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与员工的矛盾,归根结底就是四个矛盾

日常工作中,有些管理者经常会抱怨员工的服从性低、工作效率不高。可事实真如管理者认为的那样吗?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因此,员工服从性和工作效率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利”的问题。

最近出版的具有中国特色管理体系新思维的管理学著作《经营罗盘》中,是这样提到的:

“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不可能独善其身,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考虑自身的“利”,也要考虑他人的“利”,以此建立一个“利”的共享机制,即内分配,外共赢。通过“利”的分配与共赢机制,充分调动企业内外部成员的积极参与性,建立企业与员工、合作伙伴、社会之间的共生关系。”

根据《经营罗盘》书中所表达的观点,可以从薪资、奖励、晋升和成就四个部分分析。

薪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薪资是组建一个团队向外发出的“邀请函”,更是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动力以实现企业目标的“能量棒”,还是优化人力成本、平衡财务杠杆的“调试器”。

因此,企业想要看到员工的成效,薪资是绝对的第一步。

从员工角度来看,薪资是满足生活所需的重要保障,也是个人价值的投射器,还是一种工作态度的决定前提。

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有的员工努力卖命,有的员工却游手好闲、整天“摸鱼”。是因为期望与实际不相匹配,造成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缺失。

但是,从双方利益来看,都是合理的,但是并不能成为双方的借口。企业就应该为了控制成本而压榨员工劳动力吗?员工就应该让“给多少钱,做多少事”成为能力不足的理由吗?

显然是不能的,企业可以做到人性化,员工也可以做到尽心尽责,问心无愧。

奖励

奖励,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被奖励的人会满怀荣誉感,也会因此心怀感激,积极进取。在企业中,这可以很好地调动员工工作热情,发挥潜能。

这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因为人都相信,付出是会有回报的,也一定要坚信。

现实中,管理者不乏奖励方法,也在不断摸索和尝试对员工的奖励方式,大部分都取得了很好的回馈,说明这个机制是行之有效的。

反观少部分企业,即使员工出色完成了工作,也不会有任何奖励,长此以往,磨掉了员工的积极性,浇灭了满腔热血的热情。即使有所奖励,也仅仅是口头表扬,这实际上是一种不惜才的表现。

晋升

员工的晋升,一方面是管理者对员工工作能力的认同和肯定,另一方面,意味着企业将付出更多的经营成本。

对员工来说,这不仅是职位得到了上升,而且薪资也会上涨。不仅可以完成更艰难的任务,而且还有机会学习更多的东西,几乎可以看成有利无害。

同时,晋升也可以激励员工,而且作用巨大,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员工身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会更强,有利于员工更专注地工作。此外,这也是企业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的表现。

成就

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最有效的激励到底是什么?薪资?奖励?晋升?……

其实,最有效的激励往往来自于我们内心,来自于我们对成功的渴望。这种与生俱来的力量才是最坚固、最无坚不摧的。

比如,可以承担更多的责任,得到他人的认可,才能得到施展……这些都会是一种成就,是促进员工努力工作最重要的动力。

在这一点上,德鲁克与《经营罗盘》有相同的观点,在他的“管理三大任务”中,第二大任务就是“使工作富有成效,员工具有成就感。”在员工越来越个性化的今天,成就感的管理与满足已经变得尤为重要,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和应用。

解决这些问题就解决了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矛盾。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问题,最多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不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

我非常认同《经营罗盘》书中所阐述的观点:企业经营就是经营人心、管理人性、平衡人情。只有处理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理顺生产关系,进而促进生产力发展,反之生产力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关于《经营罗盘》

《经营罗盘》,是王汝平继《C 管理模式》之后的最新力作,通过深度访问 100 多家企业、阅读 1000 本文献、倾十年心血铸就而成,也是首部在剑桥大学举行研讨会及发表的中国管理学著作。

《经营罗盘》将中国国学智慧与西方管理科学的精髓融为一体,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提出了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管理企业就是“管理人性”,治理企业就是“平衡人情”的经营哲学。

并通过“势、道、术、器、利”五个维度将其融会贯通,从而系统且完备地构建了企业经营活动的“五行”。五个维度彼此相生、相合、相制,既反映了企业经营的平衡性,又反映了企业成长的不平衡性,揭示了企业经营的动态平衡哲理,体现了至简至易的经营之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