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史话] 永清村名的由来④——北大王庄乡

北大王庄:位于永清县城正北偏西 6.5 公里处。建于明永乐年间、最先王、孙、高、柴四姓由山西迁民来此定居。因王姓发展较快,人多户大,起名大王庄。又因位于县城以北,后改为北大王庄。

南小营:位于北大王庄乡政府驻地正北偏西 1 公里处。建于明朝,原名北小营。燕王扫北时在此地扎过兵营,后李姓等户由山西迁此居住,为纪念燕军驻地起名北小营,当时该村西北 1 公里处已有大北营村,后为区分两村,改为南小营。

张家务:位于北大王庄乡政府驻地东北偏南 1.5 公里处。建于清朝中期,最早张姓自山东逃荒到此居住。后又迂来其姓户,因张姓发展较快,户数居首,故起名张家务。

唐家营:位于北大土庄公社驻地正西偏北 0.5 公里处。建于明朝,据传建文年间,燕王被讨时,燕军有唐姓武官在此地战死,家眷留该地建居,又因是燕军驻地,故得名唐家营。

西桑园:位于北大王庄乡政府驻地正东偏北 3 公里处。建于明永乐年间,王、田、贾等姓来此定居,当时此地树木成林,桑树为多,起名桑园。因在此村东还有一个桑园,为区别之,后改为西桑园。

冯各庄:位于北大王庄乡政府驻地东南偏北 1.5 公里处。建于明朝,冯姓几户自外地迂此定居,后赵、姜、王等姓陆续而来,因冯姓发展快,按姓氏定名冯各庄。

张小营:位于北大王庄乡政府驻地东南偏北 2 公里处。建于明初,张姓来之最早户大人多,因而得名张家营。光绪 17 年间,周围几个村在后仲和重修大寺时,因位于后仲和西边,曾有西小仲和一称,后于解放初改为张小营。

后仲和:位于北大王庄乡政府驻地东南偏北 2.5 公里处。建于明初,褚姓几户自山西迁来,为体现兄弟和睦相处,取名褚家仲和,后姓户发展较多,分南北两处居住。清光绪十七年间,重修村中大寺,南北分治,取名后仲和。

邵家营:位于北大王庄乡政府驻地东南皖南 1.5 公里处。建于明初,邵姓几户由山东迁此定居,后逐渐发展成村,燕军文在此地扎过兵营,故取名邵家营。

北辛立村:位于北大王庄乡政府驻地正南偏东 1.5 公里处。建于清,原名李家场,孙、韩、贾三姓均由河东而来,给北大王庄李广举看场当佃户,后李家破产,发展成村,取名新立村。(“新”习惯写成“辛”)。1982 年4 月更名命名时,因属重名村,故改为北辛立村。

前仲和:位于北大王庄乡政府驻地东南偏北 2.5 公里处。建于明初,褚家几户自山西迂来,为体现兄弟和睦相处,取名褚家仲和,后姓户发展较多,分前后两处居住。清光绪十七年间,村中重修大寺,南北两村分治,改为前仲和。

孟家园子:位于北大王庄乡政府驻地东南偏北 3.5 公里处。建于清,孟姓自山东逃荒到此定居,以租旗地种菜为生,后赵、王等姓又来此地成材,因孟姓来之最早,户大人多,故起名孟家园子。

仙人桥:位于北大王庄乡政府驻地东南偏南 2.5 公里处。建于隋中,村中有万佛庵、龙王庙、菩萨庙、老爷庙等六座庙宇,群众称之为凤凰地,东西庙宇之间修有石桥一座,桥下常年流水不断,各庙仙人由此路过,故得名仙人桥。

西王家园子:位于北大王庄乡政府驻地东南偏南 2.5 公里处。建于清朝,王姓自南宫、冀州逃荒而来,以种莱为生,后聚户成村,得名王家园子,后为区别两个王家园子,改叫西王家园子。

杨林屯:位于北大王庄乡政府驻地正南偏西 2.5 公里处。建于明初,余、卢等户由山西迁民而来,后又来黄、刘等户,因当时此地榆树很多,故起名检林屯。

东王家园子:位于北大王庄乡政府驻地东南偏南 3 公里处。建于清朝中期,最早只王家一户自山东逃荒至此,给迁民屯杨家当佃户,以祖地种菜为生,后发展成村,因村西半华里处已有西王家园子,故取名东王家园子。

朱庄:位于北大五庄公社驻地东南偏南 3.5 公里处。建于明初,只朱氏一姓自山西迁居而来,给迁民屯杨家当佃户,后随家族发展,户数增多,取名朱庄。

北八里庄:位于北大王庄乡政府驻地东南偏南 3.5 公里处。建于清朝,最早只袁氏一姓由满洲而来,因距陶八里庄很近,取名袁八里庄。解放后根据陶八里庄、贾八里庄三村的地理位置,而改为北八里庄。

