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国史话二:古时缪、穆二字虽可通假,但他却是个不配称穆的缪公

在咱们的故事进入到东周时期以来,鄙人的“诸侯国史话”先后讲过了秦、齐、虢、郑、晋等知名的诸侯国,已经反映出了当时的周朝正逐渐变成一个纷繁的乱世。不过,既然是一个乱世,除了大国以外当然还有许多弱小的诸侯国存在,因此为了能更加全面地展现当时的形势,咱们的“史话”也要照顾到一些相对不知名的诸侯才行。这不,“曹国史话”的第二篇就是今天要叙说的内容,虽然这次事件的发生应该比此前讲过的一些大国的“史话”还要稍早一些,但谁让他是小国呢,给大国让一让道也是说得通的。那咱们闲话不多说,马上开启今天的故事。

在众多大国夹缝中求生存的曹国

不知各位是否还记得,在下上一次说曹国故事还是在宣王之时。由于当时的曹国国君曹幽伯昏聩不堪,让曹国百姓不得安宁,他的弟弟姬苏才弑君夺位,成为了新任国君曹戴伯。虽然,曹戴伯的篡位让曹国恢复了正常发展,也受到了本国人民的认可和拥戴,但这毕竟是以下犯上的违制行为,还是给曹国的未来埋下了“罪恶”的种子

因此,继戴伯登基后仅仅两代人(戴伯和其子惠伯姬兕),66年的时间,曹国再次发生了惨剧。而这次惨剧的始作俑者,正是戴伯的孙子姬武。他也学着爷爷的样子,于周平王登基后的第十二年,杀害了自己的兄长姬石甫,并自立为曹君,史称曹穆公《史记》记作“缪公”,但古书中往往“缪”、“穆”能通假,按照周穆王、秦穆公的习惯,将姬武称作曹穆公)。

《史记》中关于曹缪公弑兄夺位的记载

可惜的是,姬武虽然抢到了国君之位,却没享受多久(仅三年而已)便一命呜呼了,想必是老天爷都看不惯他弑君夺位的行径,对他降下的惩罚吧。不过,从他谥号为“穆(缪)”来看,这位曹伯应该表现得还不错,所以获得了这样一个美谥。但是,鄙人要在这里郑重地声明一点,其实“曹穆公”这个称号应该是种错误的写法,在下以为姬武其人根本配不上以“穆”为谥,理应采用《史记》中的写法,就称他为“曹缪公”

或许,看到这里大家该提出疑问了,明明“缪”、“穆”二字可以通假,“曹缪公”和“曹穆公”又有什么区别呢?何必较这个真儿呢?但各位有所不知,虽然“缪”和“穆”二字只是一字之别,又是古时可以通用的文字,但在《谥法》中,其实对这两个谥号是有明显划分的:

“穆”,在《谥法》中解释为“布德执义”“中情见貌”,从这两个解释来看,第一种明显是美谥,夸赞君王可以“布施恩德,秉持道义”,如秦穆公帮助过流亡在外的姬重耳归国登基,就是最好的实例。而第二种虽然看上去有点“凭个人性格来行事”的意思,但从周穆王(喜好建屋、出游)、晋穆侯(按作战结果随性给儿子取名)这些还是做出了很大成就的君王来看,也算得上是后人对他们的一种赞许,依然可以理解为美谥

为王朝做出了很大贡献的周穆王

“缪”,在《谥法》中解释为“名与实爽”,即“名头听起来挺美好,但实际上却名不副实”。这显然就是一个恶谥,是后人对那些名不副实君王的一种贬斥。甚至用了“缪”这样一个能跟“穆”通假的字来评价,让名不副实的味道更加突显,似乎还有取笑的意味在里面。

那两个谥号的意思咱们已经解释清楚了,曹缪公为什么不配通假称“穆”呢?当然跟他的所作所为有关了,因为在他被载入史册的这屈指可数的几年中,就做出了两项违制的恶行,其一是弑君夺位,其二是僭越称公

咱们先来看看这第一项恶行“弑君夺位”。虽然,姬武的爷爷戴伯也做过相同的行为,但二者却不能相提并论。首先,戴伯杀幽伯而自立是兄长恶行在先,他只是为了曹国的未来被迫做出的非常之举;而姬武则是兄长姬石甫刚刚继位,没有任何过失的情况下他就弑君,显然是缪公自己的野心所致。其次,爷爷曹戴伯弑君后在位30年,这期间曹国明显恢复了稳定,百姓也认可了这位国君;而缪公仅仅在位三年便驾崩了,可以说他根本来不及做出任何利国利民之举,如何能被百姓认可呢?

同为“弑兄”,但缪公与戴伯不可类比

说完了第一项违制之举,咱们再看看第二个恶行“僭越称公”。从《史记·管蔡世家》中的记载来看,曹缪公是一个很明显的分界线。他之前的几代国君,全都被称为“某伯”,这是符合曹国伯爵身份的称呼,没有一点违制。可到了姬武这里,他也没做出什么令后人称道的壮举,史官怎么会尊称他为“公”呢?显然是他自己要求(或者说逼迫)大臣这样称呼他的,这当然是对周天子、对礼法大大的不敬。

想想看,人家卫武公称“公”是因为他立下了拥立之功,还被天子所允许称“公”,并不违制。鲁侯、齐侯、晋侯等称“公”,虽然有僭越之嫌,但人家好歹是侯爵之国,为了表示尊敬,臣子为他们提升一级尊称为“公”也说得过去。至于楚国敢僭越称“王”,人家先祖熊渠早就说自己是蛮夷了,不与中原王朝“同号谥”,所以也没什么好说的。但你曹国乃是姬姓同宗,仅仅是个伯爵之国,即使尊称,称为“曹侯”也就算了,直接跃升了两级也自诩为“公”,这不被后世之人所耻笑才怪呢。

喊出僭越狂言的楚熊渠

所以,综合以上两项恶行的分析来看:姬武因野心驱使,做出了杀害兄长的忤逆之举,不配谥“穆”。他在位短暂,未给曹国带来任何发展和好处,依然不配谥“穆”。他妄自尊大,以伯爵的身份“僭越称公”属于藐视天子、藐视礼法,还是不配谥“穆”。那各位说说看,如此一位名不副实的曹伯,是不是应该按照在下所说的那样,只配叫做“曹缪公”,而不能再通假称“穆公”了?

好了,今天关于曹国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了,虽然此次发生的事件很简单,在东周时期也很常见,但却有其独有的意义所在。通过这次对曹缪公的分析,鄙人主要想向各位说明的是,今后大家再读史书时还是需要抠一抠字眼的。只有跳出惯常思维,不人云亦云,才会发现古代史官们要传达给咱们的真实信息

【关键词云图简史】

为了方便广大史学爱好者能快速回忆起相关的历史内容,作者“闲叙春秋”将在每篇文章结尾奉上“关键词云图简史”,通过8-12个关键词,帮助大家回忆文章内容,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本文关键词:曹缪公、姬武、弑兄夺位、三年而崩、穆公说有误、谥穆之解、谥缪之解、篡位恶行、僭越称公恶行、不应通假为穆。

关键词云图简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