邀若干诸侯到沈鹿(今钟祥市东)会盟,黄、随两国的国君缺席。黄国离沈鹿较远,情有可原,但随国离沈鹿很近却缺席,熊通认为随侯拒不到会分明是藐视自己。

  沈鹿会盟后,熊通一面派侄儿熊章去责备黄君,一面兴师伐随。随师大败,随侯被楚军俘获。熊通接受大夫斗伯比的建议,没有灭掉随国,而让随侯在表示愿意悔改之后与其结盟。从此,随国再也不敢开罪于楚国了。公元前701年,楚国完全确立了在汉东的霸主地位。

  熊通纵然厉害,也有打败仗的时候。熊通的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叫屈瑕,此人先率兵打败了郧国,次年又打败了绞国,屈瑕因此得意洋洋。熊通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第三年又派他去攻打罗国。大夫斗伯比见状,对熊通说:“大王,骄兵必败呀!”熊通却不信,斗伯比只好找到熊通的夫人邓曼。邓曼认为斗伯比并不是危言耸听,遂马上找到熊通:“现在屈瑕傲得鼻孔朝天,你不闻不问,要出大事的。”

  熊通是一个听妻子话的好领导,马上派人去支援屈瑕,但为时已晚。屈瑕率残部逃到荒谷(今荆州江陵境内)一带后,屈瑕以为无脸面见武王、父老,自杀了。其他的将领则等在那里,等候治罪。但是熊通说:“这是我的错啊,不怪你们!你们家里都有妻儿老小,你们先回家去看一看吧……”熊通就这样原谅了战败了的全体将士。

  公元前690年,即熊通当政第51年,这时已经是熊通自立为王的第14个年头了,周庄王在位。一天,周庄王突然不知怎么想起南边还有一个齐天大圣,心里很不舒服,遂把随侯召去训了一顿:“你要搞清楚啊,我是周王!那姓熊的自立山头,你不替我出气也就罢了,你还对他服服帖帖?你再不跟他断交,我就你好看!”随侯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边要受气,回去后,就对楚国的态度显得有些冷落。

  此时熊通至少已经有70岁了,但是他壮心不减,以随侯冷落楚国为由, 再次大举伐随。像往常打仗一样,这次他又要躬临战阵。就在为出征而斋戒、祭祀之时,熊通觉得心率不齐,便告诉夫人邓曼。邓曼对熊通说:“大王的福寿怕是要到头了,只要将士没有损失,即使大王不幸途中与世长辞,国家也算是有福的。”熊通就这样出征了,为社稷他视死如归。到汉水东岸后不久,心疾猝发,坐在一棵开满花的树下歇息,当即去世。协助武王伐随的楚令尹斗祁,秘不发丧,率楚师仍按原计划东进。楚军兵临随都城下,随侯不胜惶恐,被迫派人与楚人签订合约,臣服于楚。屈重代表熊通进入随都,与随侯会盟。会盟既毕,楚人才收兵回国。到汉水西岸后,才为熊通发丧。

  对英雄迟暮的熊通来说,开满花的树下比深宫之内是一个更好的瞑目之处,他的将领深悉他的心情,让他带着胜利踏上归程。如此壮烈,如此幸运,他可以死而无憾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