东八里庄:位于北大王庄乡政府驻地东南偏北 4.5 公里处。该村建于明初,开始只有陶、张、王、刘等十几户,以陶姓为多,又因距永清县城约八华里,故取名陶八里庄。解放后根据袁八里庄。贾八里庄三村的地理位置,改为东八里庄。

迁民屯:位于北大王庄乡政府驻地正南偏东 3.5 公里处。建于明永乐年间,柏姓最先由南方迁此定居,后其他姓氏陆续迁居而来,均属迁民,故得迁民屯之称。

贾八里庄:位于北大王庄乡政府驻地东南偏西 4 公里处。建于明初,最早陈、贾等姓自山西迁民而来、因贾姓发展较快,势力较大,起名为贾八里庄。解放后根据陶八里庄,袁八里庄三村的地理位置,改为南八里庄。1982 年4月更命名时,因属重名村,故改为贾八里庄。

通泽:位于北大王庄乡政府驻地正南偏东 4.5 公里处。据永清县志记载:隋炀帝大业七年始立通泽县,唐天宝元年改永清县,今城西五里有通泽村,即废县也,该村系通泽县旧址。

以上内容改自永清县地名办公室1983年编《永清县地名资料汇编》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京畿学堂
传播文化  诚请转发

   投稿邮箱:523090170@qq.com

(0)

相关推荐

  • 正月初六,我回了趟老家六台坊...

    六台坊位于大库伦乡政府驻地大库伦村北偏西8.5公里,地处山脚下.民国十二年(1923年),有几户农民由六台一带迁此垦种,立村时沿用原籍村名至今. 1950年小乡建制时,属五区(格化司台区)平地泉乡.1 ...

  • 梅江戴宅村外道王自然村

    梅江戴宅村外道王自然村 梅江镇戴宅行政村位于梅江镇政府驻地西南5000米,村民委员会驻戴宅自然村,村以驻地得名.原为下畈村,因与孟湖下畈同名而改为戴宅村.地处半山区,区域面积为1.23平方公里,其中耕 ...

  • [京畿史话] 永清村名的由来之——韩村镇 ③

    东.西苑家务:位于韩村镇政府驻地正北偏东2.5 公里左右.该村据查明永乐年间,有苑氏一家最先在此落户,而得名苑家务.一九六二年分为东.西范家务. 楼台:位于韩村镇政府西北1.5 公里处.建于明永乐年间 ...

  • [京畿史话] 永清村名的由来②

    南曹家务:位于永清县城正北 9 公里处,故道灌渠南侧.建于明,从山西迁来曹姓,开荒种地,以姓氏得名曹家务.明末,从河间又迁来回族同姓,居住于北,本村故名南曹家务.风,毫无预兆地席卷整片旷野,撩动人的思 ...

  • [京畿史话] 永清村名的由来 ①

    一堡.二堡:一堡位于县城正北偏西3公里处,二堡位于县城正北偏东 2.5 公里处.1937 年前,城内只分称为东.西后街.十字街.南.北门里.日伪统治时期,建立保甲制后,城内分为四个一保",以 ...

  • 「京畿史话」 永清村名的由来⑦——别古庄乡

    别古庄:位于永清县城正东偏南 15 公里处.建于宋朝,有一个性张名别古在此以烧盆为业,后来形成村庄,以人名命名别古庄.     焦庄:位于别古庄乡驻地正北偏东 6,5 公里处.建于明.永乐年间,从山西 ...

  • 「京畿史话」 永清村名的由来⑥——刘其营乡

    刘其营:位于永清县城正东偏北 4.5 公里处.柳(泉)码(头)公路在村中通过.建于明洪武年间,燕王扫北时,此地设营因代兵将领姓刘,故取名刘其营. 大仲和:位于刘其营乡政府西北偏北 4.5 公里处.明永 ...

  • 「京畿史话」 永清村名的由来⑤——大辛阁乡

    大辛阁:位于永清县城正西偏北 6 公里处.建于明永乐年间,刘姓由山.东迁来在此定居.在其宅前盖一楼,宅后盖一阁,有"南楼北阁"之称.为表示辛勤建阁于后世,故此得名大宰阁. 东.西下 ...

  • 【沈阳掌故】​教场村名的由来

    当你从浑河岸出发,沿沈阳通往丹东的公路南行5公里,便来到东陵区五三乡境内的一个700多人的村庄---教场.教场作为自然村的名称才不过90年的历史,但从开始辟为操练兵马的场地时算起,已经有240多个春秋 ...

  • 青州廉颇村名的由来

    青州廉颇村名的由来 青州奇闻异事2021-02-01 20:13:10 李瑞之 在青州市高柳镇政府所在地正南偏东15度方向上,约 2500米的地方,有一村落,名曰"廉颇". 廉颇村 ...

  • 交兑村名的由来

    交兑村名的由来 黄河两岸村子的得名蕴含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部分村的得名和历史亊件有关.交兑村位于济源市轵城镇东北.济洛高速公路济源入口处.交兑村南滨临黄河处有交兑渡口,交兑村和交兑渡口的得名和明代 ...