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车企寒冬如何自救?国外车企已经给了最好的答案

车企自救在路上

2019年还剩下20天就结束了,对大部分车企来说,这一年真的对应了那句网络流行语:我太难了。
在过去的两周里,仅仅是德国两大汽车巨头戴姆勒和奥迪宣布的裁员总量就接近2万人。

汽车巨头裁员潮

11月29日,梅赛德斯·奔驰宣布裁员1万人,以削减14亿欧元(约合108.5亿元)开支。11月28日奥迪宣布将裁减9500名员工,以节省约60亿欧元。

汽车三巨头怎么少得了宝马,宝马也称在与劳工代表和主要供应商进行谈判,协议包括基于公司利润减少员工奖金以及改变一些员工的圣诞节和其他节日奖金,以期在2022年之前节省120多亿欧元成本。
据德国汽车工会预测,到2030年,德国将会消除7.5万个制造传统汽车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工作岗位。
媒体报道称,受车市下滑、贸易战等不利因素影响,戴姆勒、福特、通用、本田、捷豹路虎、日产、特斯拉、大众等车企,已经抛出了超过8万人的裁员计划。其中裁员最严重的在德国、英国和美国,裁员人数都达到了数万人,此外日本、印度和东南亚地区也出现了数千人到万人的裁员计划。
国内车企日子也好过不到哪儿去。今年上半年,奇瑞控股亏损1.55亿元,资产总额为904.17亿元,负债总额达到685亿元;奇瑞股份净亏损高达13.7亿元,资产总额为830.8亿元,负债总额达到622.9亿元。
无奈之下,奇瑞只好将自己“卖身”。奇瑞控股51%的股权卖给了青岛五道口,至此奇瑞汽车宣布易主。
奇瑞卖身自救只是国内汽车市场自救的一个缩影,更多的车企自救仍在路上。
据资料统计,上半年国内车企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整车公司预告利润下滑,即便是吉利汽车、长城汽车这样的自主头部企业也未能幸免。
在持续低迷的市场环境下,各车企也纷纷展开价格战。尤其是在国五国六切换期,包括上汽、长安、长城等自主品牌,上汽通用、上汽大众、广汽本田等合资品牌,都经历了惨烈的价格战。
那么新能源汽车领域情况会不会好一些?

新能源汽车的挑战与机会

对于电动汽车来说2019年不同寻常,因为今年是新能源汽车补贴的最后一年,而随着汽车总体产销量的下降,对燃油车限购的放开和促销,反过来抑制了部分电动汽车需求。

根据中汽协的最新数据:1月至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8.3万辆和94.7万辆,同比增长11.7%和10.1%。
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量为79.5万辆和75.0万辆,同比增长18.4%和15.0%;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量为18.6万辆和19.6万辆,同比下降10.6%和5.7%。
自6月26日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后,新能源汽车销量至今已经“四连降”,降幅也逐渐扩大。
在车企寒冬笼罩之下应该如何自救?
首先面对全球各国愈加严苛的排放标准,向电动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这从奔驰、宝马、奥迪等汽车巨头在今后的战略中已经表现的十分明显。
从2021年开始,欧盟将推行更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要求汽车制造商在2021年的基础上,到2030年将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37.5%。新政策会从2020年开始逐步实施。达不到欧盟排放标准的汽车,不允许售卖。否则,就要接受欧盟的巨额罚款。
但是电动汽车、自动驾驶、共享出行等动辄需投入几百亿美元的领域,高昂的研发费用和投资也是车企在转型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巨大的挑战。
国内同样如此。但是2019年新能源汽车的预定总销量160万辆的目标,已经下调至140万辆。从目前不到100万辆的销量来看,要完成全年指标依旧困难重重,而面向2020年的200万目标,更是相差甚远。
这样的局面对新能源汽车来说是挑战同样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目前来看国内纯电动汽车比较尴尬,电动汽车绝大多数都卖给了的士、出行等运营用户,而私人用户购买量比较低,新能源汽车变得只能在特定场景应用。
目前来看政府用车、网约车、出租车等等特定用车场景将会继续成为电动汽车主要市场和投放地,但是这样同样会起到一个示范作用,在规模体量增大之后,电动汽车的成熟和售价的日趋合理,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将逐渐得到私人用户的认可,在未来会迎来一次爆发期,这就是车企必须要抓住的机会。
除此机遇外,国内燃油车市场激烈的竞争逐渐白热化,甚至大打价格战,这背后考验的更是车企技术的比拼和持续经营能力等,如何在技术实力和经营能力得到更大的突破?其实国外车企已经给了答案——抱团取暖。

车企抱团取暖

此前,戴姆勒宣布为应对新挑战,将整车板块拆分到PSA与FCA合并。而此举带来的效果显而易见,戴姆勒单纯的合并不考虑任何工厂方面的关闭,就可以每年节省37亿欧元的成本。

还有媒体报道,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将组建一个新的合资公司,专注于研发先进的汽车技术,这也将成为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未来的主要任务之一。
更早些时候,宝马和奔驰,大众和福特,先后宣布双双联手,在电动汽车和无人驾驶等方面展开合作。
而国内第二轮改革大潮正在中国汽车产业先行上演,即车企所混改,目的是要引导国企和民企实现“资本”和“经营”的强强联合,将民企的灵活性引入国企,并通过其他方式如员工持股来提升积极性,从而激发国企的规模性、灵活性、积极性。
车企混改目标很明确——做强中国汽车。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宏观层面,混改是大趋势,其目的是做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其方式是通过引入新鲜元素来增强国企活力、打破束缚。
第二个是汽车领域本身。进入2019年汽车市场销量持续下滑,同时新能源企业大量涌入汽车市场,导致汽车市场竞争加剧,而进行混改将进一步加强企业本身竞争力同时还能引人新技术以及新产业。另一方面,新能源与智能网联的发展、消费需求的升级也倒逼着国有车企由内而外的变革。
前文提到的奇瑞汽车易主,就是混改的一个结果。作为安徽省国资改革的重头戏,奇瑞混改也“命途多舛”,在经历去年股权流拍之后迎来新的投资者并不容易。
长安汽车也是其中一个案例,近日,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拟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增资。据称,长安新能源是入围了国家第四批混改试点名单的央企,同时也是国内第一家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汽车央企。
但相比于其他行业,由于产业链条更长,汽车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难度更大、周期更长,但是相比在行业寒冬中倒下,无疑提高技术实力、产品转型、整合资源是所有车企必须负重前行的方向。

© 往期回顾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财经下午茶

微信号 : featea

微博:@下午茶财经

▇ 欢迎加入

茶粉的大家庭

网络 | 图片

(0)

相关推荐

  • 截止2020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492万辆

    近年来国内各地出台了鼓励新能源购车及充电设施相关政策,使得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得到了飞跃提升!对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有着重要的意义. 2021年1月7日,公安部公布的2020年全国新注册机动车数据显示,截止2 ...

  • 频繁自燃的威马,为何能吸金330亿?

    ☀做价值的传播者,欢迎您加入!更多交流请添加微信号:jdwen008 新能源车站上了最强风口,但安全问题已成为其起飞的最大阻力. 10月13日凌晨,福建邵武市一辆威马电动车在充电时自燃起火,令人意外的 ...

  • 从2020年看“未来汽车”发展

    来源:连接器世界网 [大比特导读]2020年汽车行业出现了很多热门名词,包括有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等,可见的汽车正在往电动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正在由一个简单的交通工具往更多的功能 ...

  • 长安终于“放大招”,狂砸1500亿,11款高端品牌车型蓄势待发!

    在目前一众自主品牌中,长安的表现无疑是最抢眼的.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7月长安系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突破75万辆,同比增长58.9%,同时也领先于吉利(72.9万辆)和长城(70.9万辆),成为自主品牌 ...

  • 特斯拉欧洲遇阻

    导语:随着欧洲主流车企加速布局电动车领域,不断推出新产品,在欧洲市场,特斯拉将很难一枝独秀. 张军智 | 文 欧洲,汽车工业的发源地,聚集着过去100多年来,全球数量最多的优秀车企.特斯拉,当今全球最 ...

  • 【热点聚焦】与沃尔沃合并,吉利能够抗衡比亚迪吗?

    与沃尔沃并肩作战,能让吉利战胜比亚迪吗? 作者|宁缺 新能源汽车行业又有了新突破. 2月24日晚,吉利和沃尔沃联合宣称双方达成最佳合并方案,在各自保持现有独立公司架构的情况下,在包括电气化和智能化在内 ...

  •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先发优势,能否化成领跑实力?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企业研发能力明显增强,产品质量水平明显提高,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六年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今年5月份市场渗透率超过10%,L2级智能驾驶装载率超过15%,在全 ...

  • 杀进电动汽车产业,为什么这些汽车厂商有所顾虑?

    科技洞察 丨 深入科技行业最前沿 近几年,我们看到国内的一个变化,就是越来越多的电动汽车在路上跑了.但是你一定不知道,电动汽车是在19世纪80年代发明的. 1900年,美国总共有30,000多辆电动汽 ...

  • 6年卖了550万辆电动汽车,新势力VS旧巨头,谁将被KO?

    核心提示 热点: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6年蝉联世界第一,累计销售550万辆.小鹏汽车新品上市.小米造车消息不胫而走-- 困惑: 新能源汽车领域,为何成了"人见人爱",谁都想参与 ...

  • 国外车企为何此时在华建充电桩?

    随着新能源的补贴退坡,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来说竞争也是越来越大,无论是车辆的竞争还是相关的配套设施的竞争,近日,宝马.大众和戴姆勒等7家德系巨头联合成立的充电基础设施平台也与中国本土充电运营商签约,计 ...

  • 2019年1月这4家车企销量同比严重下滑 观致排第一

    经历了2018年的车市寒冬,实际上很多车企的日子都不好过.拿自主汽车品牌汽车来说,即便是1月总销量突破了15万辆的吉利汽车,销量相比去年同期也是微增2%,要知道吉利汽车在2018年推出了几款重磅车型, ...

  • 当保守的造车新企碰上激进的传统车企,2019年电动汽车元年

    一起了解买车用车的那些事 2019年之前,在电动汽车领域,造车新势力占据了绝对的发言权,从美国的特斯拉.菲斯克.法拉第再到中国的乐视.蔚来.威马.不管是新车发布.破产困局.量产困境.交付延迟.造车资质 ...

  • 中国车企造口罩,为什么国外车企造呼吸机?

    文丨孙莉莉 编辑丨小叮当 疫情发生后,中国车企纷纷转战口罩生产,而国外车企却转战呼吸机,前者为了预防,后者为了救治,这背后还有很多差异的地方. 软银首席执行官孙正义宣布,与中国车企比亚迪达成了合作协议 ...

  • 车企降薪自救是猛药,但非毒药

    文丨郑文 编辑丨小叮当 从德国斯图加特,到美国铁锈地带,再到中国的武汉.上海.北京--车企的焦虑很快将传遍全球汽车链条的每个神经末梢. 过去常常被贴上"人口红利"的中国市场,在寒冬 ...

  • 宁德时代入股车企,双方共同造车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宁德时代已于4月入股爱驰汽车. 其通过子公司,向爱驰注资308.155万元,占股0.35506%. 除此之外,双方还会在电池技术.数据共享等领域,展开合作. 据分析,此次合作对新能 ...

  • 2021开放创新日:7家创企入围获奖,梧桐车联“三联屏”或于10月底装车

    智能电动汽车的江湖如今暗潮涌动.传统OEM.造车新势力.科技巨头.初创公司等不同门派的玩家先后涌入,试图修炼绝技并最终搅动风云.而投资或孵化初创公司.给自己手里多增加一些砝码是有些体量的企业经常使用的 ...

  • 跨国车企掉队之后,自主车企靠得住么?

    在中国汽车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不管是被抄袭.模仿还是借鉴,跨国车企在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中,给自主车企带来了全方位的汽车资源. 比如,硬件上的生产线和零部件,软件上的质量管理体制和研发体 ...

  • 一片光明,2019年德国新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注册量攀升

    德国联邦机动交通管理局(KBA)发布的数据显示,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的使用百分比显着增加. 2019 年,该国注册了 239,250 辆新混合动力汽车,比 2018 年增长了 83.7%.其中有 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